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粤剧大师红线女重要艺术发展的地方。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亦适逢红线女诞辰百周年,她“重回”故地香港——近日,“艺术心·家国情:红线女诞辰百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香港文化博物馆拉开帷幕,通过电影赏析、图片展、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香港市民一起缅怀红线女的艺术人生,唤起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多种形式展示红线女艺术成就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广东省文联支持,中国曲艺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主办,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红线女艺术中心等单位协办。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香港文联、红线女艺术中心等机构代表,红线女家属、弟子,香港粤剧名家、青年演员,及香港市民近400人到场参与活动。
活动中,经典电影赏析《家家户户》由香港知名粤剧学者李少恩博士、香港电影文化学者阮紫莹作映前导赏。该影片以媳妇无怨付出,感动家姑作结,其中最让人同情的却是左右做人难的丈夫。这部由红线女与张瑛、黄曼梨于20世纪50年代合作的影片,使一个发生在家家户户的故事,成为不朽。
“艺术心·家国情:红线女艺术印记图片展览”则通过图片、报纸、宣传海报等资料,展示红线女粤剧世家出身、从艺经历、参演粤剧和电影等人生时刻,带领广大观众走进红线女灿烂多彩的艺术世界,领略红线女艺术风采和艺术精神。该展览从9月13日持续至10月13日,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
此外,香港电台第五台《戏曲天地》节目也推出了纪念红线女诞辰百周年广播专辑:《百载相思记红豆》,邀请马鼎盛、邓淦文、骆庆儿、李少恩、吴雨、欧凯明、郭凤女、苏春梅、钟丽蓉、叶世雄等嘉宾,回顾红线女的艺术历程、唱腔研究及戏曲传承的贡献。
众人深情回顾红线女往事
在纪念红线女诞辰百周年座谈会上,多位嘉宾回顾与红线女的相处点滴及其艺术成就。
香港粤剧名家阮兆辉提到,他童年时参演了多部由红线女主演的电影,1990年更有幸与红线女及罗家宝合演粤剧电影《李香君》。他感激女姐一直以来的关照。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介绍了该中心的成立宗旨、多年成果与未来计划。青年粤剧演员林颖施表示,她受女姐亲自指导,女姐深远影响了她的艺术与为人。
红线女之子马鼎盛在分享家庭轶事时提到,母亲红线女为粤剧投入全部精力,甚至无暇照顾子女。他透露父亲马师曾、母亲红线女因合作生情,最终走在一起的经过。他敬佩父母在国家最需要时毅然回到内地,坚持艺术与爱国情怀。
资深传媒人吴雨回忆因电视台合作赢得女姐信任的往事。他以“忠学勤俭”形容女姐——忠于国家与艺术、勤于学习,甚至八十多岁仍向年轻人了解流行音乐。
红线女入室弟子、红腔传人郭凤女分享学艺心得,并现场演唱名剧《苦凤莺怜》选段。她与女姐同住六年,称颂其为严师慈母。她表示,自己现今的成就归功于师父教导。她说:“师父常嘱咐我多看书、多学习。记得她离世前一日仍到艺术中心教戏至深夜。师父一生都为粤剧无私奉献,我希望可以将她的艺术传承下去。”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廖妙薇
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