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相对论

Firemo/AlexXu

当老许(XU)的深刻洞察,遇上小吕(LV)的跨界脑洞,一场不设限的思想实验就此展开。从AI到流行文化,从量子计算到电影动漫,我们用犀利而不失温度的对谈,解构这个疯狂又迷人的时代。每周一次,给不甘平庸的大脑来场深度SPA,让未来触手可及,让思考妙趣横生。

  1. 2 DAYS AGO

    S30:刺杀查理·柯克与样板戏:美国文化战争下的中国出海新机会

    查理·柯克事件:政治暴力与文化分裂的引爆点​ ​极右翼的“自我吞噬”​​:柯克作为特朗普阵营核心人物,以煽动性辩论技巧(如大学集会宣称“世上只有两种性别”)和新媒体运营收割千万年轻粉丝,却因支持“有限移民政策”遭白人至上主义者刺杀。这标志美国政治生态从观点对抗滑向肉体消灭。 ​寒蝉效应蔓延​:民主党建制派公开承认“刺杀事件后无人安全”,极右翼则发动全网“猎巫”——举报批评者、逼迫其社会性死亡,言论自由彻底让位于恐怖威慑。 ​互联网的毒性催化​:信息茧房将温和派逼入沉默,柯克生前“为流量挑衅左翼”(Own the Libs策略)的反噬证明:算法喂养的极端主义终将撕裂社会。​文化娱乐产业:意识形态的绞肉机​ ​游戏业的畸形样本​: 《刺客信条》黑人武士事件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育碧为政治正确篡改13世纪日本史实; 《最后生还者2》编剧被外部组织SW小组勒索,强行植入LGBTQ剧情导致口碑崩塌,印证“保护费式创作”已成行业潜规则。 ​玩家用脚投票的觉醒​:当《剑星》以“反政治正确”姿态狂销250万份,证明消费者拒绝沦为意识形态垃圾桶——娱乐的本质是逃离现实压迫,而非接受说教。​韩国的撕裂镜像:自卑与自负的囚徒​ ​亲美买办的末路​:总统尹锡悦签署美韩协议(要求韩国外储90%投资美国),被批“丧权辱国”;本土派李在明拒签后,亲美势力煽动反华游行转移矛盾,暴露无自主外交的傀儡困境。 ​文化产业的溃退​:韩国游戏人坦言“中国三A、手游、MMO全赛道碾压,只能转行卖炸鸡”的荒诞现实,反映KPOP繁荣背后的产业空心化。​中国出海的破局三刃​ ​短剧闪电战​:ReelShort凭“特朗普爱上清洁工”类狗血剧单月收入破2亿,验证“土味伦理无国界”——用算法拿捏人性弱点,避开文化高墙。 ​糖衣炮弹术​: 学韩国包装术:二次元人设+多色染发降低接纳门槛 以视觉奇观为饵:《黑神话》用顶级特效包裹西游记内核,让西方玩家“吃下炮弹才知滋味”。 ​国势赋能法​:美国新福音派将中国神化为“启示录东方巨龙”,主动将崛起纳入其认知体系——顺势输出可淡化抵触,如道家“无为”思想借冥想应用打入欧美市场。​未来窗口:极端化死局与中国时间表​ ​美国的文化绝路​:左翼“无限细分赛道”(72性别+种族叠BUFF)与右翼“纯白人英雄宇宙”,将加速《芭比》式说教与《美国队长》式样板戏的双重溃败。 ​中国的黄金法则​: ​短期​:在TikTok生态复制ReelShort模式,用短剧、轻游戏建立“娱乐鸦片”成瘾; ​长期​:争夺TGA话语权,用“工业品质硬实力+文化自信软叙事”打破西方垄断; ​心法​:拒绝“战狼式输出”,学日本动漫以“热血成长”等人类共性叙事破壁。 时间戳 00:00 美国极右领袖直播中弹血溅现场01:16 政治撕裂如何毒害文化娱乐产业02:05 起底柯克:从校园杠精到政治新星03:02 致命辩论术:专戳左翼敏感神经04:43 特朗普的皇太孙与共和党改造内幕06:18 孤身杀入蓝区舌战三千学生07:15 改变宾州选情助特朗普逆袭上位09:24 18岁被大佬相中辍学搞政治10:06 茶党背景与千万金主扶持秘辛12:50 “美国最伟大国家”三大极端纲领15:07 移民政策成白人至上者刺杀导火索16:08 信息茧房催生“辩不赢就开枪”18:10 刺杀动机:清理门户或嫁祸左翼?19:31 新媒体神操作:切片视频收割千万粉丝20:36 挑衅战术:用“两种性别”激怒全场21:46 七十二种性别争议引爆流量战争23:24 筹款千万的秘密:专治政治正确26:40 游戏业沦陷:黑人武士篡改日本史28:25 玩家暴怒!《剑星》反杀政治说教29:36 编剧被勒索:SW小组收保护费黑幕32:00 全网猎巫:举报异见者至社会性死亡33:32 样板戏危机:左翼奇幻VS右翼英雄35:35 韩国反华游行背后的国家认同撕裂36:20 丧权条约!韩国外储90%献美国37:59 亲美派煽动反华转移卖国矛盾39:48 韩游大佬认怂:中国全赛道碾压40:19 转行卖炸鸡?KPOP繁荣的真相41:58 索尼吞并Crunchyroll:1700万动漫信徒44:10 美国文化阉割术:制造日韩娘炮45:56 好莱坞猛男消亡史:从州长到伪娘48:29 限韩令神操作:一纸封杀拯救审美50:10 精英审美霸权如何操控大众趣味52:02 中国出海三招:狗血/糖衣/巨龙54:49 短剧核爆:清洁工让川普沦陷55:35 娱乐化外皮+文化内核黄金公式56:57 新赛道奇袭:不拼男团拼脑洞59:01 荒诞!福音派把中国写入圣经预言60:43 启示录东方巨龙:西方被迫认输63:36 三年冲刺TGA:用悟空敲碎偏见

