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謝政勳(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來賓:張博洋(高雄市議員)
1999年921地震、2009年莫拉克風災,直至近年數起強震風災發生皆導致人員傷亡及房屋損毀,以今年4月花蓮強震為例,教育部統計全國各受災學校共計380校,初估災損金額已高達新臺幣2.5億。台灣位處地震多發帶,隱藏36條斷層,且有專家估計平均每60年至100年就會發生規模7以上的強震;另颱風季節也時常伴隨災害來襲,因此萬不能忽視災害帶來之影響。
災害雖無情,但仍可藉由做好萬全準備以降低損害。校園是提供學子學習、生活的重要場域,因此校園防災至關重要,不僅保護學生和教職員的生命安全,更是培養學生防災意識和應變能力的重要途徑。政府多年來推動校園防災政策,要求校園建立災害應變計畫並定期進行防災演練,學校亦有防災教育以提高師生對於災害的認識和應對能力。
根據教育部防災教育資訊網,希望建立學校耐災能力,落實「安全的學習設施、學校災害管理、降低風險與耐災教育」等防災教育推動政策目標,達成「建構韌性,防災校園」之防災教育願景。因此,在本週節目中將討論及檢視目前校園內針對防災的作法?仍有哪些部分亟需再加強?如何更加落實校園防災?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如何從校園行動做好災害防備,確保學生在安全無虞的校園環境中求學。請鎖定本節目,共同探討這個重要議題,歡迎各位聽眾朋友收聽!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4年5月21日 上午2:19 [UTC]
- 長度43 分鐘
- 季數13
- 集數8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