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要說

故事 StoryStudio

文字寫不完的,讓我們說給你聽!由故事 StoryStudio 製作,邀請有故事要說的人,來和大家說說他的故事。希望能陪伴你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4 HR AGO

    這一生,他們不只是旁觀者: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民主現場 ft. 鍾宜杰、林生祥

    我們對臺灣社會運動的印象,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照片、影片—— 那些群眾推擠、拉開布條、與警方對峙的瞬間。 但在照片的背後,有著拿起相機的攝影師。 他們不是「中立客觀」的旁觀者,而是站在第一線、用鏡頭和身體一起參與衝撞的人。 「攝影師一定得在現場。」 現在,終於有人要來說沉默的他們的故事。 紀錄片《民主之眼》聚焦九位攝影師的鏡頭,記下 1980 到 2000 年,臺灣社會走在民主化道路上遭遇的種種。當年,導演鍾宜杰看著這些人扛著相機衝到最前線;多年後,換他舉起攝影機,把這些前輩的故事、和鏡頭背後的風景,留給下一代。 而同樣參與多場社會運動的音樂人林生祥,則用音符為這些影像找到另一種出口。對他而言,「參與社會運動會得到很多跟沒參與的人很不同的生命經驗,在對抗國家機器的過程中,整個世界開始立體起來。」 在這集節目裡,他們一同聊聊: 🎥 當時年輕的鍾宜杰與林生祥,如何第一次走進社運現場? 🎥 影像跟音樂怎麼合作,會擦出什麼火花? 🎥 這部片想和「不在場的一代」說些什麼? 那些鏡頭下的吶喊,仍在提醒我們:民主得來不易,而記得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民主之眼》集資中,任務是持續將本片送進校園,成為公共的教育資源,敬請支持! 點這裡看詳情 → 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 導演的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發現,年輕人分不清楚戒嚴、解嚴、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究竟是怎麼回事。自由民主在臺灣已經像空氣一般地自然且理所當然,使得人們常常去脈絡地理解身邊事物。不久前的那代人流血流淚為臺灣爭取了今天的民主自由,如果我們不繼續守護,那麼就很容易被剝奪而失去。 👀 關於民主之眼: 40 年前,臺灣社會出現一群滿腹理想與正義感的攝影記者,當年他們在街頭衝撞、在民主運動場合拍攝。這三部紀錄片跨越了 20 年的拍攝,使用了 400 餘張歷史照片與紀實攝影作品,累積 20TB 的拍攝檔與影音素材。透過攝影師們的觀察,以照片為見證,回顧臺灣自 1980 到 2000 年所走過的歷史軌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3 min
  2. 5 DAYS AGO

    戲狀元之女的抉擇:從不願唱戲,到帶領臺灣歌仔戲走向明天 ft. 唐美雲

    「歌仔戲真的很辛苦,學的時候會看不到自己的路在哪裡;但當你走到最後,未來會給你答案。」 她本來不想唱戲。 出生於歌仔戲世家,父親是名噪一時的「戲狀元」蔣武童,但童年的唐美雲,卻因為父母常年在外奔波演出,一度不喜歡歌仔戲。她甚至覺得,如果家裡不是唱戲的,也許就能有個更完整的家。 直到有一天,一雙繡花鞋把她推上舞臺。第一次的登臺經驗讓她永生難忘——想從舞臺上鑽個洞躲起來的那種。無詞可唱、怯場、母親在幕後「代唱」救場,這戲劇般的開端,竟成了她與歌仔戲牽絆一生的起點。 在電視普及、國語政策衝擊的 1970、80 年代,歌仔戲似乎逐漸遠離黃金時代。面對式微,唐美雲最終選擇走下去,更於 1998 年創立「唐美雲歌仔戲團」,至今近三十年。從每年一部大戲的承諾,到不斷思考「歌仔戲如何說出臺灣的故事」,她的路,或許早已超越了父母的舞臺。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超會說故事的唐美雲老師來聊聊: 🌟 為什麼一度想逃離,最後卻仍決定走上歌仔戲這條路? 🌟 第一次在電視臺錄影唱歌仔戲,曾發生什麼糗事? 🌟 新作《夢在海潮那邊》,如何讓「海賊女王」蔡牽媽重返舞臺? 「想讓歌仔戲回到內臺時期很風光的時候。」 就讓唐美雲告訴我們,歌仔戲如何與歷史再相遇⋯⋯ ▋唐美雲歌仔戲團《夢在海潮那邊》:唐美雲歌仔戲團全新旗艦製作,翻轉史書定義,開啟浪漫的「平行宇宙」冒險遊戲 🌊 演出時間:10.16(Thu.)-19(Sun.)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最令嘉慶皇帝頭疼的「海賊女王」蔡牽媽是一位超越時代的奇女子,半生縱橫海上的她,中年竟做起想靠岸的夢,決心要攻佔臺灣,為海賊集團開拓安穩棲身之地。 由歌仔戲藝術家唐美雲反串飾演海賊婆,與「歌仔戲天后」許秀年、「百變精靈」小咪大演「曖昧戲」,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飾演海賊王蔡牽,雙唐再組CP演一對相愛相殺的尪生某旦。 本劇大膽跳脫史實,且看海賊、官府、天地會,各方勢力暗潮洶湧,諜影交鋒,開啟浪漫刺激的「平行宇宙」冒險遊戲! 🎟️ 2025 年度大戲唐美雲歌仔戲團《夢在海潮那邊》現正售票中 ➜ https://lihi.cc/LbMk0 【2025聽院選】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4 min
  3. 28 AUG

