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中國

這樣看中國

  1. 1 DAY AGO

    【林子立時間】解析四中全會的政經意涵及國民黨新路線下對台政局的影響

    主持人林子立邀請台大政治學系陳世民副教授探討四中全會的政治經濟意涵及國民黨新路線下對台灣政局的影響。陳世民表示,四中全會的核心意義在於鞏固權力。儘管有軍中整肅傳聞,但從拔除何衛東等多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親手提拔的將領來看,反更加凸顯習近平大權在握,有能力清理門戶,預計他將順利邁向第四任期。經濟方面,陳世民警告,中國第三季僅4.8%的GDP成長是在出口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達成,這意味著國內消費需求已瀕臨崩潰,而習近平堅持的新質生產力策略,勢必引發更激烈的國際貿易戰。對於國民黨新路線,陳世民認為,對於即將接任國民黨主席的鄭麗文回覆習近平賀電時所提的「九二共識」,已從過去馬英九、朱立倫時期的「一中各表」,質變為「各表一中」。他解釋,「各表一中」是先肯定了「一中原則」,才在之後各自表述,這將完全掏空中華民國的詮釋空間。此外,鄭麗文的路線不再提親美與反共,這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反對統一、柯文哲延續蔡英文親美路線的立場背道而馳,讓藍白合的前景充滿根本性的矛盾。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2. 2 DAYS AGO

    【蔡明芳時間】中國經濟成長放緩 美中談判籌碼減弱

    蔡明芳表示,中國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4.8%,數據看似穩定,但這並不能完全反映出中國經濟的真實困境,更值得關注的指標是已經連續36個月負成長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蔡明芳說明,這代表中國長期面臨嚴重的生產過剩與低價競爭問題,廠商為了銷售產品不斷降價,導致利潤持續萎縮,像是電動車、太陽能、鋰電池以及塑化產業都是產能過剩的重災區。 除此之外,蔡明芳指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依然疲軟,房價雖跌幅趨緩但仍未復甦。同時,高達20%的青年失業率,也顯示過去賴以拉動經濟的房地產與基礎建設模式成效難以為繼。 節目中還談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提出設立價格下限,以防堵中國低價傾銷全球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中國試圖以管制稀土出口做為反制手段,但美國也正透過與澳洲等盟友合作,建立替代的供應鏈來應對。 蔡明芳分析,由於經濟不佳,中國已無法滿足美國在貿易談判中的多買美國貨或赴美投資等要求,導致談判籌碼越來越少,經濟脅迫的效力也減弱。由此觀察,中國經濟正面臨重大挑戰。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蔡明芳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3. 3 DAYS AGO

    【林廷輝時間】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外交政策

    主持人林廷輝訪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專任副教授徐浤馨深入剖析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未來的外交政策及挑戰。 林廷輝點出,高市早苗做為一位立場鮮明的保守右翼政治家,她將如何應對國內外的挑戰?特別是對美、對中關係將如何演變,以及她對參拜靖國神社等敏感議題的態度轉變,是否意在為中日韓峰會鋪路,都值得關注。 徐浤馨表示,高市此次勝選的關鍵在於謹言慎行。他分析,高市汲取了去年的教訓。去年她因誓言當選後將參拜靖國神社,導致敗選,今年她則對此議題採取迴避或模糊的策略,展現了政治上的成熟。 在內部政治上,徐浤馨指出,日本前首相暨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的策略至關重要。麻生承諾支持在第一輪黨員投票中最高票的候選人,當高市贏得基層黨員支持後,麻生派便全力相挺,成為她勝選的關鍵。高市上任後,迅速任命麻生派與前安倍派人馬擔任黨內要職,鞏固了權力核心,但預計在組閣時仍會採取派系平衡,以求穩定。 對於未來外交政策,徐浤馨認為,高市首要任務是穩定政權,因此暫不參拜靖國神社是務實之舉,旨在確保即將到來的APEC峰會能與中、韓領導人順利見面。長遠來看,她將執行安倍路線,尤其在台海安全議題上,重申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而她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既有框架下,建立一個既能穩定執政又能彰顯領導力的未來走向。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廷輝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4. 4 DAYS AGO

