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翻译计划

#61 AI之母李飞飞:AI取代工作,机器人 & 世界模型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翻译了著名访谈播客《Lenny's Podcast: Product | Career | Growth》。主持人是产品与增长专家Lenny Rachitsky,他与被誉为“AI教母”的李飞飞博士展开深度对话,探讨AI从寒冬到爆炸式发展的历史,以及世界模型如何成为超越大语言模型的下一个前沿。李飞飞分享了ImageNet数据集如何点燃深度学习革命,她强调AI并非取代人类,而是需要我们主动承担责任,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类福祉。这场对话基于严谨的AI历史与前沿洞见,为听众提供清晰框架,理解AI对就业、机器人和社会的影响。

⚙️ 本期嘉宾

李飞飞(Fei-Fei Li)博士,被誉为“人工智能之母”。她主导创建ImageNet数据集,引发深度学习革命;曾任谷歌云首席AI科学家、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并联合创立斯坦福以人为本AI研究所(HAI)。李飞飞在AI视觉智能、机器人学和人类中心AI领域深耕20余年,推动AI从学术到产业的转型,是时代最具影响力的AI领袖之一。

🌟 精彩内容

🧠 ImageNet如何点燃AI革命:走出寒冬的火种

李飞飞回忆AI早期发展,从50年代图灵的“思考机器”提问,到80年代的专家系统,再到2000年代机器学习兴起。她强调,ImageNet的诞生源于对大数据的洞见:人类通过海量视觉经验学习,机器同样需要数百万标注图像来训练物体识别。2012年,ImageNet挑战赛中AlexNet的突破证明,大数据+神经网络+GPU的“黄金配方”重塑AI,让深度学习从实验室走向现实。“ImageNet不是数据集,而是AI觉醒的催化剂,它让机器学会像孩子般从视觉世界中学习。”

🤖 世界模型:超越语言模型的下一个前沿

李飞飞认为,大语言模型虽强大,但忽略了人类的核心智能——空间智能与世界理解。世界模型能从提示生成可互动的三维世界,支持导航、物体操作和推理。例如,在混乱的急救场景中,机器人需实时感知空间布局,而非仅靠语言描述。她介绍World Labs的Marble产品:用户输入句子或图像,即可创建无限探索的世界,用于游戏、虚拟制作和机器人模拟。“世界模型不是视频生成,而是让AI真正‘理解’三维动态世界,推动机器人从被动跟随到主动行动。”

💼 AI对就业与人类的责任:双刃剑需人类把控

李飞飞直言,AI不会取代人类,但会重塑工作。她引用自己在国会作证的话:“AI一点都不‘人工’,它源于人类、由人类创造、最重要的是影响人类。”AI是双刃剑,取决于社会与个人的选择:若不负责任,可能放大偏见;若以人为本,则提升生产力。无论音乐家、教师还是农民,每个人都可在AI中扮演角色——从使用工具到参与治理,确保技术服务福祉。“AI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

🔬 机器人挑战与Marble的应用:从电影到心理研究

机器人不同于语言模型,需要处理物理互动与三维动态。李飞飞解释,“苦涩教训”(大数据驱动简单模型)在机器人中受限:数据稀缺、物理约束大。Marble作为首个大型世界模型,支持实时三维世界生成,已用于电影虚拟制作(缩短40倍时间)、游戏开发和机器人训练。更惊喜的是,心理学家用它模拟沉浸场景,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如恐高症。“Marble不仅是工具,更是开启创意与科学的钥匙。”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The Godmother of AI on jobs, robots & why world models are next | Dr. Fei-Fei Li

本播客AI进行播客音频制作,如果你对翻译和音频质量有任何意见,随时联系我。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caiwenshuo

你可以在Bayt播客上收听任何播客的中文翻译,并查看双语字幕,Bayt 播客下载地址:https://apps.apple.com/app/apple-store/id6748532039?pt=121796720&ct=xiaoyuzhou&mt=8mt=8

AI教母, 李飞飞, ImageNet, 世界模型, 机器人, 深度学习, 空间智能, 人类中心AI, 斯坦福HAI, Marble, AI历史, 就业影响, 视觉智能, 政策治理, 创新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