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东凤凰山的层峦叠嶂间,连片的古茶树与林下铺展的广金钱草构成独特的生态图景——这里既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的核心区域,更是林业资源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场。近年来,潮州以绿美生态为底色,以茶草共生为路径,以古树保护为根基,推动茶产业转型,走出了一条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从“茶草共生”的生态创新、古茶树的守护之道,到林业资源赋能茶文旅融合的探索,解码凤凰单丛茶产业绿色转型的发展密码。
茶草共生
广金钱草铺就茶园“生态金毯”
“以前,茶园除草要靠人工作业,一年光人工除草就要花10万元左右,现在我们让草自己‘管’地。”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坪坑头村的茶园里,潮州市茶农协会副会长韦彩霞指着茶树下郁郁葱葱的广金钱草,向记者介绍道。这片逾百亩的茶园,主要种植鸭屎香、蜜兰香等单丛茶品种。
转机发生在2021年,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林威鹏受邀为茶农传授茶园间作广金钱草的模式。广金钱草是一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岭南道地药材,具有固氮增肥、改良土壤的功能。种在茶树下的广金钱草铺就了“绿色地毯”,成为茶树的“生态搭档”。
“我们尝试‘茶+广金钱草’的间作模式之后,不仅有效控制了杂草,还提升了茶叶品质。”韦彩霞说,“今年我们的‘金钱鸭屎香’茶样在第7届广东潮州凤凰单丛茶争霸赛中,获银奖、铜奖这两个大奖。”
走访时,记者遇到了前来跟踪“茶下种草”成效的林威鹏。他表示:“广金钱草具有根瘤菌固氮能力,相当于每亩年增施15%氮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年提升5%。”其宽大的叶片能帮助杂草抑制率提升至80%,让茶农摆脱对除草剂的依赖。此外,还能让茶园小气候变得湿润稳定。
多位当地茶农告诉记者,自从茶园间作广金钱草后,控草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生态效益。韦彩霞补充道,“广金钱草根系发达,能缓解水土流失;还能根瘤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每年秋天,它的叶片自然凋落,不用人工清理,腐烂后成了茶树的‘天然肥料’,落叶还田,增加了有机质含量。”
这种“茶下种草”的生态茶园创新模式,让一片片广东茶园生机更盛、长势更佳,并推广至福建、江西、安徽和云南等地。这一模式不仅为茶农节省了成本,还通过提升茶叶品质带来了更高的市场溢价,真正实现了“生态账”与“经济账”的双赢。截至2025年8月,潮州市茶草共生模式推广新增面积已达4941亩,覆盖14个产茶镇。潮州正加速推广该模式,2025年目标推广面积突破6000亩。
守护“活化石”
为古茶树撑起绿色保护伞
走进海拔上千米的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凤西村大庵古茶树园,眼前几乎尽是百年古树。一株树龄超过600年的“大庵宋种”巍然屹立其中,树高超过7米,高大恢宏。这里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连片古茶树群之一,拥有100年以上古茶树4000多株,200年以上1000多株,被誉为“中国之国宝,世界罕见的优稀茶树资源”。
凤凰单丛茶文化宣传大使张曼玉告诉记者,茶园里藏着不少闻名遐迩的古树,许多茶种的母树都出自这里,比如宋种、竹叶、杏仁香等。
近年来,潮州市高度重视古茶树保护工作。凤凰镇深入开展古茶树普查与资料收集,编撰《凤凰古茶树谱》,制订《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并对每棵古茶树悬挂标识牌,游客扫码即可查看树龄、高度、长势等信息。
“这里还与南京农业大学、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等合作,对古茶树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控,救活病危古茶树,保护种质资源。”在茶园里,张曼玉向记者介绍,茶园采用防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如太阳能吸虫灯、黄色粘虫板。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茶树,凤凰单丛茶园的养护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在冬季茶树修养时,当地人便采用手工松土的方式,用锄头翻动茶园表层土,让土壤松动吸氧,同时去掉茶园杂草。必要时,还需要覆盖新土,施用有机肥料。
中国是世界茶树起源地,古茶树是“两山”转化新答卷上的重要一笔。一壶单丛茶里,是以绿美为底冲泡的“天然花香、特殊丛韵”,也是“闲来食茶”的精神寄托、海内外潮人的思乡情感。“古茶树不仅是自然资源,更是文化资源和基因资源。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好潮州茶的根与魂。”张曼玉说。
潮安区副区长林廷雄在采访中表示,近年来,潮安区坚持以茶兴业,强化科技赋能,对茶产业进行系统规划、链条再造,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超11万亩、产量超万吨、年产值达24亿元,联农带农超10万户,同时推动建设并认证生态茶园63家、面积近1.5万亩,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茶文旅融合
赋能绿美潮州生态建设
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潮州市立足茶产业,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以文化赋能为特色,依托凤凰山等丰富的林业资源,打造茶文旅融合的潮州样板。
林廷雄向记者介绍,潮安区立足“好山好茶好工夫”,贯彻落实今年5月实施的《潮州市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从茶叶种植、加工制作、质量检测、品牌打造等方面入手,实施一系列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据了解,潮安区实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同创”策略,推动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防伪“四统一”落地落实,探索走出一条“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之路,让群众从“有茶喝”到“喝好茶”。
国际茶日,工夫茶大会,商品茶、拼配茶大赛……一场场活动唱响了“好山好水好工夫”,凤凰镇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单位,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节节攀升。
一片绿叶不仅促成了凤凰茶谷示范带的建设发展,也正助力潮州市茶文旅深度融合。“近几年,凤凰古茶树茶园年接待游客量已达20多万人次,成功举办多届春茶开采仪式,有效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张曼玉介绍道。如今,潮州成功打造了“凤凰茶谷”品牌IP,推动棋盘村生态茶园、东兴村茶博馆、叫水坑村民宿、李工坑村畲族体验等业态发展,让大山里的“绿腰带”变“金腰带”。
此外,潮州市还通过深化林权改革,为茶文旅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潮安区来看,全区确权率98.5%,完成流转林地18.5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85家,为茶文旅发展提供清晰明确的林地权属。
从茶草共生的生态创新,到古茶树的系统保护,再到茶文旅的深度融合,广东潮州正用一片叶子、一株草叶、一棵古树,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范本。而在凤凰山的茶农看来,产业兴旺发展的意义更为朴素:“茶叶是我们的‘茶米’,广金钱草是我们的‘摇钱草’,古茶树是我们的‘传家宝’。有了它们,我们的山更绿、茶更香、日子更好。”
策划统筹 | 张爱丽
文 | 记者 胡彦 黄颖琳
图 | 戚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