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قبل ٤٧ دقيقة

    下一个“世界中心”为何必在大湾区?全球粤商以“联创”作答

    “未来十年内,大湾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创中心。”在9月29日举办的2025全球粤商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这一笃定的判断,为大会定下了激昂的基调。 下一个“世界中心”为何必在大湾区?从今年粤商大会的主题“粤联四海,商创未来”或许能找到答案。 “回归湾区,正当其时;聚力湾区,正当其时;共赢湾区,正当其时。”当粤商代表用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发出深情倡议,喊话全球粤商深化合作、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共赴湾区繁荣未来时,“联”和“创”有了更具象的意义: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今天,唯有联手协作,方能突破壁垒;唯有矢志创新,才能勇立潮头;唯有联创结合,才能真正擦亮全球粤商的“金字招牌”,共同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下一个“创新级”。 “联”舟破浪 从“单打冠军”到“联合舰队” 以“联”聚力,全球粤商底气十足。 能进厂打工的人形机器人、能加速创新药研发进程的AI平台、拿下全球首证的空中无人“的士”……今年的大会,首设粤商特色产品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制造等领域的智造产品吸引全球来宾驻足。 这些高精尖产品的背后,是广东产业链深度联动所锻造的“集群竞争力”。 “2024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能56.6万台,广东省便贡献24万台,占全国44%,连续5年稳居第一。”广东拓斯达科技董事长吴丰礼用数据道出底气。在他看来,广东不仅规模领先,更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有力的政府支持和显著的集群效应,“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六个与智能制造紧密相关,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验证场景。”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通过“链长制”等机制创新,广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从简单的供需关系,转变为“创新合伙人”,形成了从协同研发到能力共享的生态闭环。 产业链的“内联”,催生了全球网络的“外通”。粤商源于广东,却早已驶向全球深水区。 “如今广东民营经济的体量十分庞大,正是凭借拼搏、包容与海纳百川的精神,在全球范围内勇于开拓,粤商才能不断发展。”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表示。 “侨商根在湾区,脉连全球。”侨鑫集团创始人周泽荣表示,他正致力于打造国际食品流通供应中心。这正是依托侨商网络、链接全球资源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的“出海”,不再是孤帆远影,而是联合舰队的破浪前行。 广大粤商正用实际行动印证这一点。记者从大会上获悉,当前,粤商们联手在目标市场共建产业园区、共享仓储物流、共组本地化营销网络。从“产品输出”升级为“产能合作”、“技术输出”与“标准输出”,打造根植于当地却又紧密联系广东的“海外粤商经济圈”,更将“粤商品牌”作为一个整体,深深地烙印在全球消费者心中。 “创”造未来:从“硬核攻坚”到“生态共荣” 以“创”破局,创新是粤商勇立潮头的不熄引擎。 此次大会,2025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系列榜单正式发布。根据榜单,2025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入围门槛为123.32亿元,其中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企业有4家,超1000亿元的有12家,超200亿元的有66家。华为、比亚迪、美的、格力、TCL……这些领航企业,正以持续创新的硬实力奔赴科技革命的“寒武纪大爆发”。 “TCL每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在新型显示技术、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我们期待与更多企业和科研院所在AI大模型、半导体显示、新型材料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提升大湾区科技创新竞争力。”