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諧西讀

Eric&Jeremy&Sunny

歡迎收聽東諧西讀,和我們一起輕鬆聊完一本書。 這是一檔由兩個文科中年製作的讀書節目,不只簡介,還要詳細地聊完一本書。 選書雖然以世界歷史、文化類為主,但理論上我們只要喜歡的書都能聊一聊。 工作之餘,想吸收新知又缺乏閱讀的動力,那麼歡迎加入我們。 如有合作邀約,請來信至:dongxiexidu202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EP425|新聞記者祝大家文藝復興 (下) ft. 七號

    10小时前

    EP425|新聞記者祝大家文藝復興 (下) ft. 七號

    蘋果愛美獎投票衝啦! 每天登入FB投票,就能抽iPhone 17、PGO文青機車、萬元LE CREUSET鍋,還有週週禮券大放送!快來選你心中的人氣診所、名醫、療程,投越多中獎率越高! https://sofm.pse.is/86wkur ----以上為 SoundOn 動態廣告---- 歡迎收聽東諧西讀,陪你輕鬆聊完一本書~ 具備歷史視野的新聞會有怎樣的內涵?文藝復興帶給我們的價值。 本集《東諧西讀》繼續與 《轉角國際》 編輯七號對談!新聞工作者不改只看時空當下的「點」。一位具有歷史背景的記者,如何看待這個充滿碎片化資訊的世界? 這是涵蓋媒體倫理、史學方法與人文精神的對談 從史學屋頂鳥瞰新聞現場 七號告訴我們,歷史學訓練給予新聞工作者最寶貴的武器:批判性思維與時代感。 看透表象: 為什麼這位官員要這麼說?他的話是說給誰聽的?像分析史料一樣交叉驗證,而不是被文本牽著鼻子走! 拒絕被騙: 史學訓練讓人不只看到眼前的「點」(單一事件),更要看見背後的「線」和整塊時代的「面」! 畫裡沒有不小心的:圖像學與人性啟示 本集深度挖掘七號與學長姐健安和郁文合作的書籍《祝大家文藝復興》。這不僅是一本藝術書,也是一種協助你「開天眼」的方法論。 圖像的秘密: 「圖像學」告訴我們畫裡的東西都經過作者的意識選擇。畫作不只是美學,背後更有它誕生的社會背景與意義! 天才的真相: 文藝復興大師如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他們也是要處理商業委託、調度材料等現實問題「人」! 文藝復興留給人類的核心財富 即使是天才,也在不斷探索自己還能做什麼、還能挑戰什麼極限。這是一種肯定自我、接受缺陷的精神。 如果你正身處低潮或感到迷茫,沒關係,只要你意識到問題,就有機會改變。文藝復興,就是一個讓人認識自己命運的寶庫。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贊助我們。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fe68117-6b21-4fb9-966e-a176b0265eb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1 分钟
  2. EP424|新聞記者祝大家文藝復興 (上) ft. 七號

    4天前

    EP424|新聞記者祝大家文藝復興 (上) ft. 七號

    新潤建設機構為北台灣前十大建商,建築與品質嚴格把關,售後服務貼心周到。住戶透過報修App能即時回應,維修快速高效。 社區引進自有品牌 Ruenn Café,打造下樓就能享受美食的便利;同時不定期舉辦互動課程,豐富公設活動。 一起來了解新潤,發現家的更多可能🔗https://sofm.pse.is/86neuc ----以上為 SoundOn 動態廣告---- 歡迎收聽東諧西讀,陪你輕鬆聊完一本書~ 追求真相的代價:為什麼寧願「家破人亡」,也要揭露真相? 在這個注意力被短影音瓜分的時代,「深度新聞」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吃力不討好的領域。 本集《東諧西讀》邀請到 《轉角國際》 編輯七號(聽友Jeremy好興奮啊),與我們聊聊他橫跨電台、網站、Podcast 的十年媒體生涯。七號坦言,在反送中與疫情期間,他面臨極限的身心過勞,但卻始終堅守崗位。 由於疫情的關係,感受到人際關係間實體互動的需求。這種動力,促使他開設了書店「書房有光」,希望為作者、讀者與聽友,創造一個交流、取暖的空間。 當然我們也要推薦書籍《新聞記者》,不僅是工作實錄,更讓我們想了解究竟是怎樣的使命感令這些新聞記者在難以想像的風險下堅持對真相的追求。 殘酷的真相: 書中收錄,國際記者為了「貼近真實」,可能面臨死亡、拘禁、監控、甚至家庭破裂的巨大風險。為什麼他們仍然堅持? 不只是英雄: 新聞的重點從來不是成為「超級英雄」,而是為公民社會留下「不被虛構謊言掩蓋」的清醒之地。正如馬奎斯所言,新聞業是個不可思議、強度極高的工作,「沒有為此而生、打算為此而死的人無法堅守。」 向現在在世界各地堅守崗位的新聞記者表達敬意。在資訊爆炸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守住那份「追求真相」的公民素養?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贊助我們。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fe68117-6b21-4fb9-966e-a176b0265eb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5 分钟
  3. 9月24日