    1h 4m
  2. 5 DAYS AGO

    SP14:科隆游戏展回顾:中国游戏出海,距离“震撼老外”还差几步?

    本期节目中,我们围绕近期游戏行业热点展开闲聊,聚焦欧洲科隆游戏展(Gamescom)的见闻与思考,并延伸探讨了国内外游戏生态的差异与挑战: 科隆游戏展的独特魅力​ 科隆展融合了玩家狂欢(ToC)与行业交流(ToB)的双重属性,与偏重技术的GDC、商业化的E3形成鲜明对比。其分区设计(如独立游戏专区)和轻松氛围(如德国陆军现场招募的趣味互动)体现了欧洲游戏文化的包容性。 主持人回忆早年参展趣事:科隆小城的紧凑布局(火车站、教堂、展馆步行可达)、跨城通勤的“跨国体验”(住丹麦哥本哈根,每日往返德国),以及欧洲小规模展会(如瑞典马尔默的北欧游戏展)的在地化特色。 中外游戏展会的文化差异​ ​欧美展会​:GDC以开发者技术交流为核心(“展厅像招聘会”),Gamescom则平衡商业与玩家体验;而东京电玩展(TGS)等亚洲展会更偏向大众喧闹的“嘉年华”模式,缺乏成熟的ToB交流机制。 ​中国展会的短板​:国内如ChinaJoy虽规模盛大,但行业深度交流平台(类似GDC或Gamescom的Devolver专区)仍待完善,技术分享与创意孵化氛围不足。 中国游戏的“出海”观察​ 今年科隆展上中国厂商存在感提升,但多数作品仍以跨平台/手游为主,尚未突破欧美主机市场的“鄙视链顶端”。 反思“国际化”误区:在TGA等场合强推手游奖项易引发文化错位(“底下嘘声一片”),需理解不同展会受众的期待(如GDC重创新,Gamescom重体验)。 积极信号:中国团队从“学习方”逐渐转为“输出方”(GDC上中国演讲增多),但单机3A领域仍需积累工业化经验。 《失落之魂》的启示录​ 这款开发九年的国产ACT上线后因优化问题遇冷,暴露初创团队的共性困境: ◦ ​立项摇摆​:方向反复调整,导致前期效率损耗; ◦ ​人才短板​:缺乏成熟工业化管线(如UE引擎协作)的核心成员,协作成本高; ◦ ​测试不足​:未预留足够打磨期,玩家初体验被技术问题拖累。 对比案例:海外团队更重视流程管理(如预留“检查时间”),而“老炮”制作人即使创新项目(如《伊卡洛斯》)也优先保障执行落地。 MMO赛道的坚守与革新​ 尽管面临“新手期过长”等挑战,MMO提供的沉浸社交场景(无成本协作/对抗)仍不可替代,且易沉淀IP价值。 解法探索:借鉴《红色沙漠》《燕云十六声》等产品,通过“单机化序章”降低入门门槛,或融合SLG式分层体验(前期聚焦玩法,后期开放社交)。 行业风向标​ 欧美大厂创意疲软(科隆展被指“缺乏震撼新作”),而韩国正快速转向3A领域,值得国内警惕; 内容为王的时代,开发者需平衡创意与成本,同时深耕本土优势赛道(如MMO、跨平台产品)。 时间戳 00:02 欢迎收听UV相对论,聊聊游戏行业暑期热点03:31 GDC展会现场像招聘会,开发者技术交流核心05:05 Gamescom平衡大小厂商,独立游戏也有舞台06:15 科隆小城风貌:教堂展馆步行可达08:17 跨国通勤趣事:住丹麦哥本哈根,每日往返德国10:19 海德堡大学城书香弥漫,咖啡馆偶遇教授12:35 慕尼黑啤酒节狂欢,民族服饰满街飘扬14:21 柏林墙拆除多年,东西德差异依然鲜明16:07 科隆展现场:德国陆军开坦克招兵互动18:09 中日韩展会对比:TGS喧闹 vs Gamescom理性21:08 GDC变化:中国从学到教,老外记笔记24:16 中国游戏出海科隆展:大杀四方还是冷清旁观?31:55 失落之魂上线遇冷:优化差BUG多拖累初体验38:11 游戏立项大忌:方向摇摆毁掉九年心血48:46 MMO革新之路:单机序章降低入门门槛51:40 韩国游戏快速转向3A,中国需警惕竞争

