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夯什麼

王文岳, 詹凌瑀,Rti

東南亞夯什麼?! 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有超乎你想像的連結。 這是央廣與今日新聞NowNews合作製播的Podcast節目,帶你一起重新理解東南亞。 最潮、最夯、你最需要知道的東南亞時事話題與人事物,都在「東南亞夯什麼」! 每週六更新一集。 【公告:Rti央廣重新建置新官網以及App,目前正值新舊網站資料轉換階段,這段期間節目更新稍有延誤,若造成您使用上的不便,請見諒。歡迎使用央廣官網收聽。】 🌟🌟Podcast收聽連結🌟🌟 Apple 、Spotify、SoundOn 與我們交流👉👉節目專屬信箱:sea@rti.org.tw  

  1. 8 NOV

    EP110偶然成為台灣人:台越雙重身分的多元文化探索

    主持人: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來賓:陳德民(音樂創作者) 在台灣這個匯聚原住民、閩南、客家及東南亞新住民的多元文化環境中,陳德民作為台越新二代,經歷了在越南成長的經驗,到童年被「異樣眼光」包圍,最後將這些生命中的探索與迷茫,轉化為擁抱雙重身分的自信。「認同」的產生具有然性,而台灣的多元性不僅是政策(如新住民文化節),更是日常如高雄茄萣漁村的社區,在這段曲折的人生冒險中,讓他從學習台語、越南語到華語切換,體現「多語即興人生」。陳德民所代表的,不僅是個人的音樂才華,更是一個群體的縮影——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成長的多元文化後代。台灣近年來已是個不折不扣的多元文化熔爐,新住民及其子女的加入,正在深刻地重塑我們的社會樣貌與文化邊界。然而,這種融合並非總是理所當然。 本節訪談將深入探討陳德民的個人生命經驗。我們將聚焦於他在台灣的成長過程中,如何面對與協商自己「台越混血」的雙重身份。在這個日益開放、但有時仍存在刻板印象的台灣社會中,他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選擇用台語創作、用音樂說故事,將自己的生命經驗轉化為藝術表達。他的作品《毋願閣再等死》、《野草的志氣》等,不僅反映了個人的文化認同歷程,更觸及了台灣多元社會中「差異」與「共存」的核心議題。本段訪談將深入探討德狗如何在台越兩種文化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將混血身分的獨特視角融入音樂創作,以及台灣多元文化環境如何滋養他的藝術生命。透過德狗的經驗,我們將看見新世代如何重新定義「台灣人」的意涵。他獨特的背景,從可能被標籤化的「差異」,轉化為定義自我的「力量」,並最終找到那份安然自在的身份認同。這不只是德狗的故事,也是當代台灣社會多元面貌的真實映照。我們從陳德民的個人故事,來探討認同如何在台灣的包容土壤中生根,而多元文化如何療癒邊緣感,激勵新一代新住民。 在台灣多元文化環境中,你的成長過程中,你是如何意識到自己「台越混血」的身份?在台灣的校園或生活中,這個身份帶給您最初的感受是什麼?是驕傲、困惑,還是有時需要隱藏? 你的母親來自越南順化,一個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在家庭中,母親如何向您傳遞越南文化?您是否會說越南語?台語、華語、越南語在您的生活中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作為新住民第二代,您選擇用台語進行創作,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決定。是什麼原因讓您選擇台語作為主要的創作語言?台語對您而言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你的YouTube頻道「德狗即興人生」在表達多元文化上扮演了什麼角色? 作為在台灣獲得多項文學與音樂獎項肯定的創作者,你想對同樣是新住民家庭或混血背景的年輕人說什麼?如何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力量?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2. 25 OCT

    EP108柬埔寨的政治經濟變遷——從洪森到洪馬內的政權轉移

    來賓:林文斌(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 近20年,柬埔寨從後紅色高棉時代的殘破中蛻變為東南亞經濟新星,洪森自2004年起連任首相,領導柬埔寨人民黨(CPP)主導政局,實現年均7%以上的GDP成長,尤以中國投資為主的基礎建設(如暹粒機場擴建、西哈努克港開發)與紡織、旅遊業為支柱,從2005年人均GDP約500美元躍升至2025年近2,000美元,帶動都市中產階級興起。 本集重點: 從柬埔寨農村與都市基層民眾角度,您如何評估洪森時代中國投資帶來的基礎建設(如高速公路與港口)對當地就業與環境的影響?有無具體田野案例顯示貧富差距的本土體認? 在柬埔寨社會中,洪森如何透過土地政策與媒體控制維持穩定?從本土精英與反對派視角,此模式是否被視為「必要之惡」,抑或加劇社會分裂? 2023年洪馬內接班,從柬埔寨年輕世代角度看,這樣的政權轉移是象徵家族王朝,還是某種「本土延續」?洪馬內西方式教育背景是否能緩解洪森時代的鎮壓遺緒,如環保運動的本土抗爭?  洪馬內領導下的經濟政策調整,從柬埔寨中小企業主與勞工視角,其數位經濟與多元化投資(如歐美合作)能否回應後疫情債務危機?相較洪森,此轉變對本土就業有何潛在影響?  從柬埔寨,2025年泰國衝突與中國依賴如何影響本土安全?洪馬內政權提出的「五角策略(Pentagonal Strategy)」與其願景,能否平衡大國博弈與內部改革?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3. 27 SEPT

