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晨曦中的漫思:給未來70歲的你的時空信

在海上,與自己重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北歐郵輪之旅:在海上,與自己重逢  

最近,我重新啟動了郵輪旅行的規劃。這一次,希望孩子們能與我們同行。回想起2013年,那是我跟CC兩人第一次搭乘郵輪的旅程,我們航行於北歐四小國之間,漂泊於波羅的海上,那段旅程不僅新奇,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不可取代的回憶。

如今再度籌畫,不僅是為了重溫當年的感動,更希望能讓孩子們也參與其中,讓我們一家人共同擁有一段「漂浮的時光」。對我而言,這也是人生清單中的一項心願。

在翻閱當年的照片與筆記時,那些藏在海風與浪聲中的感受又浮現眼前。於是,我整理了部分當年的心得,分享那些在海上與自己重逢的片刻。

初次上船:斷訊的焦慮與意外的寧靜

2013年,我與CC踏上人生第一段郵輪旅程。當時對這樣的旅行並無具體想像,唯一的期待,是夜晚仰望星空,在無垠大海上與星辰相望。

然而剛登船不久,我便陷入一種突如其來的不安。郵輪一旦離岸,手機失去訊號,網路中斷,與外界斷了所有聯繫。對一個習慣隨時連線的現代人來說,這種「與世界失聯」的感覺宛如進入另一個時空,焦慮與不適悄然襲來,讓我一時無所適從。

但奇妙的是,就在這樣的「斷訊」狀態下,過了一兩天,我的心竟漸漸靜了下來。那一刻,我才意識到:當我們終於無法再被世界呼喚時,才真正有機會回望自己。郵輪遠離塵囂,也帶我進入一場久違的內觀之旅。

從不同高度凝視大海

船上的日子,我在不同甲板層間穿梭。有時登高遠眺海天一線,有時伏身低層近看浪濤拍船;或靜坐船艙閱讀,或走到甲板讓海風吹拂臉龐。這些看似平凡的舉動,卻讓我重新與自然建立起親密的連結,也開啟了許多內在的感受與思索。

我發現,海洋雖永恆存在,卻從不重複。隨著時間、天氣、陽光與心境的轉換,它的顏色、聲音與氣息總在悄然變化。而觀海的視角不同,所見也大異其趣:
• 在高層甲板,眼中是一片深藍如鏡的平靜;
• 於中層甲板,海面泛起微微漣漪,水紋交錯;
• 而站在低層靠海處,浪花濺起、波濤洶湧,氣勢逼人。

我驚覺:原來同樣的大海,僅因觀看的高度不同,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這讓我聯想到人生亦如是——當我們身處近處,只見眼前波濤洶湧,事事紛擾;但若能升高視角,就能看見更寬廣的海面、更寧靜的全貌。

拉高視角,看懂人生

這樣的領悟,使我想起詩人所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在不同的高度觀看人生,所見所思自有層次差異:
• 從中層望去,是一種體悟;
• 登高遠望,則是一種開悟;
• 而若能再超脫一步,從宇宙俯瞰地球,則人間紛擾不過塵埃微末。

在大海的啟發下,我逐漸明白,當我們學會「拉高視角」,也就學會放下執念;當我們看見更大的格局,原本的困擾也自然消解。

航行之外,心的返航

這趟北歐郵輪之旅,看似航行於外,其實更是一場內在的返航。

在與世界斷訊的片刻,我學會了靜心;
在無邊的大海中,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理解變化;
而在日復一日的藍天與碧海之間,我意外地與自己重逢。

這份經驗不僅是旅行的回憶,更成為我人生中一段靜謐而深刻的時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