    53 min
  3. 10 SEPT

    S29:顽皮狗血泪史:3A工作室也是"加班狗"

    顽皮狗:索尼第一方工作室的荣光与阵痛​ ​工作室体系​:索尼全球工作室(如圣莫尼卡、顽皮狗、Sucker Punch)的协作模式与创意自主权平衡,核心矛盾在于"创新成本"与"稳定产出"的拉锯。 ​代表作幕后​: 《神秘海域》系列开创者艾米·亨尼格​(Amy Hennig)的创作理念:敢于推翻设计(如滑索动态关卡、场景破坏玩法),但也因开发失控离开项目。 《最后生还者》诞生于尼尔·德鲁克曼​(Neil Druckmann)与布鲁斯·斯特拉利​(Bruce Straley)的"双创意总监"模式(剧情+玩法互补),却让团队濒临崩溃。 ​游戏开发的真实困境:顶级工作室也难逃的魔咒​ ​​"创新 vs 工业化"的悖论​:     神秘海域4开发中,新任总监推翻前期设计全面重做,导致200人团队陷入"填坑"困境。索尼给予创意自由,但延期成本、团队士气、跨财年财报压力接踵而至。 ​管理难题​: 美术总监沉迷衬衫褶皱细节,程序组凌晨调校"豆子物理效果",而关键BUG无人修复——​"完美是完成度的天敌"​。 40小时工作制理想崩塌:核心成员住进公司旁公寓,全组自发7×14小时加班,持续数月。 ​残酷真相​:三A开发本质是"艺术创作"与"工程管理"的撕扯,非中国独有,而是行业共性。​行业启示录:从顽皮狗看全球游戏研发​ ​人才通道的开放性​:实习程序员→剧情策划→工作室总裁(尼尔·德鲁克曼)的晋升路径,对比国内文科/理科的职场壁垒。 ​索尼高管的智慧​:全球工作室总裁肖恩·雷登​(Shawn Layden)为项目延期扛住财年压力,诠释"老板是来扛雷的,不是施压的"。 ​创作容错机制​:艾米·亨尼格屡次被砍项目仍获投资,印证VC需包容天才的失败率,而非迷信数据模型。 ​用户测试的底线​:顽皮狗强制嵌入"玩家旁观测试流程",避免开发者陷入"见树不见林"的盲区——​"你看得见的路,新手一定卡关"​。​延伸思考:影视与游戏的融合可能​ 单机叙事类游戏(如《最后生还者》《如龙》)是影视公司入局的最佳切入点: 以剧情运镜优势替代动作设计短板; 避免"真人实拍多结局"的成本陷阱,可参考《隐形守护者》的剧照配音模式或《日落黄昏时》的卡通化处理。 ​残酷现实​:顽皮狗耗时20年建立IP,而国内团队缺乏"百人项目管理"的训练场,独立开发者需谨慎评估能力边界。时间戳 01:12​ 顽皮狗地位:索尼第一方王牌战队​02:15​ 全球工作室盘点:圣莫妮卡、Sucker Punch…​03:09​ 神海+最后生还者!顽皮狗封神之作​04:06​ 古惑狼情怀暴击:多人派对神作回忆​05:46​ 惊险收购:失眠组差点被买,索尼急出手​07:38​ 创意总监艾米出走!EA项目惨遭腰斩​09:29​ 悲剧重演:艾米新工作室再被关停​10:09​ 中西差异:国内制作人VS海外创意总监​12:18​ 逆袭神话:程序员转职神海编剧!​14:07​ 双总监诞生:剧情+玩法黄金组合​15:29​ 开发地狱:做完最后生还者只想退休​16:06​ 休假泡汤!神海4救火紧急召唤​18:08​ 残酷真相:3A工作室根本没有工业化​20:54​ 疯狂决定:200人项目全面推翻重做​22:50​ 双总监内耗:创作分歧如夫妻吵架​25:31​ 赌命决策:写死德雷克震动索尼高层​28:45​ 细节狂魔:沙粒物理调校到凌晨​31:51​ 投资真相:VC必须容忍天才失败率​34:05​ 国内困局:大厂难复制程序员升总监路径​35:02​ 攀岩系统被砍!策划心理按摩成难题​37:53​ 管理狠招:学航空业设"心理政委"?​40:18​ 加班真相:美国工作室7×14小时常态​42:32​ 致命陷阱:追求完美反噬项目进度​44:13​ 测试铁律:玩家旁观揭穿设计盲区​46:46​ 关卡策划噩梦:新手关被老板改50遍!​49:06​ 高层扛雷:索尼为延期硬刚财年压力​52:16​ AI也摸鱼?管理手段反被AI套路​55:05​ 绝地逆转:封包前团队从绝望到狂喜​57:55​ 长线叙事死穴:剧情测试几乎不可能​60:23​ 索尼偷师失败:砸36亿买棒鸡仍不会运营​62:42​ 文化烙印:神海终结GDC全场泪崩​64:14​ 影视公司警告:别学完蛋,抄如龙!​67:19​ 破局关键:用播片占比掩盖玩法短板​70:39​ 真人游戏陷阱:过度写实反失代入感​72:00​ 下期预告:继续深挖游戏圈秘辛