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呼吁,广大粤商要进一步把握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共同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体系。 当前,大模型技术正重塑千行百业。广东,特别是深圳、广州,在AI应用场景和硬件制造上具有先天优势。在AI的“寒武纪大爆发”前夜,广大粤商积极在AI底层技术、大模型开发、高端芯片等“硬科技”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 “我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融合发展,与华为、智谱等企业携手,推动‘硅基大脑’与‘钢铁躯干’的结合,让智能机器人能真正走进工厂、服务生产。” 吴丰礼介绍,拓斯达面向全球发布的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正是创新驱动下的成果。 而在肇庆市工商联主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看来,新时代粤商精神是敢闯敢试,也是坚守长期主义。“我在广东创业已经20多年了,从大型软件开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汽车,广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优越的创业环境,让我对创造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抱有坚定的信心。” “联”“创”融合:迎接大湾区“创新级”时代 “联”是格局,“创”是胆识。二者的融合,正将大湾区推向全球科创版图的中心。 “未来十年内,大湾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创中心。”郑永年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最大的世界中心指日可待。 郑永年介绍,他的研究团队提出科技进步的“三驾马车”:必须拥有大批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大学或机构;必须拥有有能力把基础科研转化成应用技术的大批企业;需要强大的金融服务。而三个条件,粤港澳大湾区都具备!对比世界其他三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从经济总量来已是最大的;从发展潜力尤其是科技进步的潜力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最有优势的。 一个更加开放、融合的大湾区正在向全球粤商发出邀请。在粤商大会现场举行的世界粤商招商引资签约中,现场签约的项目共计24个,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网络与通信等领域,总投资额达444.58亿元。这些项目是粤商群体同心同向的生动诠释,更是大湾区链接全球的有力实践。 粤商的力量,不止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软硬联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规则、标准、人才的加速流动,正将“制度差异”转化为“融合之利”。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为广大粤商描绘了一幅协同蓝图:“香港企业积淀了深厚的国际视野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广东企业则拥有先进制造业集群。两地企业可在’研发—制造—流通—服务‘全链条中找准定位,共同抢占制高点。” 与此同时,广东力推的“百千万工程”和产业有序转移,为粤东西北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珠三角的粤商可以将总部、研发、销售中心留在核心城市,而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成本和发展空间优势的粤东粤西粤北,形成”前店后厂“的升级版。这种全域共振,不仅拓展了粤商自身的腹地,更构筑了一个更具韧性和纵深的经济体系。 “在广东发展,全国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的感慨,道出无数企业家的心声。 以“联”聚势,可破全球壁垒,成合抱之木;以“创”赋能,可乘科技东风,达时代之巅。当四海之力汇成江河,当创新之火呈燎原之势,一个属于粤商、属于大湾区的“创新级”时代正磅礴而来。 文 | 记者 陈泽云 王丹阳 孙晶 杭莹 图 | 记者 蔡嘉鸿 王丹阳