    【張正霖時間】川習會的布局&台美日中的關係變化解析

    主持人張正霖指出,「川習會」可能於今年APEC峰會期間登場,此次會談的佈局不僅涉及經貿關稅與科技議題,更牽動台灣的戰略地位。特別是美國商務部長拋出先進晶片美台五五分的論調,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在會前可能先訪問日本新任首相,都顯示華府正積極進行部署,面對如此的國際情勢,台灣又該如何自處? 鍾志東認為,美中之間存在難以化解的結構性矛盾,也就是新興強權與既有強權的競爭關係,這種對抗並非一次峰會就能解決。他比喻,此次川習會可能如同過去的川蒲會,創造話題與聲量的意義大於實質成果,正是在此結構矛盾下,台灣的價值反而愈發凸顯。鍾志東表示,美中關係越不好,台灣的價值就會越高。 洪浦釗分析,川普的外交風格本質上是交易式外交,這也讓國內部分疑美論者擔憂台灣可能被當作交易的對象。然而,洪浦釗強調,台灣的戰略價值,尤其在地緣政治與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關鍵角色,使台灣成為美國印太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非賣品。儘管川普的言行難以預測,但美國的國家利益結構決定了其無法輕易放棄台灣。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5. 16 OCT

    【林子立時間】美中兩國的中東競爭

    主持人林子立邀請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崔進揆,一同對美中兩國在中東地區日益激烈的戰略競逐,進行深入剖析。 主持人林子立首先指出,中東地區的國家似乎正採取一種雙階層領導的模式,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策略,在此背景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是否成功?相較於美國,阿拉伯國家又是如何看待中國的角色? 對此,崔進揆教授分析,美國長期以來扮演著區域「安全提供者」的角色,是海灣國家最主要的武器供應國。然而,隨著美國戰略重心轉向印太,其盟友對其安全承諾的信賴度正悄悄變化,相較之下,中國則專注於經濟層面的議題。崔進揆表示,中國憑藉其在5G通訊、綠能科技等領域的優勢,使其成為中東地區不可或缺的經濟夥伴,被視為發展機遇而非安全威脅。 而關於「美以關係」與「美台關係」的異同?崔進揆認為,由於強大的國內遊說團體與深厚的文化歷史淵源,美以關係的緊密程度仍高於美台關係。不過,他也強調,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讓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成為美國無法忽視的核心利益。 崔進揆還以沙烏地阿拉伯與巴基斯坦簽署軍事合作協議為例,說明面對美中兩強的競爭,中東阿拉伯國家正採取一種靈活的避險策略,尋找美國以外的安全保障選項,也為國際關係觀察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請點選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子立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6. 14 OCT

    【林廷輝時間】中菲關係解析

    主持人林廷輝邀請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孫國祥教授深入探討了當前複雜的中菲關係及其影響。 林廷輝表示,中菲關係的核心在於南海問題,菲律賓的策略並非尋求全面衝突,而是透過公布影像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脅迫行為,希望將中國拉回談判桌,還有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與杜特蒂家族的政治鬥爭,也讓外交政策充滿變數。面對於台海局勢,東南亞國家在台移工的撤僑問題,將是他們無法迴避的實際考量。 孫國祥指出,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近期在與即將離任的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會面時,釋放了幾個重要訊息,包括重新定位南海問題、重申菲律賓的一個中國政策以及呼籲延續其父親時代建立的友好關係,加強人文與經貿合作。孫國祥分析,這可能是小馬可仕為了應對中國可能降級外交代表的壓力,以及在東協內部尋求平衡的策略。節目中還談到台灣的新南向政策2.0,孫國祥認為,政府應成立一個專責機構,以展現政策的長期性與穩定性,消除東南亞國家對台灣政策搖擺的疑慮,進一步整合資源。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林廷輝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7. 13 OCT

    【張正霖時間】動蕩的日本政局 高市早苗能坐上首任女首相?日中台關係的可能發展解析

    主持人張正霖訪問東海陸研中心洪浦釗副執行長和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一同探討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是否能坐上首任女首相?以及日中台的關係發展。 張正霖表示,日本自民黨選出首位女總裁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被視為前首相安倍晉三保守路線的延續,背後更有前首相麻生太郎的操盤支持。高市的上台,將對日本、中國、台灣及美國的關係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她對台灣友好的立場與對中強硬的態度,已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洪浦釗指出,高市的崛起代表「安倍路線」的再起,其三大支柱為:強化國防、深化美日同盟、以及推動印太戰略。這顯示日本的外交政策正從過去的被動平衡者,轉向主動積極的區域安全角色。未來台日關係有望從經濟層面擴展至更制度化的安全合作,而中國則對高市採取唱衰與貶低的策略應對。 鍾志東認為,日本的對外政策受三大結構性因素制約:台灣關鍵的地緣位置、日本社會對中國威脅的深刻認知,以及美日安保同盟的基石。在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大前提下,日本很難背離此框架。因此,無論最終由誰執政,日本對中強硬、對台友好的大方向都難以改變。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這樣看中國 張正霖時間」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Apple Podcasts

Ratings & Reviews

4.8
out of 5
6 Ratings

About

這樣看中國

More From Rti 中央廣播電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