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的世界裡,結構、材料與線條往往是主角;但對林建華建築師來說,真正塑造空間靈魂的,其實是「空氣」。
他笑說:「日本人常說要會『讀空氣』,那建築呢?能不能也讀空氣?」
在這集中,他帶我們走進他的思考現場——從台大日文系跨入東海建築所,從文學的細膩轉向建築的具體實踐,
以文字的敏感度去觀察光線、風的流動、人與人之間微妙的距離,把生活的呼吸感,藏進一棟棟建築裡。
節目裡,他談到自己的實驗作品《House ½》:在桃園平鎮,用日本木構技術蓋出屬於自己的家,堅持「不砍七棵樹」,讓房子與環境共生。那是一次兩年的實驗、一場生活的冒險,也成為他推動低衝擊建築、重新思考人與自然關係的起點。
從那之後,他將木構造、模組化、永續思維融入設計中,嘗試讓建築成為「益生菌式」的存在——以最小的干預,讓老屋復甦、讓空間重新呼吸。
更令人驚喜的是,他還是「台灣自己館」的策展發起人之一,帶著台日跨界的夥伴,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開啟一段屬於民間的共創之旅。對他而言,建築從不是冰冷的結構,而是一種串連人、自然與文化的容器。
🎧 一起聽林建華建築師談「從模糊空間中找到生活的況味」,
在空氣、木頭與光影之間,讀出生活的詩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jj5qpa06c301v7aiy12kt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10月5日 上午6:02 [UTC]
- 長度43 分鐘
- 季數2
- 集數14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