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海

鹅两只

Row your boat

Episodes

  1. 6 SEPT

    009.闲聊,来自夏天的平凡生活

    💬 很久不见后的闲聊,夏天里的狼狈生活,已经是我们努力后的结果。分享我们的意识流聊天 ⌚️ 00:01:29 夏天不会变成暑假来拯救我 00:02:09 让人狼狈的夏日通勤:高温、危险黑车、逆行后的车祸(禁止逆行) 00:10:47 关于交通的小事 00:14:06 让人狼狈的夏日通勤:雨天、台风天(比较好笑) 00:17:48 推荐张震岳新专辑《跟着感觉走》(👂) 00:19:46 立秋前夕的五月天演唱会 00:22:03 房主任的线下演出 00:23:45 什么都没有干的夏天,让人想到《蓝色大门》 00:26:10 当我在社媒分享读后感,却遇到了没有礼貌的傲慢攻击 (😡) 00:32:10 鹅的行侠仗义:帮助一位受到职场性骚扰的女性(🗡️) 00:36:28 最近买的一些书:《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讲稿》《白夜》《中国少女》《楚辞》《世说新语》 (这里开始在屋里走来走去找书,甚至现场拆了几本书的塑封,声音质量有点差) 00:41:50 屈原和阮籍 00:45:05 还是最近买的一些书:《DK魔法百科》《唐诗的乐园意识》《游戏编剧与设计指南》 00:48:15 天气渐渐冷下来,人也渐渐冷静下来可以阅读、学习 00:50:38 夏天过去,希望大家在秋天有所收获 🎵 片头曲:《片刻永恒》——苏打绿 片尾曲:《蓝色大门》片段 插曲: 《浪人的》——张震岳 《好好》——五月天

    52 min
  2. 5 JUL

    008.先运动起来再说!

    💬 小马过海再度归来!这期聊聊运动话题。在我们收集到的分享中,运动以各种形式出现:它穿过四季,在春天骑行、夏天游泳、秋天徒步、冬天滑雪;它不限空间,在海上冲浪、陆上击球、半空攀岩;它可以是一个人的,也可以是一群人的;可以是轻柔的,也可以是刺激的。 “运动”是一个坐标轴,给了我们在四个象限内无限滑动的可能。当然,如果尝试之后还是不喜欢,就坐在零点四处看看也不错! 无论是想放松玩耍、想规律生活,还是想保持身材、想参与社交,都成为了自然而然开始运动的理由。它作为换气点,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但可以知道的是,在每一次的动作、每一次快乐轻松的感受之中,运动就这样为我们拓展了一点生活的边界。 希望听到这期播客的朋友们都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运动!夏天快乐! ⌚️ 00:02:49 运动记忆:中学时期的考试与跑操(来自今歌) 00:09:43 自主选择的运动:散步、跑步与舞蹈(来自淼鹅) 🏃户外、健身、跑步 00:16:13 长板 00:17:40 跑步 00:21:32 健身(趣言:阿长与山海经、维特鲁威人) 00:24:30  从马拉松到健身:我是学会了如何跟我自己更好的相处 🏠居家运动 00:32:00 健身环大冒险 00:34:35 豆瓣小组:居家运动小组 🌊和水有关 00:35:53 游泳:相信水 相信水会托举自己 00:40:17 皮划艇与潜水 00:41:50 游泳与冲浪:老娘与海 🧘舞蹈、瑜伽 00:45:35 普拉提:你总得把自己举起来吧 00:48:00 剑舞 00:48:58 弗拉明戈:弗拉门戈最核心的东西,我觉得还是对抗、不服 🚴车 00:57:17 骑行 01:00:25 赛车 🏸️球 01:03:29 羽毛球:进入运动员的心流状态时,一切判断、动作、球路都变成下意识的 01:07:00 网毽 🥊其他 01:08:00 拳击:和自己的对话 01:08:08 太极拳 01:11:27 运动与身体 01:17:57 运动与性格、文化 01:23:14 运动与性别:女性运动处境 🎵 片头曲:《片刻永恒》——苏打绿 片尾曲:《Don't Stop Me Now》——Queen