    ٩ من الدقائق
  2. قبل ٤٩ دقيقة

    引导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聚集,广东又出新招!

    日前,记者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工作部署,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科创债投融资活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创新打造了“再贷款+科创债质押”模式,引导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聚集,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以“再贷款+科创债质押”模式成功落地全省首笔非金融企业科创债质押再贷款,向珠海农商银行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000万元,激励金融机构加大科创债配置。珠海农商银行依托本次获得的再贷款资金,向当地8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发放优惠贷款5000万元,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低至2.82%。 据介绍,“再贷款+科创债质押”模式构建了“银行投资科创债-质押获取再贷款-资金反哺科创领域”的科创资金闭环,一方面提升了科创债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推动了科创债扩容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通过释放出来的再贷款资金,缓解了科创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组织地市分行积极运用“再贷款+科创债质押”模式,累计质押科创债面额达7500万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指导地市分行继续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加强与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沟通协作,积极打造再贷款和科创债等金融业务联动的新场景,为推动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 文 | 记者 戴曼曼

    ٢ من الدقائق
  3. قبل ٤٩ دقيقة

    广州擘画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蓝图

    在9月29日召开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上,记者获悉,广州正以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强力精准的要素支撑与链接全球的开放格局,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据透露,广州经济总量已突破3万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7个千亿级服务业集群,社消零总额、进出口总值“双万亿”规模持续巩固。当前,广州正聚焦五大未来产业高地加速崛起:“智车之城”规模超5000亿元,全国每10台汽车就有1台“广州造”;生物医药产业根基雄厚,全年诊疗量达1.88亿人次;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全球近半数大尺寸OLED面板出自广州;低空经济领域已有超4000家企业汇聚;人工智能企业超2100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产业能级跃升背后,是系统性政策与要素的强力支撑。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在会上介绍,广州设立总规模超235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群,包括2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并首创“算力券、数据券、场景券、模型券”机制,开放185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221项低空经济场景,最高给予100万元/条的载人航线年度补助。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广东已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作为“头号产业工程”,正加快编制“十五五”智能经济发展规划,并推出以广州琶洲、深圳南山、东莞滨海湾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强化算力、数据、标准与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潮涌珠江,商机无限。广州以其“广聚资源、广拓场景、广链全球”的独特优势,正成为粤商投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共享高质量发展机遇的首选之地。 文 | 记者 孙晶 图 | 记者 邓鼎园

    ٢ من الدقائق
  4. قبل ٤٩ دقيقة

    金融粤动力,2025世界粤商大会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召开

    9月29日,以“金融粤动力 民企展宏图”为主题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在广州召开。 本次会议分为专题发言、投资推介、合作签约和主旨演讲四个环节。在专题发言环节,广东省委金融办二级巡视员刘凯文作以“金融赋能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题报告,提出将持续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推动金融助力民营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广东省客家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广东东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赖志光倡议广大青年粤商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勇于拥抱变革,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创新前沿和关键领域,以青春力量“筑”强国之梦。 在投资推介环节,河源、惠州、汕尾、揭阳市领导作推介发言,详细介绍了四市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方向、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优惠政策等,期待广大粤商在四地投资兴业、布局产业、深耕发展,增进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管理人作基金推介,该基金汇聚政府引导资本、民营资本、港澳资本及科技龙头企业资源,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提供强劲发展引擎。 在合作签约环节,举行了广东省工商联与民生银行广东省分行、金融机构与广东省工商联商会、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管理人与被投资企业签约仪式,将金融服务优势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为民营企业打通了更便捷的支持通道,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童志军以“创新赋能民企全周期,金融护航粤商新飞跃 ”为主题,介绍了工商银行作为金融“国家队”,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方面的经验和举措,表示将全力做好民营企业的“支持者”和“同行者”。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深入阐述了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具体路径、面临挑战和主要对策,其深度的分析和务实的建议,为与会粤商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前沿视角与实践路径。 文、图|记者 杭莹

    ٣ من الدقائق
  5. قبل ٤٩ دقيقة

    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航线网络,国泰集团开通每日往返香港与长沙直航服务

    近日,国泰集团宣布,将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地的航线网络,积极发挥“植根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定位,巩固香港、内地与全球各地的联系,并推动经贸互通与文化交流。国泰航空将于 2025年11月4日起,开通每日一班往返香港与长沙的直航服务。 国泰航空往来香港与长沙的航班采用空客A321neo客机执飞,配备公务舱及经济舱,并提供丰富的机上娱乐体验。与此同时,长沙及周边地区的旅客也可通过国泰集团覆盖全球逾100个目的地的航线网络,通往世界各地。 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表示:“我们很高兴推出往返香港与长沙的直航服务,通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为湖南及世界各地经贸往来及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新的桥梁。长沙是国泰集团在内地的第24个航点,进一步兑现了我们为旅客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更便利的体验以及更广泛的航线网络的承诺。我们期待更多旅客搭乘我们的航班,开启更多出行、商贸和文旅的全新旅程。” 2025年至今,国泰集团已开通或宣布21个新的客运航点。长沙是集团今年在内地新增的第五个目的地。此前,国泰航空已于 4月开通乌鲁木齐航线,香港快运也于5月开通常州和义乌航线,并于7月首航飞往贵阳。国泰航空与香港快运在冬季出行高峰期间,每周将运营超过330对往返香港与内地的航班。 记者了解到,国泰集团承诺投资额远超港币1000亿元,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也将旅客体验提升至更高层次,其中包括全球贵宾室全面升级计划。今年8月,国泰航空全新设计的旗舰贵宾室已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重新启幕,也分别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设有两间贵宾室,致力于为往返香港与内地的旅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此外,自今年4月起,国泰航空逐步在公务舱推出全新的“寻味中华”机上餐膳系列,涵盖川、闽、苏、浙、鲁、粤、徽和湘菜八大菜系,并已在大部分香港飞往内地的航班上推出。 文|记者 詹淑真 图|国泰航空提供

