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职业,然后呢?
本期嘉宾晓雪,本科英语,硕士国际新闻,毕业前一直是纯粹的文科生。然而,尝试了几份不同工作后,她认定要在科学报道的路上走到黑。十一年来,她边学边写,游走于量子叠加态和古人类基因组之间。
在找到热爱的科学编辑岗位之前,晓雪经历了几次职业尝试。毕业后的第一份商业记者工作在旁人看来很不错:大机构,完整培训体系、丰富学习资源。但是,她对商业报道兴味索然,坚持了一年多还是心力告急。第二份工作,她从自己对体育的爱好出发,在一个平价体育超市做部门经理。这份工作看起来也很理想:顾客、同事都是和她一样爱运动的人,这家公司也是她非常喜爱的品牌。晓雪第一次体会到,对一份工作心怀热情的心流是怎样的。她喜欢与顾客交流,讲解产品的性能,但面对零售行业的销售压力和整理货架的繁琐,她在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工作。随着家人返回北京工作,半年后她选择裸辞。
之后,她面试了互联网大厂的财经编辑、卖过小龙虾。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成为初创科学新媒体《赛先生》的兼职撰稿人,随后转为全职科学编辑,在科学报道的世界徜徉至今。
找到热爱的工作固然幸运,但兴趣、擅长与市场认可三者的交汇点何其稀少。商业报道不感兴趣,体育卖货不擅长,而科学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大多依靠政府与基金会支持,商业案例寥寥。回看从事科学报道的十一年,晓雪说自己是“一路困难一路幸福”: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从一线记者到科学编辑的角色转变、应对工作强度和职业倦怠……
晓雪在2016年采访未来的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Svante Paabo(嘉宾供图)。
如果说第10期勾翼飞老师为我们总结了“如何发现自己的热爱和兴趣”,第15期苇杭和我们讨论了“在找到真正热爱的职业之前,我们可以做什么?” 那晓雪为我们展现的就是故事的后半段——“找到了擅长和热爱完美结合的职业,然后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
本期录制参与:
主播:曹蔚,少年内容品牌「十分之一」发起人,实务学堂理事
主播:钱琳霖,曾是知名企业高管,长江商学院多个项目负责人,42岁后不再从事全职授薪工作。过去七年多,深度参与实务学堂创办和发展,是创始理事,理事长,大额捐赠人。
嘉宾:陈晓雪,科学编辑,公益科普平台《赛先生》主编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Part 1 回看过往职业经历:当爱出现的时候你是可以体会到的
01:52 每年都会数自己入行多少年了,盘点过往觉得既开心又有些失望
05:04 关于科学编辑的工作:将自己的好奇跟其他人的好奇建立联系,把完整的科学研究的事实呈现给大家
08:47 做科学报道让我感觉很心安,我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认知这个世界的
11:08 同样是记者这个职业,为什么第一份商业报道的工作没有坚持做下来?
12:29 基于好奇和热爱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15:19 迪卡侬的工作经历,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对一份工作有热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5:42 回看半年的职业尝试:我一点都不后悔,我反而后悔我尝试得太少了
Part 2 找到了将自己的擅长和热爱完美结合的职业,然后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
17:48 顺利拿到科学编辑的全职offer:有机缘的成分,也得益于先前职业尝试期的作品积累
22:18 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仍然要面临很多职业挑战,一路困难一路幸福
28:29 多领域报道中,必须保证有一条感兴趣的主线在那里,这是我的精神支撑
31:21 刚入行时写不出硬核的科学报道,和先前的工作经历相比,面对压力的感受为何不同
35:33 第一次职业倦怠期:从一线记者到编辑的职业角色转变
37:36 疫情期间的报道获得各方的认可,我却没有很好的方法去隔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Part 3 “流量时代”为何还要做严肃科学知识的传播?
43:05 科学报道之于普通人的价值:什么样的内容是能引发公众的好奇心,对公众重要的?
47:13 科学报道是一个难以盈利的小众赛道,支撑自己在这么小的一个事里面持续做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50:20 作为一家公共科普平台,需要呼召大众吗?需要激活大众吗?还是只要团结那个同好就行了?
53:23 做严肃科学知识的传播,是为了科学界留下一份记录,也给关心这些事情的读者一个记录
晓雪与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lain Aspect合影(嘉宾供图)。
本期节目中提及的
《赛先生》与《知识分子》:均为非营利公益组织智识学研社主办的科普和科学文化交流平台,晓雪曾在2015-2022年间先后任《知识分子》编辑、编辑部副主任、主编。
丹尼索瓦人:一个已经灭绝、经由古人类化石的DNA所发现的人属下的一个新物种,也有说法是智人下的一个新亚种。可能在更新世晚期生活于亚洲大陆。 丹尼索瓦人依靠双腿行走,但身体构造与同属人属的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有所不同,与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关系(由同一祖先衍生的两个分支)。
卡尔·齐默(Carl Zimmer),知名科普作家,在耶鲁大学教授科学和环境写作。他写过多本科普作品,包括《演化》《在水的边缘》《万物身刻》等。
付巧妹:中国古遗传学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青年通讯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潘建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多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Helgoland:黑尔戈兰,行政上隶属于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1925年6月,德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因花粉过敏来到北海上的小岛黑尔戈兰(Helgoland),短短数日,他完成重要计算,开创了矩阵力学,现代量子力学也由此宣告建立。2025年6月10日,300名物理学家登上这座小岛,参加黑尔戈兰2025(Helgoland 2025)国际讨论会,共同庆祝量子力学百年。
毕导:B站著名科普Up主。
关于实务学堂
我们是一个职业学习社区,开设职场新人营、青少年职前训练营,支持青年和青少年自立。2018年创办于北京,2021年迁址至广州小洲村。
使命:探索职业发展新路径,为美好社会培养珍贵的普通人。
愿景:珍贵的普通人“共修”社区。
我们希望在不确定时代,做一个锚点,笃定陪伴更多人找到自己的方法和定力。 成立以来,实务学堂支持一百来位青少年,成功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立。2024年起,学堂推出职场新人营项目,支持职场新人直面职业爬升期,收获前行的方法和定力。
职前训练营报名:mp.weixin.qq.com
职场新人营报名:mp.weixin.qq.com
加入我们
我们长期招聘行政主管、职场新人营招生助理、青少年营招生官(全职)、招生助理(兼职)、品牌传播助理(兼职)等多个岗位。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击查看👉mp.weixin.qq.com
欢迎给我们投稿
感谢你的收听,如果有什么想听我们聊的,欢迎给我们投稿👉
t6scqhp1ao.feishu.cn
本期对谈:曹蔚、陈晓雪、钱琳霖
制片:钱琳霖、毛佳琦
剪辑:曹笛
编辑:镜夫
音乐:
Scenes from Childhood, Op. 15 - I. Of Foreign Lands And Peoples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Every two weeks
- Published18 September 2025 at 08:00 UTC
- Length57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