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夯什麼

王文岳, 詹凌瑀,Rti

東南亞夯什麼?! 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有超乎你想像的連結。 這是央廣與今日新聞NowNews合作製播的Podcast節目,帶你一起重新理解東南亞。 最潮、最夯、你最需要知道的東南亞時事話題與人事物,都在「東南亞夯什麼」! 每週六更新一集。 【公告:Rti央廣重新建置新官網以及App,目前正值新舊網站資料轉換階段,這段期間節目更新稍有延誤,若造成您使用上的不便,請見諒。歡迎使用央廣官網收聽。】 🌟🌟Podcast收聽連結🌟🌟 Apple 、Spotify、SoundOn 與我們交流👉👉節目專屬信箱:sea@rti.org.tw  

  1. 11月15日

    EP111一個人在順化:台灣音樂人的越南之旅

    主持人: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來賓:來賓:陳德民(音樂創作者) 數位時代的來臨,讓自媒體成為新世代創作者發聲的重要平台。德狗透過YouTube頻道「Tek Káu Improvisation 德狗即興人生」,分享他的音樂創作、即興演奏和生活觀察,建立起與觀眾的直接連結。作為一位獨立音樂創作者,他不僅是創作者,更是製作人、錄音師、影像工作者,展現了當代藝術家的多元技能。 2025年,德狗獲得內政部移民署「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獎助,與兄妹一起踏上「順化築夢之旅」,回到母親的故鄉越南順化。這趟旅程不僅是尋根之旅,更是文化探索與自我認識的過程。從台灣的視角看越南,從新住民第二代的身分重新認識母親的家鄉,德狗有著獨特的觀察與感受。 本段訪談將聚焦德狗如何運用自媒體平台建立個人品牌、經營創作生涯,以及他在越南的所見所聞。台灣與越南近年來的交流日益密切,無論是經貿往來、文化交流或新住民家庭的連結,都讓兩地關係更加緊密。透過德狗的越南經驗,我們將看見一個更立體的東南亞圖像,也將理解新住民家庭如何在兩個「家鄉」之間架起橋樑,豐富台灣的國際視野與多元文化內涵。 是什麼契機讓您決定申請「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與兄妹一起回到母親的故鄉順化,這趟旅程對您而言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在越南兩個月之旅中,您最深刻的順化市河川觀察,如何與台灣高雄茄萣的海洋文化產生共鳴? 透過這趟旅程,你對台灣與越南的社會文化有什麼新的體會或比較?兩地在生活方式、價值觀、藝術環境等方面有哪些異同?這些觀察是否影響您對自己身分的理解? 4.      越南之旅是否為您的創作帶來新的靈感?您是否計畫將這趟經驗轉化為音樂、文字或影像作品?對於未來的創作方向與自媒體經營,您有什麼規劃或期待? 5.      台灣多元文化環境(如東南亞移民節),如何啟發您在自媒體上融合越南Vlog與台語即興內容?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2. 11月8日