    ٣ من الدقائق
  6. قبل ساعة واحدة

    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陈宏海:青年粤商要以“传承精神”为底气

    商道通四海,实干兴广东!9月29日,以“粤联四海商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知名粤商代表和各界贵宾齐聚一堂,携手绘就大湾区繁荣发展新画卷。 “新时代青年粤商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当日举行的“青年粤商创新与传承专题会”主题演讲中,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广东华银集团副董事长陈宏海表示,青年粤商要以“传承精神”为底气,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干担当、创新未来,共同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粤”章,贡献青年粤商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创新是粤商精神的时代延伸,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动能。”陈宏海表示,“在我们商会,创新是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答题’。” 他介绍,不少传统制造企业锚定“双碳”与“制造强国”,打破路径依赖:有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转型,有的深耕环保新材料升级产品。 会上,陈鸿海向青年粤商倡议:积极搭建“大湾区青年粤商创新合作平台”,推动跨领域资源共享,“抱团取暖、携手共进”,把群体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大湾区发展的集体力量。 文、图 | 记者 王丹阳

    ٢ من الدقائق
  7. قبل ساعة واحدة

    推动矿山数字化!全国首个高原智能爆破项目成果亮相 | 国企有料到

    9月26日,由西部矿业、中铁十九局、广东宏大下属宏大爆破联合主办的“雪域天工・智爆未来”高原智能爆破交流会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召开。本次交流会不仅围绕高原矿山智能爆破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更发布全国首个高原智能爆破项目实践成果,为高原矿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西部矿业副总裁、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延强表示,此次与宏大爆破共同合作推进玉龙铜矿智能爆破建设,正是西部矿业持续推进矿山智能化工作的重要延伸与关键举措。后续将继续携手,协同创新,在高原矿山智能化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中铁十九局江达分公司总经理常银联提到,此前中铁十九局已成功部署应用的“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和“智能卡调系统”,为矿山的运输与调度装上了“智慧大脑”。此次宏大爆破建设的高原智能爆破项目,补齐了玉龙铜矿最关键的一块核心拼图,这不仅是玉龙铜矿智能化开发的里程碑,更将为整个高原矿业的智能化进程树立起全新标杆。未来,公司将继续协同宏大爆破持续进行智能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升级。 宏大爆破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萍丰介绍,宏大爆破已在玉龙铜矿打造全国首个高原智能爆破项目,构建起以“5G+网络、智能地面站、智能管控平台”为核心,覆盖五大应用的智能爆破体系。未来将携手各方,以科技创新驱动高原矿业绿色智能升级,推动矿山向少人化、数字化、本质安全型转型。 在专题报告环节,李萍丰以《高原智能爆破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为题,从高原智能爆破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研究现状切入,重点展示了宏大爆破在高原智能爆破技术研发中的创新思路、针对高原环境的技术适配方案,以及在玉龙铜矿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成效。 为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全国首个高原智能爆破项目应用效果,交流会还通过实时画面传输,带领参会人员 “云观摩”玉龙铜矿智能爆破现场全作业流程,从综合管控平台的精准调度,到智能钻机、无线起爆、智能无人机等设备的高效作业等,深刻诠释了智能爆破技术在高原矿山的应用价值。 文 | 记者 黄婷 图 | 受访者供图

    ٣ من الدقائق

حول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المزيد من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