    誰的青春在臺北?一位少女與一座城的 1990 年代 ft. 劉思坊

    如果要描述 1990 年代的臺北,你會想到什麼? 「90 年代對我來說,是個聲音非常、非常喧鬧的時代。」 那是個政治動盪、股價大跌、都市開發如火如荼的年代,有些人因臺海危機而遠走,另一些人則留了下來。對於童年或青春正好走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臺北是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怪城」。 小說《怪城少女》作者劉思坊,正是在那樣的城市裡長大。多年後,早已離開臺北萬里之遙的她,回望自己的童年記憶,將個人故事與社會變遷交疊,寫了一部屬於臺北、也屬於我們的小說。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思坊來聊聊: 🏠 1990 年代的臺北,在她記憶中是什麼樣的氛圍? 🏠 為什麼會挑選貝里斯這個國家作為故事開端? 🏠 這本小說與過往書寫臺北的作品相比,有什麼特色? 即使不是臺北人,你也能在她的故事裡,回想起:那個時代,我們怎麼長大⋯⋯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怪城少女》——或許,怪的不是少女,而是這座城? 購買連結:https://reurl.cc/jr6g2M 作者劉思坊的周姓母族,世代居住於臺北城南古稱「埤仔腳」地區,即大安區新生南路與仁愛路一代,為現今房價最高的蛋黃區之一,故事中外公家的觀音廟,至今仍存於原址,但周圍原屬周家的祖地,早在一九九○年代,被施以各種手段轉移至財團手上。當時兩岸政治風雲詭譎,臺海飛彈危機引得富裕家庭紛紛移居海外。作者化身幸安國小的劉可可,一切,就從這裡說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3 min
  4. 21 AUG

    那杯賣了 180 年的茶:從一間茶行的七代傳承,看臺灣茶如何走向世界 ft. 嶢陽茶行老闆-第六代傳人王端鎧與第七代接班人王偉權

    臺灣當然也有百年老店,只不過——百年老店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一間茶行怎麼撐過 180 年? 1840 年代,王家從福建安溪渡海來到鹿港,開啟了在臺灣的茶葉故事。之後歷經清領、日本殖民、二戰與國際市場的起伏,嶢陽茶行的足跡遍及廈門、香港與臺北。即便幾度陷入低潮,他們始終選擇調整方向,讓茶香持續飄散。 2004 年,第六代王端鎧接下家業,將嶢陽從傳統批發貿易轉型為「精品茶品牌」,期間推出伴手禮盒與茶品,多次榮獲日本、歐美等獎項;而如今,第七代王偉權也加入其中,思考如何用更現代的語言,讓世界重新認識阿里山烏龍、東方美人、凍頂烏龍等臺灣代表茶。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嶢陽茶行的兩代人來分享: 🍵 從安溪、鹿港、廈門到香港,嶢陽茶行如何走過 180 年? 🍵 面對時局變遷與產業衝擊,家族如何一次次調整腳步? 🍵 臺灣茶如何跨越國境,進軍日本、韓國與世界? 「嶢陽的歷史,不只是家族的故事,也是臺灣茶走向世界的縮影。」就像一條隨著茶香而流動的長河,從清代一路走到今天,還在往前延續⋯⋯ 好奇嶢陽茶行賣什麼茶嗎?☞ 請看:https://www.geowyongtea.com.tw/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min
  5. 13 AUG