    1h 12m
  4. 6 SEPT

    九三阅兵特别篇:属于中国人时代的开始

    2025九三阅兵深度解码 ​——从太空军到AI空战,中国军工如何改写战争规则 新质战斗力:全域作战体系颠覆传统 ​天网融合​ ​太空军首曝​:央视“和平利用太空”解说暗藏攻防体系,含卫星捕获、轨道反导能力,实现“以威慑止战”。 ​网军/电子战独立成军​:天地组网车实现全域通信,单兵智能终端(腕载平板)打通战场信息链,国产军规芯片全链路自主。​无人作战革命​ ​空权代际碾压​:​无人空优战机双构型列装​(菱形翼/Λ翼),AI自主决策突破光速延迟限制,20G超机动猎杀有人战机;美军《绝密飞行》科幻设定落地,首次定名“空优战斗机”。 ​地面/海面无人集群​:无人方队全载具真·自动驾驶;机械狗+无人艇构成协同作战网;“无人布雷系统”实为沿海潜伏式核威慑。装备革新:全球力量投射的底层逻辑 ​全域机动平台​ ​陆战模块化​:100式坦克取消轻重分类,支援战车搭载无人机+垂发导弹;99B“人机功效升级”=装空调,热带作战能力验证全球部署。 ​两栖战力跃升​:新型突击车浮渡距离提升,实战抢滩覆盖台海至南海。​反介入/区域拒止杀招​ ​激光防空革命​:舰载“LY-1猎鹰系统”米级光柱,中压直流供电实现低成本精准拦截(网梗:打一次两块钱);车载激光器专克无人机蜂群。 ​导弹破局​:​鹰击-21/26D​:反舰弹道导弹移动靶命中能力,迫使美航母退避千里;​红旗-29​:反导导弹拦截高度超千公里,专打洲际核弹头。​核威慑终极进化​ ​东风-5C液体燃料革命​:突破燃料临时灌注瓶颈,战备响应提速至分钟级;​央视“全球覆盖”定性​:射程破2万公里+轨道轰炸构型,现有反导系统全失效。​地缘震慑​:美军被迫将陆基爱国者导弹搬上滨海战舰(实拍为证)。国际反应:力量重构的信号 ​五角大楼披萨指数​:阅兵夜订单暴增,智库报告坦承“技术代差无法弥合”。 ​舆论两极裂变​:服气派:美防长称“不寻求冲突”,特朗普发推“中国挺牛”;造假派:遭歼-10C“表演机暴打欧洲阵风”战绩反杀(印巴空战6:0)。 ​东亚格局洗牌​:日本首相23年来首次缺席战败讲话;央视重提《波茨坦公告》——“日本领土仅限四岛”,冲绳/钓鱼岛法理再成焦点。时间戳 01:16 全球军事博主失语九三阅兵信息真空03:14 五角大楼披萨指数飙升 深夜加班破纪录04:25 美防长罕见服软表态 主动声明不寻求冲突05:18 力量对比逻辑质变 西方文化认同步调07:27 歼-10C实战碾压阵风 拉烟机具顶级战力10:52 太空军首度成建制亮相 和平宣言暗藏战略威慑11:35 单兵信息系统列装 腕载平板重构战场感知13:49 反卫星技术实战化 太空精准狙杀能力成型15:56 网军电子战独立成军 键盘战争升格常态对抗17:44 信息化颠覆传统陆战 俄乌教训催生体系变革20:04 军规芯片全自主化 抗辐射设计碾压民用级22:05 军用芯片冗余揭秘 十倍强度工业标准25:37 99B坦克首装空调系统 热带作战全球部署26:50 炮兵雷达改变战局 中越战争真实案例佐证30:17 100式坦克模块化革命 重构陆战装备体系34:44 舰船供电系统代差 中压直流技术碾压39:16 舰载激光武器实战部署 米级光柱烧穿防御42:06 激光武器能耗突破 舰载供电冗余颠覆认知48:53 四型新体制雷达同台 氮化镓技术代际领先52:44 红旗系列全谱系升级 防空反导全域覆盖55:06 红旗-29井射反导亮相 专克洲际核弹60:07 双形态无人僚机列装 人工智能接管空战63:11 无人空优战机首现 自主决策终结飞行员时代64:07 无人艇相控阵雷达上舰 察打一体重塑海战69:43 东风-61射程突破认知 全射程试射全球独有78:53 巨浪潜射导弹升级 二次核反击能力跃升85:32 轨道轰炸器能力曝光 液体燃料导弹太空站化95:07 波茨坦公告重提 日本领土法理限四岛