    EP110偶然成為台灣人:台越雙重身分的多元文化探索

    主持人: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來賓:陳德民(音樂創作者) 在台灣這個匯聚原住民、閩南、客家及東南亞新住民的多元文化環境中,陳德民作為台越新二代,經歷了在越南成長的經驗,到童年被「異樣眼光」包圍,最後將這些生命中的探索與迷茫,轉化為擁抱雙重身分的自信。「認同」的產生具有然性,而台灣的多元性不僅是政策(如新住民文化節),更是日常如高雄茄萣漁村的社區,在這段曲折的人生冒險中,讓他從學習台語、越南語到華語切換,體現「多語即興人生」。陳德民所代表的,不僅是個人的音樂才華,更是一個群體的縮影——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成長的多元文化後代。台灣近年來已是個不折不扣的多元文化熔爐,新住民及其子女的加入,正在深刻地重塑我們的社會樣貌與文化邊界。然而,這種融合並非總是理所當然。 本節訪談將深入探討陳德民的個人生命經驗。我們將聚焦於他在台灣的成長過程中,如何面對與協商自己「台越混血」的雙重身份。在這個日益開放、但有時仍存在刻板印象的台灣社會中,他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選擇用台語創作、用音樂說故事,將自己的生命經驗轉化為藝術表達。他的作品《毋願閣再等死》、《野草的志氣》等,不僅反映了個人的文化認同歷程,更觸及了台灣多元社會中「差異」與「共存」的核心議題。本段訪談將深入探討德狗如何在台越兩種文化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將混血身分的獨特視角融入音樂創作,以及台灣多元文化環境如何滋養他的藝術生命。透過德狗的經驗,我們將看見新世代如何重新定義「台灣人」的意涵。他獨特的背景,從可能被標籤化的「差異」,轉化為定義自我的「力量」,並最終找到那份安然自在的身份認同。這不只是德狗的故事,也是當代台灣社會多元面貌的真實映照。我們從陳德民的個人故事,來探討認同如何在台灣的包容土壤中生根,而多元文化如何療癒邊緣感,激勵新一代新住民。 在台灣多元文化環境中,你的成長過程中,你是如何意識到自己「台越混血」的身份?在台灣的校園或生活中,這個身份帶給您最初的感受是什麼?是驕傲、困惑,還是有時需要隱藏? 你的母親來自越南順化,一個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在家庭中,母親如何向您傳遞越南文化?您是否會說越南語?台語、華語、越南語在您的生活中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作為新住民第二代,您選擇用台語進行創作,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決定。是什麼原因讓您選擇台語作為主要的創作語言?台語對您而言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你的YouTube頻道「德狗即興人生」在表達多元文化上扮演了什麼角色? 作為在台灣獲得多項文學與音樂獎項肯定的創作者,你想對同樣是新住民家庭或混血背景的年輕人說什麼?如何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力量?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3. 10月25日

    EP108柬埔寨的政治經濟變遷——從洪森到洪馬內的政權轉移

    來賓:林文斌(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 近20年,柬埔寨從後紅色高棉時代的殘破中蛻變為東南亞經濟新星,洪森自2004年起連任首相,領導柬埔寨人民黨(CPP)主導政局,實現年均7%以上的GDP成長,尤以中國投資為主的基礎建設(如暹粒機場擴建、西哈努克港開發)與紡織、旅遊業為支柱,從2005年人均GDP約500美元躍升至2025年近2,000美元,帶動都市中產階級興起。 本集重點: 從柬埔寨農村與都市基層民眾角度,您如何評估洪森時代中國投資帶來的基礎建設(如高速公路與港口)對當地就業與環境的影響?有無具體田野案例顯示貧富差距的本土體認? 在柬埔寨社會中,洪森如何透過土地政策與媒體控制維持穩定?從本土精英與反對派視角,此模式是否被視為「必要之惡」,抑或加劇社會分裂? 2023年洪馬內接班,從柬埔寨年輕世代角度看,這樣的政權轉移是象徵家族王朝,還是某種「本土延續」?洪馬內西方式教育背景是否能緩解洪森時代的鎮壓遺緒,如環保運動的本土抗爭?  洪馬內領導下的經濟政策調整,從柬埔寨中小企業主與勞工視角,其數位經濟與多元化投資(如歐美合作)能否回應後疫情債務危機?相較洪森,此轉變對本土就業有何潛在影響?  從柬埔寨,2025年泰國衝突與中國依賴如何影響本土安全?洪馬內政權提出的「五角策略(Pentagonal Strategy)」與其願景,能否平衡大國博弈與內部改革?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关于

東南亞夯什麼?! 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有超乎你想像的連結。 這是央廣與今日新聞NowNews合作製播的Podcast節目,帶你一起重新理解東南亞。 最潮、最夯、你最需要知道的東南亞時事話題與人事物,都在「東南亞夯什麼」! 每週六更新一集。 【公告:Rti央廣重新建置新官網以及App,目前正值新舊網站資料轉換階段,這段期間節目更新稍有延誤,若造成您使用上的不便,請見諒。歡迎使用央廣官網收聽。】 🌟🌟Podcast收聽連結🌟🌟 Apple 、Spotify、SoundOn 與我們交流👉👉節目專屬信箱:sea@rti.org.tw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