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有為(唉唷喂呀)

礙有為

由中途視障導演許家峰主持,透過障礙議題開啟一系列的話題討論,進而拉近社會大眾與障礙者間的距離,讓彼此能更加認識與增進互動,期盼能減少隔閡與誤解。 隔周三更新內容,一起來關心障礙者的大小事! 我們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youweiy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2022/09/08

    第103集 電動車頭上路行不行

    [更新]誒豆~咪拉桑空幫哇。 靜靜在聽節目時,發現這集接近尾聲有個地方斷的怪怪的,不知道大家的耳朵有沒有發現,就是巧可提了一個很白痴的問題,電動車頭可以騎上飛機喔。 當時我在編輯音檔時,就莫名的想剪掉,果不其然就出現問題了,所以還是把它還原,讓大家聽完開心一下好了,甘蝦。 今天要來介紹一位foodpanda的輪椅外送員「小施」,但先不訪問外送的經驗,而是要先來聊聊外送的工具。就是許多肢體障礙者外出都會使用的「機械式輪椅使用之外加動力配件」(請師爺翻譯翻譯…) 「機械式輪椅使用之外加動力配件」(俗稱:電動車頭),裝置在機械(手動)輪椅上,而成為「動力式輪椅」(俗稱:電動輪椅)。想不到輪椅就輪椅,還有這麼多專有名詞吧,但其實也還有「電動代步車」。 一開頭講這麼多,其實是想幫大家消化今天的節目內容。 電動車頭人人用,但目前也還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雖然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曾在公文上表示,若電動廠商在說明書上宣稱可供「機械式輪椅使用之外加動力配件」,即視為「動力式輪椅」。 but…(就是這個but)現在沒有廠商是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所以也還稱不上醫療輔具,也沒辦法申請輔具補助。 到底使用合格的「醫療器材」有多重要,也就是今天要談論的重要內容(終於要切入主題了),關係到我在路上使用電動車頭到底是算「行人」或是「車輛」??發生事故的時候,責任歸屬在哪一方?? 這就有請小施在節目裡分享他的實戰經驗,除了適用的交通法規以外,醫療器材管理辦法已經規範電動輪椅出廠的最大速限是10公里,but…(又是這個but)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劉家承表示,「其實每次在過十字路口的時候,只要遇到巴士或卡車在轉彎的時候,所有人都已經走過去或跑過去,我們就只能在受限速的狀況下,去盡量閃避大車,這其實是非常危險。我們根本不清楚自己有沒有超速就算了,還要去受限我們的權利,這樣本身就是非常赤裸裸的歧視。」(文字截至「立院初審通過 未來電動代步車限速6公里」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86621) 按照交通規則,自行車、醫療電動代步器上路應走在人行道上,沒有人行道就要靠馬路邊走,然而,實際執行有困難。交通部道路安全委員會109年的高齡者交通事故防制精進計畫就提到,許多城市或鄉鎮現階段缺乏完善及連貫的人行道,自行車與代步器被迫擠在車道,速度又很慢,讓人直捏冷汗。(文字截至「銀髮族車禍/電動代步行動輔具危險上路 竟成長輩奪命運具」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3050034.aspx) 總結下來有幾個問題 1.電動車頭目前沒有廠商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不屬於機動車,也不屬於醫療輔具,遊走在灰色地帶。 2.電動輪椅出廠的最大速限是10公里,當無法走在人行道上時,行駛速度在馬路上是否足以應變交通環境? 3.隨著越來越多障礙者使用電動車頭,即便在未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仍是可在路上行駛,而且近年來車頭速度也越來越快,甚至也達到時速40公里以上,是否應該要有相關規範?(電動輪椅「超車」汽車 業者:輪椅裝了「電動車頭」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318050) 4.最後提醒用路人要遵守交通規定,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行人在道路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五百元罰鍰。使用行動輔具者,因人行道有障礙物致違反前項第二款規定者,不予處罰。(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K0040012&flno=78) 5.感謝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整理「使用行動輔具之身障者、高齡者於道路行走視為行人」相關資料(https://www.enable.org.tw/issue/item_detail/658)提供大家參考。

    50 分鐘
  2. 2022/08/10

    第101集 無礙香巴拉,平權藝歌舞

    最開始投入指導製作的是大可樂果劇團,也因為與大可樂果的合作陸續被許多人看見與商談合作的可能性;而真正的進入這個領域則是張宗傑大哥的牽線,他也是現任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的理事長,在他的提點下與身障者們有了更進一步的交流,慢慢的因合作看見更多元樣貌的身障者們…,俞翔峰導演娓娓道來這些年 #香巴拉劇坊 與身障伙伴一起製作演出的經驗。 訪問的當天家峰剛好也參與了團隊的 #無障礙藝文種子孵育計畫 — 共融藝術統合工作坊,在舞蹈家蘇詩堅patrick老師的帶領中,以最日常的行為動作誘發出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肢體展現,而蘇老師也是翔峰導演的好搭檔,這些年劇團重要的共融演出製作,一定少不了蘇老師細心為身障演員們編排與調整身體動作的身影。 不管是面對不同身體型態的演員們,還是節目製作的考量與決策,其背後的眉眉角角一堆到數不完啊,創作者視角、身障視角、現實考量…一樣地不是一集就能講完的…,既然如此,那就加入團隊的演出吧!!!!!! 翔峰導演有個【變身】的概念說法,需要身障者們的現身、大眾的支持,所以不管你是哪款型的演員,歡迎加入香巴拉劇坊的共融演出製作喔。 在加入劇團前,先來聽聽這集節目,,好暖暖身子吧! #文化平權 #障礙現身 #障礙變身 更多資訊請留意團隊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hambalatheater

    49 分鐘
  3. 2022/07/27

    第100集 你相信嗎?礙有為100集了!

    2018年秋天,成軍時絕對想不到 2019年1月,發抖等聽首播那天,根本不敢想 2020年6月,申請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補助,買了兩支像樣的麥克風,偷想這一天還好久好久 2021年初,劉咩榮退,接著遇到三級警戒各自工作學業也日益忙碌,快速變動的生活讓做節目的時間和彼此的溝通都變少少,一度想 ”其實就停在這裡不做了也沒差吧…”卻又每每被來賓散發的氣場輕微的感動,然後週末3人聚在巧可辦公室坦白想法、再次聚焦…. 2022年7月,終於終於來到這一天………. “礙有為1 0 0集啦!” 我的天啊!好感動阿! 我是巧可,打字的這個moment還是覺得好夢幻,做事興趣經常3分鐘熱度,居然可以從揪眾成軍開始,和伙伴們一起走了100集,耗時3年7個多月,真是好長的一哩路,好感人的里程碑。 謝謝所有礙有為在職和榮退的主持群,一起走過草創期,剪接錄音想議題發通告寫稿都是我們一起嘗試,連不高興也學習著好好溝通,謝謝越來越長大的我們。 當然最重要要感謝願意分享的來賓,還有關心障礙議題的聽眾們,謝謝你們。 101集之後,換我們要邀請自帶議題的聽眾朋友,來跟我們聊天,很快就會把報名連結放上來囉! 歡迎報名!礙有為我們下次見! 繼續 #礙有為 #邀請大家來聊聊障礙者的大小事

    52 分鐘
4.9
(滿分 5 顆星)
16 則評分

簡介

由中途視障導演許家峰主持,透過障礙議題開啟一系列的話題討論,進而拉近社會大眾與障礙者間的距離,讓彼此能更加認識與增進互動,期盼能減少隔閡與誤解。 隔周三更新內容,一起來關心障礙者的大小事! 我們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youweiy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