    1h 38m
  5. 3 SEPT

    S28:真实霸总故事⑤天龙八部诞生前夜:金庸IP、核心团队与一次“太乙真人”抉择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深入老许早年在搜狐游戏部门的职业故事,聚焦于2004年左右的关键转折点。随着搜狐自研游戏战略的推进,组建核心团队的过程充满挑战与戏剧性。 ​艰难的起点:​​ 网易《大话西游》的成功刺激了搜狐,但最初试图收购成熟团队或高价招募行业“带头大哥”的计划均告失败。身处2004年的游戏行业,顶尖人才稀缺,独立创业的吸引力远大于加入大公司。 ​猎头模式开启:​​ 老许凭借深厚人脉,列出了一份涵盖当时游戏圈上百位顶尖人才的Excel表格,开始了艰难的“挖角”历程。 ​锁定王涛:​​ 目标最终聚焦在技术大牛王滔身上。王滔履历亮眼,曾参与目标软件《傲世三国》的开发,并在新浪运营休闲游戏平台IGAME。老许分享了两人早期结识的趣事,以及王滔在新天地时期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在无源代码情况下反汇编重写服务器端)代理运营欧美MMO《魔剑》的经历。 ​关键的谈判与博弈:​​ 为了说服王滔加盟,老许精心策划了一场“端高”的谈判策略。核心诉求是让王涛直接向张朝阳和CFO汇报,并签订未来游戏业务成功可独立分拆上市的协议,以确保项目独立性和资源支持。这一大胆要求,抓住了搜狐当时的“求贤若渴”心态。 ​意外的“毛选”契机:​​ 王滔与张朝阳会面时,因共同爱好《毛选》而相谈甚欢,迅速建立信任,促成合作。王滔成功拿到承诺,成为搜狐游戏部门负责人,并获得了新注册公司“火狐”的20%股份。 ​IP的慧眼与机遇:​​ 团队决定聚焦中国武侠题材,最终选定金庸的《天龙八部》。借助张朝阳与金庸在“西湖论剑”建立的私交,搜狐以极低成本获得了这个后来成为爆款的IP授权,抓住了当时无人意识到武侠MMO潜力的绝佳窗口期。 ​​“太乙真人”的选择与资源整合:​​ 老许虽对未能担任负责人心有不甘,但仍以大局为重,积极整合资源,将自己招揽或培养的核心人才(包括技术骨干、美术总监、策划天才刘铁、从网龙挖来的关键人物韦青等)悉数留给王滔,为《天龙八部》团队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他反思了自己当时的心态,认为自己更擅长“辅佐”的角色定位。 ​外企初探的挫折:​​ 带着学习西方游戏研发管理经验的初衷,老许离开搜狐加入RealNetworks(著名播放器RealPlayer母公司)。他介绍了Real通过播放器平台发行休闲单机游戏(如《宝石迷阵》、《祖玛》、《大鱼吃小鱼》)的独特模式及其在全球的成功(包括利用“订阅制”和“静默收费”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团队尝试将这些单机游戏改造成实时对战网游(如《祖玛对战》、《大鱼吃小鱼对战》),前瞻性地预见了类似“球球大作战”的玩法。然而,外企复杂的跨国审批流程(尤其是与伦敦法务部围绕用户协议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决策链条冗长以及潜在的文化隔阂,严重阻碍了项目进展,成为项目失败的核心原因之一。这段经历也让老许深刻体会到早期外企在中国运营的困境。 ​人物侧写:​​ 节目中还穿插提及了天才策划刘铁早年的坎坷经历(曾因生活所迫入狱并写下《狱中记》),以及那位说话结巴但才华横溢的《魔剑》制作人(狼群工作室)的趣闻。时间戳 00:00 搜狐游戏转折点:自研之路遇瓶颈01:13 网易梦幻成功刺激 韩国代理陷困局04:53 王滔技术封神:反汇编重写服务器08:44 魔剑水土不服 中外玩家差异揭秘11:58 谈判奇招:要独立分拆才加盟14:18 毛选定乾坤!张朝阳王滔结缘16:29 许怡然觉醒:甘当太乙真人20:28 移交核心班底:广西天才程序员23:29 天龙奠基人:刘铁与韦青登场31:27 兼职奇遇:中国盗版光盘教父34:03 RealNetworks隐藏的休闲游戏帝国40:02 找茬游戏养活东欧数百人45:14 场景错配论:新浪做不成游戏之迷52:14 五层审批!外企管理窒息实录56:39 伦敦法务拖两年 用户协议成噩梦61:51 告别Real:EA取经路开启