    1h 30m
  3. 26 APR

    007.世界读书日老派选题:荐书、读书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借着这个日子,我们可汗大点兵式地推荐了一些书籍和剧作。 本期没有太多细致分析,只是简单讲述了一下大致情节和选择原因。比起之前的紧张准备,这期由于没有提纲,所以显得更轻松随意,不论是我们聊天的感觉还是发布的时间(随意得过了两天才发出来)。 不过“推荐”本身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在怀有期待的情况下。在描述故事梗概时,我们依然好像上学时被点名回答概括课文大意那样,千言万语压在嘴边而不知从何讲起。最后往往凝聚成“这本书真的很好看了就知道!”这样一句略显苍白的安利话语。讲得再多不如翻开一页,那么就希望听到这期的大家尽情享受阅读吧!不仅在这一天,更在之后的每一天。祝福我们有更多好书可读,成长为正直勇敢的人。 ⌚️ 00:01:26  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解说疾病的人》 00:07:37 陀思妥耶夫斯基(Достоевский)《白痴》 00:23:23 匡灵秀(R. F. Kuang)《巴别塔》 00:28:25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语言与沉默》 00:38:17 金爱烂(김애란)《滔滔生活》 00:47:46 一些感想、分享和戏剧推荐 整理完时间线发现聊陀的时间真的太长了,但是这期本身不长,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在陀这里放弃收听 🎵 片头曲:《片刻永恒》——苏打绿 片尾曲:《Words》——The Real Group 间奏:《故事》——苏打绿 👀 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 196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在美国罗得岛长大。2000年凭借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获得普利策小说奖,成为普利策小说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Достоевский) 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1849年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宣布于1849年11月16日执行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的一刻被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癫痫症时常发作。1854年他终于得到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直到1858年升为少尉后他才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这十年的经历让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186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濒临破产,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两年后,他完成了小说《白痴》。1872年完成了《群魔》(又译《鬼》),1880年他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最后一部作品。 匡灵秀(R. F. Kuang) 1996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剑桥大学哲学硕士,牛津大学理学硕士,在耶鲁大学的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攻读博士。二十二岁凭借处女作震撼奇幻文坛,出道即入围星云奖、轨迹奖、世界奇幻奖等奖项。她的作品《巴别塔》荣获第58届美国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23年轨迹奖最佳奇幻长篇小说奖,2023年英国国家图书奖。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语言与沉默》的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 金爱烂(김애란) 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戏剧院戏剧创作专业,韩国作家。2003年以作品《不用敲的门》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优秀小说奖。该作品发表在2003年的《创作和批评》杂志,由此金爱兰开始了文坛活动。作品有小说集《爸爸,快跑!》、《唾沫》、《飞行云》,长篇小说《扑通扑通我的人生》等。擅长以独到的视角审视生活,其小说倾向于关注被边缘化的人物和事物。

    53 min
  4. 8 APR

    006.偶像:追星人的想象共同体

    💬 这是一期关于追星、关于偶像的泛泛而谈。泛泛并不是指我们的态度,而是在讨论中,我们深感这其中展现出的文化现象、文化心理实在是太多丰富、庞杂。我们谈论的内容,都展现在了时间线里,其中有很多仿佛暗号一般的词汇,而这只是极有限的剖面。 借用节目中我们讨论到的一个观点:人们会对遥远的、不可触摸的一个对象产生强烈的、执着的、利他的情感,或许正是因为遥远,才让人感到安全。这是一种不会被真实的摩擦而损伤到的亲密关系。 ⌚️ 00:00:40 什么是追星 00:05:50 什么是偶像 00:10:10 在娱乐行业中,偶像何以成为鄙视链最底端的角色? 00:17:05 由职业鄙视链延伸出:追偶像的粉丝何以成为舆论场里的“疯女人们”? 00:19:00 提问:会介意他人知道自己在追星吗? 00:24:14 人们可以理解杀人犯有苦衷,却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要追星? 00:30:20 观粉丝对偶像的生日应援有感:无私、利他、深受震撼 00:35:40 提问:会希望自己喜欢的偶像越来越红吗? 00:38:30  追星旅途上的难忘经历:普吉岛的海上抢票、首尔地铁上丢卡包、在异国萍水相逢的亲密 00:50:02 一些圈内黑话和文化现象的讨论 00:51:05 同人文 01:02:40 小卡 01:11:03 梦女 01:13:58 嬷嬷(重难点,附文字注释:嬷嬷,代指受腐唯,嗑cp的受唯粉,喜欢给自担拉攻,但因为是唯粉不是cp粉所以不会端水,一般还会拉踩攻方,俗称拉瓜踩瓜。一般来说嬷嬷会吃自担在右位三对以上cp。ps:右位-受;左位-攻) 01:20:24 泥塑 01:28:44 偶像塌房 01:40:00 提问:为什么会对遥远的而非切近的人产生如此浓厚的情感? 01:44:50 偶像是高飞的风筝,而总有一截线头攥在粉丝的集体想象中 🎵 片头曲:《片刻永恒》——苏打绿 片尾曲:《Super Star》——SHE 间奏:《Imaginary Friend (English Ver.)》——ITZY 《소용돌이 (漩涡)》——SEVENTEEN