    EP104超越國界的新聞戰場:美國之音記者的採訪實戰經驗

    主持人: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來賓:林柏宏(前美國之音記者/自由撰稿人)  林柏宏曾任美國之音記者,長年深耕東南亞、台灣、中國、美國等多地國際調查報導。他以跨境田野經驗,記錄人權、社會議題與國際政經互動,舉凡中國維權人士遭壓、緬甸詐騙集團、以及新加坡、緬甸等地政府、民眾的真實回饋,都成為他深入第一線的重要素材。在採訪緬甸電信詐騙案例時,他不僅直擊受害者困境,更邀請當地中裔民眾分享自身所見,揭露跨國犯罪與區域動盪的複雜糾葛。 其中,林柏宏的報導常引發國際關注。新加坡駐美大使館因其評論中國企業洗籍議題而主動發表意見,凸顯其作品的影響力和敏感性。他擅長利用多語言版本、不斷蒐集多方證詞,兼顧不同文化和政策立場之呈現,體現國際記者的專業素養。林柏宏的採訪世界,見證新聞工作者在全球第一線的專業勇氣與媒體價值。   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環境中,新聞記者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林柏宏作為美國之音資深記者,其採訪經歷完美詮釋了國際新聞工作的艱難與專業堅持。透過林柏宏的第一手經驗分享,我們將深入探討在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時代背景下,國際新聞工作者如何在各種壓力中堅持專業原則,以及這些真實經歷對新聞業未來發展的啟示意義。  本集重點 1. 作為美國之音的記者,在豐富的採訪經歷中,多數的工作現場與經驗為何? 2. 我注意到在您的報導中,不少報導讓人印象深刻,從政治敏感的維權議題到國際金融監管爭議,再到人道關懷的電詐受害者故事,每一個都觸及了當代新聞工作的核心挑戰。在採訪中國維權人士時,您遇到受訪者疑似被政府人員帶走、採訪被迫中斷的情況。作為記者,在這種突發且敏感的狀況下,您當下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這種經歷如何影響您後續處理類似敏感議題的採訪策略? 3. 您關於新加坡「洗星籍」現象的報導,引發新加坡駐美大使館正式回應,大使吕德耀特別強調新加坡「對滥用我们系统的犯罪分子决不姑息,無論他们来自何方」。當政府機構對您的報導做出如此高規格的回應時,這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您如何平衡報導的客觀性與政府的不同觀點? 4. 在報導謝岳鵬被騙至緬甸詐騙園區的經歷時,他描述「手銬銬太久,就是有勒出傷痕出來,那個時候甚至已經有化膿、有點感染的那種情況」。面對這樣創傷深重的受訪者,您如何在獲取新聞價值與保護受訪者心理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採訪過程中有哪些特別的考慮? 5. 從維權人士採訪的突發狀況、到新加坡政府的正式回應、再到緬甸電詐受害者的救援報導,這些事件都涉及複雜的跨國關係。作為美國之音記者,您如何建立和維護跨國的新聞網絡?在資訊驗證和消息來源保護方面,有什麼特別的經驗可以分享?根據您個人經驗,對於未來從事國際新聞工作的年輕記者有何建議。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About

東南亞夯什麼?! 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有超乎你想像的連結。 這是央廣與今日新聞NowNews合作製播的Podcast節目,帶你一起重新理解東南亞。 最潮、最夯、你最需要知道的東南亞時事話題與人事物,都在「東南亞夯什麼」! 每週六更新一集。 【公告:Rti央廣重新建置新官網以及App,目前正值新舊網站資料轉換階段,這段期間節目更新稍有延誤,若造成您使用上的不便,請見諒。歡迎使用央廣官網收聽。】 🌟🌟Podcast收聽連結🌟🌟 Apple 、Spotify、SoundOn 與我們交流👉👉節目專屬信箱:sea@rti.org.tw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