    1h 6m
  6. 31 AUG

    番外5:拼命玩三郎—中国独立游戏的十年血泪史:从苦熬到破圈

    本期节目邀请中国独立游戏圈元老级人物「拼命玩三郎」梁铁欣,与主持人吕兴、许怡然展开深度对谈。三郎作为中国独立游戏OG、游戏博物馆创始人、纪录片《独行》导演,亲历了中国独立游戏从萌芽到爆发的完整周期。本期聚焦以下核心议题: 独立游戏的定义演变​ ​从“为爱发电”到商业探索​:早期独立游戏强调“非商业资金”“自我表达”,如今更侧重“小而精的创新”与“单机买断制”模式。 ​精神内核​:真正的独立精神并非“抗拒盈利”,而是平衡创意表达与商业生存(如“站着把钱挣了”)。中国独立游戏十年发展史​ ​关键里程碑​: ​2010年萌芽期​:引入海外独立游戏,梁其伟《雨血》成为初代代表作。 ​2014年破圈时刻​:《纪念碑谷》进入中国,让“独立游戏”概念大众化;同期椰岛游戏等团队崛起。 ​版号冲击与转型​:2017年后手游独立游戏锐减,开发者转向PC/Steam平台。 ​2024年新热潮​:创意工具普及、AI应用、全球发行渠道成熟,行业迎来新爆发期。 ​痛点反思​:盗版冲击、资本转向网游、海外发行渠道匮乏(无Steam时代需依赖线下发行商),导致早期单机团队集体沉寂。中外开发者生态对比​ ​生存环境差异​: 海外开发者享有社会福利支持(如失业保障)、行业高龄化(平均40+),能长期打磨作品; 国内团队年轻化(平均30-),面临“快速盈利”压力,易陷入同质化(如“类魂”“模拟经营换皮”)。 ​创意短板​:国内开发者常因生活阅历有限、游戏阅历单一(仅熟谙热门商业作),导致叙事深度不足。给开发者的生存指南​ ​立项定生死​:避免“自我感动式开发”,需厘清设计目标、评估团队能力短板,早期即与发行商沟通可行性。 ​推广前置化​:Demo阶段即规划传播亮点(非卖惨),善用展会资源(如萤火虫漫展)。 ​跨界学习​:学生党/新人建议先加入成熟团队积累经验,或从影视/文学中汲取叙事灵感。行业未来与破局行动​ ​纪录片《独行2》计划​:聚焦AI工具对开发的影响、全球华人开发者生态,记录行业新浪潮。 ​万物破元博物馆使命​:通过40+可玩设备、玩家活动(如“拓源游戏仓计划”),打破大众对游戏的刻板认知,构建行业文化基地。 ​呼吁本土奖项​:推动中国版“TGA”,建立独立游戏评价体系与文化自信。时间戳 00:00​ 重磅开场!独立游戏OG三郎首度深度对话​01:20​ 三郎自曝入行史:从小玩家到游戏博物馆创始人​03:37​ 爆款《锻冶屋》诞生记:苹果推荐的初代国产独游​08:05​ 灵魂拷问:为什么中国独游团队难赚钱?​11:12​ 历史转折点:《纪念碑谷》如何改变中国独游生态​14:06​ 版号寒冬真相:手游独游如何转型PC求生​19:10​ 定义独立精神:站着挣钱VS为爱发电​24:35​ 纪录片《独行》幕后:最惨团队逆袭成赢家​28:46​ 三郎痛心现状:创意游戏越来越稀缺​32:04​ 世纪谜题:20年前中国单机为何集体消失?​35:10​ 致命硬伤:没有Steam时代的海外发行困局​41:15​ 中外开发者差距:40岁老兵VS30岁新兵​45:52​ 国内团队画像:学生党/大厂人/跨界者三分天下​49:43​ 残酷对比:国外福利保障VS国内生存焦虑​54:48​ 自我设限?中国独游困在“仙侠舒适圈”​58:44​ 颠覆认知:海外开发者也在喊“惨”!​63:55​ 三郎犀利诊断:新人最大短板是玩太少!​68:36​ 神仙团队揭秘:做款游戏就去环游世界​76:39​ 给新人的血泪建议:别急着创业!​82:09​ 立项生死线:70%失败在起跑线​88:41​ 警惕陷阱:别把半成品Demo丢给玩家​96:11​ 发行商机密:为何顶级团队不签保密协议​104:28​ 独行2剧透:AI如何颠覆游戏开发?​108:34​ 新纪录片聚焦:健康游戏开发生态​112:14​ 万物破元博物馆:藏着40台可玩古董主机​118:54​ 神奇功能:开发者免费借博物馆打广告​124:59​ 馆名玄机:万物皆可游戏的破次元实验​127:31​ 中国版TGA计划:我们要自己的游戏奥斯卡​131:15​ 彩蛋探秘:北京3000款桌游藏宝库

