羊晚·花地·文化

【视频】游湾区 享全运|到阳江御风而行!在南海之畔,与非遗风筝共舞蓝天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与城市的深度互动。广东秉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理念,将赛事筹备与文旅发展紧密结合,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融合模式,推动“文体旅”共振共兴。

羊城晚报近期推出“畅游大湾区 享受全运会——用运动的方式打开一座城”系列融媒体报道。

该系列以“一场赛事·2大主题带·19种湾区生活样本”为框架,聚焦“岭南文化带”与“滨海运动带”,为大湾区19座城市分别定制“1项运动IP+1条非遗链+1味城市记忆”的视频内容。

本报主持人作为“全运使者”,深入各大赛事承办城市,体验代表性体育项目,探访运动场馆与训练基地,并串联地方文化、景点、美食与非遗传习,打造出一条条“可运动、可观光、可品味”的文旅新路线。

这一次,我们走进被誉为“全国风筝之乡”的阳江,探访这座将非遗传承与全民健身完美结合的美丽海滨城市。

按照十五运会组委会安排,阳江赛区承办群众体育赛事沙滩足球赛、竞技体育项目海岸赛艇沙滩冲刺赛两个比赛项目。

阳江文旅体融合精华路线推荐:

在十里银滩参与风筝放飞体验,感受御风而行的乐趣

前往海陵岛,体验摩托艇、海上飞伞等水上运动项目

漫步马尾岛,欣赏风筝与落日交织的海天胜景

“北有潍坊,南有阳江”。漫步阳江海岸线,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风筝在蓝天翱翔。阳江风筝以其独特的“灵芝”“阳江龙”和“花草鹞”等造型闻名于世。2006年,阳江风筝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阳江风筝传承基地,老师傅们仍在坚持手工扎制风筝的传统。其中最富特色的灵芝风筝,在顶部装有特制藤弓,放飞时能发出清脆的“嗡嗡”声,犹如天籁之音。“这是阳江风筝的独到之处,是几代人智慧的结晶。”当地制作风筝的老师傅介绍。

放飞:全民参与的空中运动

一根纤细的风筝线,串联起阳江的过去与未来。作为“全国风筝之乡”,阳江不仅守护着非遗传承的火种,更借助全运契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

从天空到海洋,从传统到现代,阳江谱写着“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为“跟着赛事去旅行”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湾区样本。

在阳江,放风筝早已从民间技艺发展成为广受欢迎的群众体育运动。得益于面朝南海的地理位置,阳江常年拥有稳定强劲的海风,为风筝放飞提供了理想条件。

每逢周末,海滩上聚集着各年龄层的风筝爱好者。他们手持线轮,在海风中奔跑、操控,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上翻飞起舞。不少当地人表示,这项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是阳江人特有的健身方式!

超越:从天空到海洋的运动新篇章

如果说风筝代表了阳江的传统运动基因,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海洋运动则展现了这座城市现代活力的一面。

在海陵岛等滨海区域,摩托艇、海上飞伞等新兴水上运动项目吸引了大批年轻爱好者。

据了解,除承办十五运赛事外,阳江赛区还将充分发挥本地特色文化优势,在赛事期间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配套活动,包括非遗展示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系列赛事等,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盛宴。

与此同时,涵盖赛事主题、影视主题、美食主题、非遗主题共四个类型的10条精品旅游线路也已推出,串联起阳江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美食体验和非遗资源点,等待观赛者、游客去发掘。

从传承千年的风筝放飞,到时尚刺激的水上运动,阳江正在构建“海空联动”的体育旅游新格局,让游客既能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感受现代运动的激情。

统筹 | 孙朝方 邓琼 区健妍

策划 | 赖书香

拍摄 | 陈晨

出镜 | 邓振淳

剪辑、图片 | 陈晨 邓振淳

文字 | 记者 刘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