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思聲

在集中營死於希望的人: 當我們把活下去的理由都押在明天

在《活出意義來》中,作者分享有個難友並非死於飢餓或疾病,而是死於:希望破滅。

他在夢中,自認為得到神的許諾,以為3月30日會迎來自由,卻在期限過去的那一日倒下。醫學上說他是感染休克,但作者說,他真正的死因是「絕望」。

這一集,我想談的不是死亡,而是如我們都曾有過的那份投射:把人生的價值綁在某個結果上。
「只要錄取就好」、「只要她回來我就能開始」、「只要明天一切會變好」……
我們用未來支撐今天,用盼望掩蓋空虛。但當那個承載所有希望的明天沒來,我們的世界就徹底崩塌。

這一集,我想分享:

  • 當希望變成束縛,我們要如何重新找到活著的理由?
  • 「借未來活著」和「在當下創造意義」的差別是什麼?
  • 以及,當明天不再保證,我們還能依靠什麼?

我們將會談「借未來活著」與「在當下創造意義」的差別。

並試著深入思考,當希望成為枷鎖,我們要如何重新學會自由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