    2h 19m
  7. 27 AUG

    S27:女性向娱乐产品:3000亿市场的颠覆密码

    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资深投行研究员Rachel,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女性用户需求、游戏行业变革和AI技术应用的精彩讨论。Rachel从实际体验和行业观察出发,分享了女性向市场的巨大潜力、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未来趋势。以下是本期核心内容: ​女性向游戏的蓝海市场​:传统游戏品类(如车枪球)大多由男性主导设计,但女性消费力和付费意愿被严重低估。女性向游戏(如《恋与深空》)已证明其商业价值,市场规模有望超越现有游戏产业。关键在于重新设计游戏机制和叙事,例如从“救公主”转向“女性主导的成功故事”,契合现代女性追求独立和情感共鸣的需求。 ​游戏行业的性别偏见与变革​:历史上,游戏开发环境(如暴雪早期的“极客文化”)和制作人性别比例(男性为主)导致产品偏向男性视角。美术等女性从业者角色常被边缘化(如“美工”称呼)。但随着更多女性加入开发团队,行业正转向包容性设计,强调情感叙事和审美体验(如暖暖系列的成功)。 ​AI男友产品的真实体验​:Rachel分享了自然选择“eve”等AI产品的使用心得。这些工具通过细腻对话(如记住宠物名字、评论美甲细节)提供情绪价值,远超传统游戏。产品设计需平衡PGC(固定人设如霸总或奶狗型)和UGC(小众偏好),避免AI一致性缺失(如观点冲突)。对比马斯克产品,本土AI在情感交互上更贴合女性习惯(如主动关怀而非任务导向)。 ​女性消费行为的独特逻辑​:女性用户常为审美和情绪付费(如换装游戏、演唱会),而非功能性。这与男性消费(如参数导向)形成对比,根源可能在社会文化(如进化论中的“雌性筛选”)。当代女性娱乐崛起(如潮玩、短剧)反映了经济独立和文化变迁,但需避免“专为女性设计”的陷阱(如理科学习偏见)。 ​社会文化与技术融合​:讨论延伸到日本vs中国腐女文化差异、男女平权进程(如中国女性地位提升),以及AI如何赋能娱乐(如声音定制、AO3内容共创)。Rachel强调,产品成功需结合时代浪潮(如大女主叙事),而AI降低了小众需求的服务成本,推动娱乐去性别化趋势。Rachel的分享不仅为游戏开发者提供启示(如重视女性用户测试),也鼓励听众反思性别刻板印象。本期对话揭示了娱乐产业的多元化未来,技术与社会变迁共同塑造新体验。 时间戳 0:00 探讨女性需求:为何游戏设计常忽视女性视角?02:16 市场潜力:女性向游戏为何是蓝海赛道?05:41 行业观察:程序员文化曾如何影响游戏设计07:37 叙事革新:从拯救公主到独立女性的故事14:42 AI男友实测:细腻情感交互的突破体验17:34 语言差异案例:男性开发者需补足认知细节20:18 人设设计参考:全球女性偏好的虚拟男友类型27:13 小众偏好探索:军阀文的受众情感需求剖析33:10 AI伦理挑战:如何处理人格一致性难题?36:09 设计启示:角色如何跨越性别吸引用户42:42 感官赋能:声音在女性向产品中的核心价值45:44 对比分析:eve与whisper的交互模式差异53:22 技术预警:AI自主意识研究带来的启示58:29 文化纵览:中日腐女群体差异的社会根源65:52 消费行为解析:审美驱动型付费的底层逻辑70:03 机制重构:魂系游戏能否融入换装系统?76:42 行为学探讨:进化论对娱乐消费的影响分析79:47 市场新现象:喉结罩背后的消费心理84:47 趋势观察:男性饰品市场的扩张可能性87:42 人类学视角:Y染色体研究的娱乐产业启示

