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汾阳方言系列之——羽钟杂文

5. 汾阳的武林

上期写的鞋,其中有靳屯文元老拳师的个秩事。有朋友说「写写汾阳的武术么」。实际上我早有想法,可是机缘不合,资料不全,咱又忙得不在居舍,一直闲不下整理。远在外乡,手头又没啦资料,那就凭上记忆写,跟着感觉走吧。万一有疏漏的地方希望读者海涵;有不确当的地方还望行家指出来,以便共同研究,促我进步。

说到武术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江湖。江湖是仗剑天涯、铁血金刀、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其实你错了。也不是你错了,是给武侠小说家们骗啦。真正的江湖充满艰辛、血泪、劳碌、坑骗和黑暗、死亡。这是旧中国江湖总体的真相。

旧中国江湖分八门儿,叫「巾、批、彩、掛、评、团、调、柳」(所谓五花八门的「八门」即此——编者按),武术属于「掛子门」,掛子门分「明掛子」和「暗掛子」,暗掛子专练飞檐走壁溜门撬锁夜行功夫,燕子李三和他徒弟国民党特务「赛狸猫」靳云鹏就属于暗掛子。单另有一套器械,比如说迷魂香、亮子、飞抓飞镖、二尺刀等,拳术打法也和明掛子不一样;明掛子又分「支、拉、戳、点」四行,「支掛子」又叫支杆子是指护院拳师,又叫坐明堂的;「拉杆子」是保镖的,普通镖师叫趟子手;「戳杆子」是设场子教徒的,国术馆武术馆是民国才有了的,民国之前农村叫拳房,城市叫场子;「点杆子」是当街卖艺的,捎的卖狗皮膏药大力丸,又叫「挑汉的」或「挑汉将」,和八门里的「批门」不分。所有明掛子这些不管教徒还是卖艺都分「腥活」和「尖活」,腥活就是红火热闹花哨的东西,比如翻跟头、开砖石、银枪刺喉、嘴头子功夫等;尖活是真功夫,能出手致人伤残的技击手法。所以旧日江湖有句话叫「腥加尖,吃遍天」。

真正走江湖辛苦的算保镖行。镖行规矩大,比如说冬天,镖师一上镖路就不洗脸了,为甚咧?人平常皮肤出油咧,一路上风吹日晒受冷冻,能起个保护作用,要天每洗脸那赶保镖回来脸上就有些不好看了。镖师得会自己理发,会缝补衣裳鞋袜,会接骨看病抓药,路过州府拜码头,遇上劫镖的会应酬。

电影电视上演的镖师遇强人一言不合就动手,杀的尸血横流,那纯粹是胡诌咧。老话说「杀人三千,自损八百」。开镖局是商业行为,目的是赚钱,不是好勇斗狠打擂台。即便你杀退人家,你这一方的伤亡不是损失?下来能不惊动官府?上下打点不费银子?所以能和解尽量不动手,有的还处成朋友,逢年过节送些儿礼,以求人财平安。真正动过手的江湖传闻是祁县戴家镖局。河北沧州是拳窝子,旧日镖车插的三角狼牙镖旗走州过府喊镖咧:「唯武威扬,合吾!」。起个提神壮气,警示贼匪,自我宣传的广告作用。到沧州不行了,你小看我沧州没能人咧,好几个镖局的镖头镖师和当地人动手败了,输了拳的条件就是放倒镖旗,悄悄儿地你过的就对了。这就慢慢地形成块规矩,叫「镖不喊沧州」。轮到戴家,对方多少好手不行,所以在清代唯有戴家和戴氏再传弟子太谷车毅斋的镖车可以镖喊沧州。

保镖路上呀,除了招架强人出没还得和方方面面打交道,还得操心自家生灾害病。四处留神是步步小心,才能风雨半年江湖路,「合吾」一声平安回。走江湖确实不容易呀!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也有江湖人士独特的交流语言。外行叫「黑话」,江湖人叫「春典」,帮会里叫「海底」。比如,说外行人叫「空子」,官员叫「翅子」,衙役捕快叫「鹰爪孙」,脸叫「盘儿」,疤脸叫「梅花盘儿」,老女人叫「苍果儿」,妓女叫「库果儿」,眼叫「招子」,兵器阖里刀叫「青子」,棍叫「条子」,枪叫「苗子」,吃饭叫「安根」,喝酒叫「抿山」,喝茶叫「啃牙淋儿」,翻墙进院叫「骑马儿」,上房偷盗叫「蹬高笼儿」,剃头叫「扫苗儿」,天阴叫「擦棚」,下雨叫「摆金」,下雪叫「摆银」,快撤上走叫「扯乎」,狗叫「皮桶子」,鸡叫「尖嘴子」。

方位上来说咧是「东侧,西切,南阳,北密」这是方位上。丐帮穷家门儿把孩儿们弄残废叫「采生折割」等等。汾阳话阖里说被人气的不行或给人家欺负了,说快给「折割」煞的了,就这意思。旧社会出师时师父才教你这些,学会记清才是混江湖的本事之一。因此说「能给一锭金,不传一口春」,旧日江湖对春典看的很重。像我这是一知半解乱说,在真正江湖人眼里就个「牛皮灯笼」或者是「半开眼」,这也是江湖话。