    EP423|讀《鐵血與音符》:戰爭年代的民族解讀與現代省思

    洪佩瑜 2025全新個人專輯《開》 音樂全新翻篇 第二波主打〈包括但不限於〉 分手不是最高潮,是回歸的起點 —— 不需要朝誰尖叫,只要讓自己閃耀。 🪩〈包括但不限於〉數位全平台連結: https://sofm.pse.is/86cttf 🎙️12月6日將首度登上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舉辦大型售票專場,相關資訊請持續鎖定:洪佩瑜&何樂音樂 官方社群平台。 ----以上為 SoundOn 動態廣告---- 歡迎收聽東諧西讀,陪你輕鬆聊完一本書~ 音樂與軍國主義,浪漫與殘暴——為什麼這些矛盾特質會同時存在於德國民族? 這一集,我們討論二戰時期的特殊著作: 《鐵血與音符:德國人的民族性格》,由流亡美國的猶太裔德國作家 Emil Ludwig 於1943年撰寫。 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刻,這本書不只是文化觀察,更是盟軍理解德國的戰略讀本。 書中揭示: 德國人的浪漫靈魂與軍事服從如何交織; 為何「依賴權威、永不滿足」成為民族性的重要特徵; 一戰後處理德國的失敗,如何導致納粹崛起; 為什麼徹底的轉型正義,對戰後德國至關重要。 戰後的德國,透過教育改革與歷史反省,逐漸走向民主與自由,成為歐洲的重要支柱。 然而,節目中我們也提醒:「民族性格」往往只是戰時的工具性分類,甚至是被放大的刻板印象。 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人群,或許更應該回到文化交流、社會制度與歷史脈絡,而不是將一個民族簡化為單一性格。 歷史提醒我們:理解一個民族,不只要看光輝,也要看矛盾;而真正的反思,則是避免被刻板印象綁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5 分钟
  4. 9月6日

    EP418|巴勒斯坦與台灣:國際政治的雙重標準。諧來無事,講講時事(2025年8月,下)

    歡迎收聽東諧西讀,本集節目《諧來無事》閒聊了兩個議題:巴勒斯坦問題背後的國際政治現實,以及新聞記者在當今社會的倫理困境。 一、巴勒斯坦問題:歐美大國的雙重標準 Jeremy首先從歐洲多國考慮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議題切入,嘗試了解這看似基於人道關懷的行動,背後隱藏的動機。 表面的道德?:歐美國家聲稱此舉是為了阻止以色列對平民的攻擊,藉此在國際上扮演「好人」角色。或許也是一種對國內輿論壓力的回應? 潛藏的利益:也許可能是前殖民母國的一種地緣政治策略。透過承認巴勒斯坦,這些國家能促使以色列採取更果斷的軍事行動,間接「解決」問題,同時將自己置於道德制高點。這種「假手於人」的手段,反映出國際政治中,國家利益遠高於道德考量。 對比台灣的諷刺:為什麼歐洲國家願意承認實力較弱、內部混亂的巴勒斯坦,卻不承認相較之下經濟實力、人民生活穩定的台灣?對這些國家而言,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低成本」的道德表態,但承認台灣的代價則太高。這種雙重標準揭示了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當一個國家夠強大,能「自保」時,其他國家反而更傾向於維持現狀,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二、新聞倫理:理想記者在現實中的困境 節目第二部分將焦點轉向新聞記者。 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在當今的資訊戰中,只想報導真相的記者往往是「賽局」中的輸家。一份數千字的深度報導,可能只有幾百次點閱;而一段空洞、煽情的影片卻能吸引數萬人觀看。為了生存,許多記者被迫迎合市場,採用「標題殺人」的方式,讓新聞內容變得膚淺和無意義。 戰地記者的危險: 節目特別提到戰地記者的處境,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真相,卻常常因大眾的冷漠而無法引起應有的迴響。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困境,讓許多堅持理想的記者感到心力交瘁。 公眾的冷漠: Eric認為,在相對和平的台灣社會,民眾因生活忙碌,對千里之外的重大議題缺乏關心。這種社會氛圍讓有良知的記者難以得到支持,其努力和真相可能最終無人理解。 總結 無論是國家在外交上的雙重標準,還是記者在報導上的兩難,都反映出一個核心問題:在現實考量面前,理想與道德往往顯得脆弱。 當整個社會缺乏對真相的渴求時,那些堅持理想的人,注定要面臨一場孤獨的戰役。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分钟

关于

歡迎收聽東諧西讀,和我們一起輕鬆聊完一本書。 這是一檔由兩個文科中年製作的讀書節目,不只簡介,還要詳細地聊完一本書。 選書雖然以世界歷史、文化類為主,但理論上我們只要喜歡的書都能聊一聊。 工作之餘,想吸收新知又缺乏閱讀的動力,那麼歡迎加入我們。 如有合作邀約,請來信至:dongxiexidu202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