    1h 30m
  8. 24 AUG

    SP13:九三阅兵前瞻:军迷集体失声,两样装备颠覆战争逻辑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九三阅兵即将展示一批颠覆性国防装备。我们从军事技术演进、战略威慑逻辑与军民情感角度,深入剖析此次阅兵背后的划时代意义。 ​空前保密与认知颠覆​ 预演阶段出现大量蒙布装备,军事博主罕见“集体失声”,无人能准确识别多数新装备。 国防部首次强调“所有展示均为现役主战装备”,印证全军装备已实现代际跃升(非试验品或过渡型号)。 长安街封控范围与时长远超往届,侧面反映装备战略价值与保密层级。​三大颠覆性装备解析​​• 新能源主战坦克 ​动力革命​:增程式电动系统(静音行驶、废气趋零),解决传统坦克高油耗与热信号暴露问题。 ​智能战场​:双人无人炮塔设计;VR透明座舱实现360°全景作战视野;车体集成4块有源相控阵雷达。 ​防御跃迁​:激光反无人机系统+主动拦截炮弹装置,以“攻代守”颠覆装甲防护逻辑。​• 深海战略武器(AJX-002潜航器)​ 超长艇体引发“核动力鱼雷”猜想:无限航程特性可长期潜伏敌国近海,触发海啸级打击。 另一未公开型号疑似“母艇带子艇”的深海作战体系,或解决水下实时指挥难题。​• 无人机生态链突破 ​双尾蝎无人机​:民用货运机型(滞空36小时)转为军用,构建永续空中警戒平台。 ​全球打击链​:搭载高超音速飞行器+导弹,形成“半小时全球直达”的斩首能力。​技术代差的战略意义​ ​从“拼意志”到“拼科技”​​:微波武器(3公里范围秒杀无人机群)、全域电能化装备,标志作战范式转向非对称压制。 ​威慑级武器亮相逻辑​:通过展示“灭国级”装备(如海啸核鱼雷),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威慑,呼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诉求。​军迷的情感共鸣​ 从“歼八单挑F-22”的悲壮想象,到六代机技术领先的代际碾压,折射中国军工从“绝境求生”到“全球尖端”的逆袭之路。 边境“电击狼牙棒”等冷兵器博弈案例,侧面印证“科技代差”已实质性遏制局部冲突升级。时间戳 00:01​ 特别预告:抗战80周年九三阅兵前瞻​03:39​ 国防部定调:现役主战装备全换代!​07:19​ 重大突破!运-20B换装国产航发​09:28​ 革命性坦克曝光:无人炮塔+双人操控​13:39​ 新能源坦克实锤:静音驶过长安街​15:21​ 坦克装激光防御+4块相控阵雷达!​18:17​ 科幻成真:VR透明座舱360°战场透视​20:07​ 深海之谜:核动力潜航器现身!​23:19​ 暴论猜想:核鱼雷潜伏触发海啸打击​27:52​ 民转军奇迹:双尾蝎构建空中堡垒​31:15​ 三层套娃打击链:半小时全球直达​35:56​ 碾压技术:微波武器射程达3公里​40:00​ 战略跃迁:从拼命到科技碾压​44:28​ 魔幻现实:边境电击狼牙棒招标​46:57​ 军迷泪目:从歼八悲壮到六代机领先

    49 min

About

当老许(XU)的深刻洞察,遇上小吕(LV)的跨界脑洞,一场不设限的思想实验就此展开。从AI到流行文化,从量子计算到电影动漫,我们用犀利而不失温度的对谈,解构这个疯狂又迷人的时代。每周一次,给不甘平庸的大脑来场深度SPA,让未来触手可及,让思考妙趣横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