拜师也有规矩,拜师要有帖,帖子上写明拜师人姓甚名谁,拜谁为师,有谁证明。供桌后头是历代祖师家牌位子或画像,桌上供的是鲜花鲜果酒肉,正中太师椅上坐的师父,有专主持拜师仪式的本门或同行。先拜祖师,后拜本师,三跪九嗑头,然后头顶拜师帖,给师父献茶,师父喝茶收帖,由本门儿尊长口授门规戒条。拜师以后咧,三节两寿看师父去。三节是端午、中秋、春节,两寿是师父师娘的生日。

这是说了江湖掛子行的冰山一角,还有「风、麻、雁、雀」四大骗术门,丐帮穷家门儿和小绺(汾阳话叫小李)的燕子门还不在其内,要摆开写太多。还是说武术吧。

汾阳的拳术最早能追到清代康熙年间,有个续宗和尚,是傅山的儿子傅眉的武术师父,续宗是南京人,明朝的武官,明朝灭亡后就削发为僧,流落到汾阳。傅山写这《观续宗禅师打拳歌》的时候,续宗已经七十了。至于续宗是甚的些拳术名称,没啦流传下来,现在也不可考据。这是山西武术名家张希贵先生写的《傅山拳法》阖里记载的。

汾阳的武术大致分长拳、形意、太极、八卦。长拳有好几支,一是民国时候道士蔡泰熙传下来的,蔡的师父是崔士贵,江湖上叫「玉清真人」。两根眉毛是断的。相传崔士贵的师父教他棍术的时候失手敲到左眉毛上,打开一绽。他哭咧,说难看。那家师父随手又一棍把右眉毛也打断了,说这下两厢一样了,这就好看了。闹的崔士贵哭笑不得。

至于崔士贵的师父是谁,没传下来。崔士贵有徒弟四人,泰极,泰熙,泰乔,泰文,都是青龙沟庙上的道士。泰极和泰乔不闻其名,泰文是兽医,解放后曾在靳屯一带行医。

泰熙咧,是从青龙沟庙上到了城里城隍庙成了住持,传下来的拳术有十二路谭腿、擒拿等艺术,他的这绝招儿是「钻刀山」和「墙上挂画」,由于身子小巧灵活,江湖人称蔡石猴儿。蔡泰熙俗家名字叫个蔡永胜,汾阳城西石家庄人。

东关火神庙上的和尚叫郑演丰,也有说邓演丰的,能舞动一百二十斤重的关刀,人把撵场的碌碌快速滚动,他能趁这劲儿俩手平地抄起搬平,力气非凡。武术界说「拳不打力」,演丰和尚在力气上占一第。后来犯了花案,身陷监牢。听说最后是乍了监逃亡了,不知所踪。

有北关里蔡丕祥和退隐镖师赵金标传下来的一枝子,具体情况不详,因此不敢乱说。

还有一支就是南关的曹根生,本人身怀拳艺,开的砖瓦窑,经济条件好,人也仗义,有孟尝之风,凡南来北往的江湖朋友结交的也多。来了招待的吃了喝了住了临走再给带上盘缠路费,可有一样:或拳或器械得传下两手。因此南关的拳术广博,长拳形意八卦都有。

解放前阳城有河北人唐吉庆传授长拳,唐本人身法好,功底厚,套路多。据传是旧军队上的人,不在军队上了就造了假票子,东窗事发就隐到汾阳以教拳为生。东路家庄人郝思泽也是旧军队上下来的,擒拿法是一绝。

东营街武廷义师承南垣寨王家护院镖师文水人张珍,张珍咧江湖号是称赛活猴儿,是文水保过皇镖的左家徒弟,所以东营里的武家和文水孝子渠的左家是有武学渊源的。武廷义的侄儿武绍午现在九十多了,身子还精采。

肖家庄的李春贵小名四桃儿,学的是形意。师父是太谷武玉山,江湖绰号是叫「金丹瘤」。旧日有种毒品叫金丹,按现在说呀,那就个毒贩子,又吸又贩。李春贵为了学艺把一宅子院一群羊都变卖的养活了师父。不过学下的确实是打法不少。

汾阳武术界都知道李春贵出手狠辣,不留情面。五十年代相跟的汾阳武术界人士在省里参加罢比赛回汾阳,临近县份的某位成名人物特邀李春贵李永柱两位拳师到他家坐坐,李春贵和李永柱是结拜弟兄。住了一黑间第二天早起,某人和李永柱老师傅在外间盘手咧,李永柱给对方留面子一直是控制住不发力,李春贵在里间里炕楞上吃烟咧,看的不耐烦了,出来说「来来来,永柱你起开,半天弄不下个解水」。李春贵搭手,一个跨步钻拳打的对方扛上门扇跌到当街。那家不服寻到汾阳,刀枪剑棍拳…一门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