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岛FM

EP03 不花钱,就能抵抗消费主义吗?

你听到的是跳岛「读懂金钱」付费系列节目的第三期试听片段,「读懂金钱」付费专题目前只在小宇宙app和网易云音乐上线。如果你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欢迎你在这两个平台付费支持我们!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又打响了,你的满减凑得还划算吗?

当买买买逐渐成为一种让人痛并快乐着的苦役,或许你会决心践行极简和长期主义。只是,不花钱,就可以置身事外吗?本期节目,作家、文学翻译于是将从风靡全球的《断舍离》谈起,聊一聊被商品裹挟的我们该如何自处,以及一个比购物节让你多花了多少钱更重要的问题:消费主义,如何改变了你是谁?

从于斯曼《逆流》中奢侈品堆砌出的幻梦,到《信任》中金钱流动背后的性别剥削,再到《美国精神病人》中吞噬个体的品牌清单,暴力与物质互为镜像;理解商品,就是理解消费社会中不知不觉被物化的每一个你和我。

最终,我们或许只能承认:在这个时代,消费早已成为生活的隐形剧本,不论如何抵抗,我们最终只能在无限丰饶的物质包围中,被温柔俘获。



【本期主播】

  • 于是

    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查无此人》《有且仅有》《你我好时光》等长短篇小说、《慌城孤读》等散文集。译有三十余部英美文学作品,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云游》、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证言》,国际布克奖得主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的《不安之夜》等。



    【时间轴】

    01:25 消费,是铺张浪费的陷阱,还是促进经济的法宝?

    07:48 断舍离与极简,真的能让我们摆脱消费主义吗?

    11:54 《东京八平米》:缩减生活的疆域,反而获得自由

    18:43 谈谈异化:只浏览不购物,也在为电商做贡献吗?

    24:24 一对年轻人辞职逃离大城市后,为什么又回来上班了?

    26:20 《小时代》之外,还有更令人崩溃的logo清单式文学

    34:10 鲍德里亚《物体系》:到底什么是氛围感?

    36:40 《白噪音》:在超市收银台,排队结算一生的账

    46:30 《南货店》:消费主义时代之外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47:28 何为《信任》:为什么说金钱的本质是一种虚构?

    01:03:02 萨拉马戈《物托邦》:当人沦为物,而物统治人

    01:05:58 消费主义生活剧场:被观看的我们没有秘密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 人物

    亚当·斯密(Adam Smith):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德国著名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848年与恩格斯合著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以及三卷本的《资本论》。

    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瑞士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哲学家,为20世纪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学批评家,代表作《神话修辞术》《恋人絮语》《符号学原理》《明室:摄影札记》等。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著有《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世界的苦难》。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权主义活动家,代表作《第二性》详细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情况,从哲学高度上建立了当代女权主义。

    山下英子(Yamashita Hideko):日本收纳师,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出版作品有《断舍离》《断舍离心灵篇》《年龄断舍离》《自在力》等。

    吉井忍(Yoshii Shinobu):日籍华语作家,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新闻编辑。现专职写作,著有《格外的活法》《东京八平米》《四季便当》《东京本屋》。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批判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著有《单向度的人》《爱欲与文明》《审美之维》等。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当代社会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哲学家之一,代表作《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现代性与大屠杀》《将熟悉变为陌生》。鲍曼指出现代社会已从“生产者社会”转变为“消费者社会”,人的身份由消费能力定义。金钱与消费不再是选择,而是社会生存的必需。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法国社会学家、文化理论家,代表作《消费社会》《物体系》《致命的策略》。他提出消费是一种符号体系,奢侈品的价值源自差异化和符号地位,而非实用性。

    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法国当代著名的先锋小说家,他的小说以任意交叉错结的情节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见长,代表作《人生拼图版》《物》《沉睡的人》《W或童年回忆》。

    唐·德里罗(Don DeLillo):美国后现代小说家,代表作《白噪音》《地下世界》。他以冷峻的风格书写消费主义、媒体、死亡和技术时代的焦虑。

    布雷特·伊斯顿·埃利斯(Bret Easton Ellis):美国作家,代表作《美国精神病》。《美国精神病》一度因暴力与色情内容遭争议,却成为解读20世纪末资本文化的经典文本,揭示了消费主义与人格异化的极端结果。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前苏联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代表作《牺牲》《乡愁》《潜行者》《镜子》《索拉里斯》等。

    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法国电影导演、编剧、剪辑。代表作《扒手》《钱》《死囚越狱》《圣女贞德的审判》等,其中《钱》改编自托尔斯泰短篇小说《假息票》。

    列夫·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若利斯·卡尔·于斯曼(Joris-Karl Huysmans):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转型中的重要作家,象征主义的先行者。擅长对颓废主义和悲观主义进行深度剖析,主要作品有《逆流》《该诅咒的人》《起航》等。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葡萄牙作家,主要作品有《修道院纪事》《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

    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英国法理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1785年提出“圆形监狱”概念,尽管实体建筑未在其生前建成,但方案被扩展至学校、医院等场所设计理念中。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将其阐释为现代权力机制的隐喻,揭示“全景敞视主义”通过空间关系实现个体规训的原理。


  • 书籍

    《国富论》《资本论》《第二性》《老年》《断舍离》《极简主义》《东京八平米》《一间自己的房间》《单向度的人》《物体系》《消费社会》《致命的策略》《冷记忆》《物》《美国精神病》《白噪音》《训道学》《假息票》《南货店》《信任》《逆流》《物托邦》


  • 影视

    《大和抚子》《吃饱睡足等幸福》《美国精神病人》《白噪音》《钱》《华尔街之狼》


出品方 | 中信书店

出品人|李楠

策划人|蔡欣

制作人 | 何润哲 广岛乱

运营编辑 | 黄鱼

运营支持|李坪芳

设计|王尊一

后期剪辑 | KIMIU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