    臺日混血作家的告白:在父母遺留的斷簡殘篇中,重建一個家的歷史記憶 ft. 一青妙

    有一天,一青妙在家中發現了一口「箱子」。裡頭裝著父母戀愛時的情書、照片,還有父親的爬山紀錄,以及母親在父親抗癌期間寫下的日記——這些沉默多年的記憶碎片,成了她追尋父母人生與家族故事的起點。 她的父親,是從小赴日讀書、戰後回到臺灣,卻又從臺灣偷渡回日本的顏惠民,出生於昔日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基隆顏家,母親一青和枝則是日本石川縣人。直到成年後,一青妙才一步步拼湊出那些沒人對她說過的歷史,發現長久以來折磨她父親的,原來是「日本人 vs. 臺灣人」的認同難題: 「爸爸覺得自己是日本人,但 1945 年卻突然變成臺灣人,他回臺後看到的是完全陌生的臺灣。」 就這樣,一青妙以父母親的生命經歷為經緯,編織出新的故事。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她來聊聊—— ✉️ 那口神秘的「箱子」,如何改變她對父母的理解? ✉️ 如何將家族往事書寫成面向大眾的故事? ✉️ 《青色之花》是從紀實寫作跨到虛構創作的第一本作品,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 這是一段跨越國界、語言與世代的故事,最終,也是一青妙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最溫柔而深刻的提問。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青色之花》2025 / 07 / 24 上市 購買連結:https://linkingthink.com/L184774 半世紀以前,三位青年在臺大教室相遇,他們滿懷理想正義,卻在風起雲湧年代裡走向迥異的命運:背棄責任偷渡日本,只留下名為「青色之花」夢想的逃避者;投身革命深陷牢籠,連結束自己勇氣都喪失的膽小鬼;還有守護秘密地圖而遭誣控,最終選擇將一生埋進學術幽谷的無語學者。 ⠀ 時光流轉,一張陳舊的合照牽引了三人各自女兒的命運,她們開始在歲月縫隙中拼湊父輩的過往。原以為自己的傷痕來自父親的缺席、否定與限制,當塵封的「青色之花」謎團悄然綻放,女兒們才意識到無聲的父輩曾經歷過怎樣的風暴,又是如何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本書不只是橫跨半世紀的兩代父女對話,更是對「夢想是否值得付出一生守候」的探問,成就了一場既溫柔又深刻的解謎真相之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min
  6. 5 AUG

    世界上第一間動物園如何誕生?設計師眼中的動物園史 ft. 賀律銘

    在我們熟悉的動物園裡,有一種理所當然——獅子應該出現在哪裡、大象該住多大的空間、人們要怎麼透過欄杆或玻璃尋找動物的身影⋯⋯但這一切,真的這麼理所當然嗎? 「我前陣子剛去過人生中第 111 間動物園,或許有些人一輩子只去過三次動物園:小時候、生孩子,與孫子出生時。」 本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到熱愛動物也熱愛動物園的動物園設計師賀律銘,以設計者的角度出發,帶大家看見動物園背後的體驗敘事、空間邏輯。從世界上第一座現代動物園談起,聊聊這種「把動物聚在一起、開放大眾觀看」的建築究竟從哪裡來,又如何隨著時代演進和科技發展一步步蛻變,反映出不同社會看待動物的不同觀點。律銘和大家分享: 🦒 動物又不是人,如何參與進空間設計中呢? 🦒 他去過最喜歡的動物園,與最令人傷心的動物園是? 🦒 臺灣現址最古老的新竹動物園,居然與數千公里外的德國哈根貝克動物園一脈相承? 你也喜歡動物園,但從未深入研究過動物園嗎? 這一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那些,不只是動物園的故事。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收錄新竹動物園與哈根貝克動物園故事的《此地即世界:臺灣,世界史的現場》出版囉! ➪ 書籍詳情點這裡:https://reurl.cc/WOGnzx 在 Podcast 中提到,律銘曾寫過一篇〈籠子與柵欄消失之後:一位販賣動物的德國商人,點燃撼動世界的動物園革命〉>>>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tory-unboxing-15-hsinchu-zoo 如今,這篇文章收錄在由故事團隊企劃、有理文化出版的《此地即世界:臺灣,世界史的現場》一書中。這本書希望和你一起,再一次觀看這座島嶼的過往,也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歷史。我們精選了二十則故事,從清境農場、嘉義舊監獄、小琉球、鵝鑾鼻燈塔,到臺北的明星咖啡館、永和中興街的小吃攤、九份阿妹茶樓⋯⋯重新整編,按照時序分成四大單元。每一則案例都反映了臺灣與世界的共鳴與共振。每一個案例都告訴我們:臺灣不是世界之外,而是世界歷史發生的地方。 如果想閱讀更多從臺灣出發的世界史故事,請不要錯過這本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min
  7. 1 AUG

