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尋寶」。
很久以前聽了得到的萬維鋼老師有一篇尋寶者思維的文章,
覺得非常地開腦,也觸發了後面的很多想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概念和帶給我們的啟發。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當個「優等生」——
每門功課都好還要更好,考試要減少粗心,
做十件事要有九件成功,剩下那一件還要檢討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樣的心態,讓我們在生活裡追求完美,也害怕犯錯。
這種思維在某些工作裡確實必要。
飛行員不能出錯、老師要善待每個學生、廚師得讓每道菜都達標。
但當你要做的,不是被安排好的工作,而是必須自己探索方向——
當我們離開既定或是有固定標準的軌道後,
這樣的「優等生心態」也許就不再夠用了。
因為這世界不是成績單,而更像一場尋寶。
第一層啟發:優等生在追求穩定的對,尋寶者在探索稀有的值。
摩根・豪瑟在《致富心態》中寫到一個現象——
在投資世界裡,大部分的收益,
都來自極少數幾次成功的「長尾效應」。
也就是說,你投的一百個項目,
可能有九十九個都失敗,真正創造價值的只有那一個。
藝術收藏家海因茨・貝格魯恩就是這樣的例子。
他收藏了無數作品,99%默默無聞,
但那1%的傑作——例如畢卡索——
讓他的整個收藏價值超過十倍翻漲。
就連巴菲特一生中賺錢的股票也不超過十支;
查理・芒格說得更直白:「如果把我們最成功的幾筆拿掉,我們的成績就很普通。」
世界的真相或許不是把每件事做對做好,而是我們在前進的路上可能碰到的真實是錯誤是普遍的,成功是罕見的。
而尋寶者心態可以鼓勵我們,錯誤並不可怕,
只要控制損失,那幾次正確,就足以改變命運。
第二層啟發:尋寶者的關鍵,不是眼光,而是「放量」。
許多人以為成功的關鍵是準確判斷,
但在這個「好東西極度不均」的世界裡,
除非我們都有回到未來的能力,
不然或許更重要的是願意嘗試夠多。
正如書中所提依據創投統計顯示,2萬多起投資案裡,
只有0.5%的公司能創造50倍以上的報酬。
那100家公司的成功,撐起了整個行業的榮景。
「放量」不是盲目灑網,而是持續探索的勇氣。
華特・迪士尼拍了400多部動畫,幾乎都賠錢,
直到《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上映,
一部作品就讓公司起死回生。
成功與失敗之間,差的可能只是一個機會——
但前提是,你得願意先試出那399次,然後還能保持不陣亡。
人生或許也是如此。
後見之明是簡單的,
但我們仔細想想,真正影響你最深的,也許只有幾本書、一兩項技能、
或幾個人——但你不會一開始就知道是哪一個。
尋寶者也是如此:我們不知道哪次嘗試或努力會閃光,
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停止尋找和探索這個世界的精彩之處。
親愛的你呢?
你現在是在做一份「優等生式」的工作,
還是在進行一場「尋寶者式」的探險?
在錯誤與不確定之間,你能不能給自己一點耐心,
繼續挖掘那些還未閃光的礦石?
祝願你,在平凡與嘗試中,
找到屬於你的那一顆寶石。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10 November 2025 at 22:00 UTC
- Length15 min
- Season1
- Episode122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