    四百年前的臺灣長什麼模樣?翻開一頁真實的荷蘭時代史 ft. 賴英泰

    「說到荷蘭時代,它距離今天真的太遠了,現在臺灣社會的人群組成差不多從清領時期開始定型,那我們要怎麼想像清代以前的社會狀態?」 為了解答連研究者都感到困擾的這一題,這次的「乾杯臺灣人」特別邀請對荷蘭時代歷史很有研究的賴英泰老師,帶大家回到 17 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底下的臺灣——體驗那時候的臺灣與東亞海域,究竟長什麼樣子? 從「學荷蘭文會遇到哪些事」到「《熱蘭遮城日誌》怎麼讀」,這將是穿越時空回到歷史現場的 1 個小時: 🌊 荷蘭人為什麼來到臺灣?他們和島上原住民怎麼互動?原來要靠傳教士當翻譯? 🌊 明末海商如何稱霸東亞海域?鄭芝龍是如何崛起的? 🌊 在魏德聖導演劇組裡負責歷史考察,究竟是都在做些什麼工作? 一邊撥開歷史迷霧的同時,一邊脫下浪漫的濾鏡,看見那個時代的真實與殘酷。 📌 工商時間!你是否錯過了 7 月的兩場「揆一的緊急信」戲劇走讀呢? 不要緊,還有 4 場活動,分別是在 8/23、8/24、9/6、9/7,歡迎立即報名,等你加入! 🔔【揆一的緊急信】戲劇導覽場 |戲劇|阿伯樂戲工場 |說書人|張哲翰(故事StoryStudio專案經理) |場次| 第三場【8月23日】15:30-18:30 第四場【8月24日】15:30-18:30 第五場【9月6日】15:30-18:30 第六場【9月7日】15:30-18:30 集合地點:日日和民宿(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 35 巷 7 號)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zeelandiawalking —————————————— 渴望自由走逛熱蘭遮市鎮,隨自己時間在每個景點聆聽深度導覽,展開屬於你的冒險嗎? 歡迎來到【荷鄭風雲 1661】的世界。 🔔【荷鄭風雲 1661】熱蘭遮冒險體驗包 |線上說書人|沙珮琦、何昱泓 起始地點:日日和民宿(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 35 巷 7 號) 購買網址:https://artogo.co/zh-TW/ticket/voc-in-taiwan1661-v1 主辦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執行單位:故事StoryStudio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h 9m
  8. 23 JUL

    出土一部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她花了近四十年為藝術家留下名字 ft. 顏娟英

    在 1980 年代末,還沒有人知道——「臺灣美術史」是什麼。 當時剛從美國哈佛大學修畢藝術史博士學位、做完中國石窟研究的顏娟英老師,回到臺灣後,抱著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了這條路: 「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看到許多中國當代社會的現實。那我能夠為臺灣做點什麼嗎?是不是也該投入屬於臺灣的美術史研究?」 於是,她開始走訪全臺,一個一個拜訪藝術家,聽他們說畫畫、說人生,也編年表、蒐集散落在報紙專刊的藝評,慢慢串起這些被忽略的故事。從那之後,近四十年過去了,一條屬於臺灣自己的美術史路線,似乎逐漸成形。而就在今年,她於 2001 年首次主編出版、卻不久後便絕版的《風景心境》,作為臺灣第一本系統性整理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的專書,終於要重新問世。 這集「乾杯臺灣人」,邀請顏娟英老師來作客,與大家分享這一路走來的歷程: 🎨 在尋訪臺灣藝術家的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閉門羹的經驗? 🎨 二十年後重新出版《風景心境》是什麼心情? 🎨 從四十年前至今日,臺灣社會對臺灣美術的認識,有什麼轉變? 「重要的是建立臺灣人對臺灣美術的信心。」出土臺灣美術之路遠未結束,還有很多應當去做、該快快做的事。 而顏娟英的步伐,也始終未曾停止。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臺灣近代美術史經典《風景心境》絕版重生計畫,募資倒數兩週啦 ➜ https://lihi2.com/IwaOq 聽完顏娟英老師的故事,是否想入手《風景心境》了呢? 2001 年,《風景心境》首次出版,由顏娟英老師主編,是臺灣第一本系統性整理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的專書,廣泛收錄 1907~1945 年代,藝術家與藝評人在報刊、展覽專刊與地方社團中發表的原始資料。然而,不敵日益萎縮的出版市場,《風景心境》不久便絕版。多年來在圖書館館藏與拍賣網站上皆難以取得,一書難求,甚至成為許多學術論文與文化研究中遺憾的缺口⋯⋯ 如今,衛城出版正籌劃重新讓這套經典問世。不只是再版,更要將臺灣美術的「自己的聲音」重新傳回主流敘事中。募資只到 8/4,有興趣的人快來參考募資詳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min
4.5
out of 5
49 Ratings

About

文字寫不完的,讓我們說給你聽!由故事 StoryStudio 製作,邀請有故事要說的人,來和大家說說他的故事。希望能陪伴你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