    1h 47m
  5. 12 MAR

    005.20岁、50岁、80岁,女性都在写什么

    💬前言一年一度的国际“三八”妇女节刚刚过去,首先要祝贺所有的女性同胞们节日快乐!本次的话题也是围绕女性创作展开,我们选择了萧红、张爱玲和杨本芬分别在20岁、50岁和80岁写下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是如何写作,如何感受,如何生活的。她们也时刻提醒我们,创作不会囿于年龄、性别、环境以及偏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女性朋友在前方挥手。 萧红1911年生;秋园1914年生;张爱玲1920年生;杨本芬1940年生。我们仿佛从女性的笔、女性的文字、女性的人生看到了她们的历史,而不是他们的历史。 除了三部作品之外,我们也分享了对近期一些女性话题以及影视剧的看法,欢迎各位一同聊天!最后想说:祝愿女性同胞们不因为群体的宏大而失去对个人的关怀,也不因为个人的选择而失去对群体的信心。在国际妇女节来临的这一天,和之后的每一天,都祝愿大家勇敢快乐,自由生长。 这期节目的片尾曲《Battle Hymn of Women》中有一句反复提及的歌词:“That's why we‘re marching on”。在三月(March),我们庆祝妇女节;节庆之后,我们满怀斗志和希望地继续March on。 提示:最后三分钟涉及《还有明天》的关键情节剧透,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那么可以先停在这里。 ⌚️时间线 二十岁——萧红《生死场》 00:01:28 萧红其人与其书《生死场》简述 00:02:24 从鲁迅序言谈起,生死之下是女性入微的笔致 00:06:50 生育是女人的刑罚:金枝、五姑姑姐姐以及萧红的“文字空镜” 00:16:11 月英与王婆:生与死的意义在女性身上置换 00:22:02 历史浪潮中萧红坚持的女性创作立场 五十岁——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 00:27:22 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以及张爱玲50年代后创作 00:30:26 写作主题从爱情转向友情:女性之间的亲密与嫌隙 00:47:47 分支话题:以女性为主体的同人文创作 00:56:50 爱女是一种行为而非概念,兼谈房思琪事件舆论 1:09:52 拒绝任何“一个女人和她的若干男人”的叙事 八十岁——杨本芬《秋园》 1:12:55 杨本芬《秋园》:女性版《活着》不应该成为前缀 1:14:40 当厨房成为女性的创作环境 1:18:10 女性在生存面前总显得更加坚韧 1:27:00 文艺取材的潜在鄙视链:日常经验的价值 1:28:44 推荐《初步举证》与《知晓我姓名》:遭遇性侵后的女性 1:33:09 推荐《还有明天》(今歌发言有关键情节剧透) 音乐《片刻永恒》——苏打绿 《Savage Daughter》——Ekaterina Shelehova 《Battle Hymn of Women》——Besty Rose/Womansong Chorus

    1h 40m
  6. 24 FEB

    004.保持流动,就能继续穿越

    小马过海放假归来!经过了两周的上班毒打后,我们产出了这样一期有点延时的内容。 本期主要以《我用中文做了场梦》作为切入口,聊一聊文化交流与个人生活。这本书是从一位意大利人亚历的视角出发,展示了他的留学经历和生活体验。“文化交流”听起来是一个宏大的词汇,但它并非高悬于天边。在亚历的记叙里,一句对话、一个表情、一次出游,都堆叠起了交流的立方体。他的故事和我们的故事相似,充斥着兴奋,迷惑,犹豫和感动,我们之间竟如此紧密地相连。 发布这期内容时,小红书洋抖友人的热度已不像从前那么高涨。地球村的幻想潮汐来了又去,然而人们正是借助这一次次的潮水,得以在不同岛屿间流动和探索。正因为分裂常有,那些彼此理解和包容的时刻才愈显珍贵。我们衷心希望在生活中,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 时间线(待补充版) 00:00:46 一些前摇 00:02:20 亚历《我用中文做了场梦》:一个文化切口 00:14:16 明确的文化归属是必需的吗? 00:22:37 地球村的讨论 00:31:45 面对真实的人,是否会产生更多的同情 00:34:35 城市的不同风格:异质化抵抗标准化 00:46:35 强势文化的话语权:城市、文化、语言 00:57:55 旧事重提:洋抖迁徙和韩国人的在沪周末 01:03:50 在愈加分裂的世界,我们能做些什么:做具体的事 音乐 《片刻永恒》——苏打绿 《We Are The World》——Micheal Jackson

    1h 16m
  7. 21 JAN

    003.轻轻滑动,在现实与想象之间

    前言·关于本期内容 本期想聊聊几本有意思的小书,分别是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马可瓦尔多》、段义孚的《浪漫地理学》和胡里奥·科塔萨尔的《游戏的终结》。这三本书以其短小的篇幅、有趣的语言和平实的叙述成为我们本次选择的缘由。《浪漫地理学》看似是一部理论著作,但其实很简明易读,将文学文本、地理元素、社会通识等融于一体,并不生涩。《马可瓦尔多》和《游戏的终结》作为两本小说集,既有天马行空的畅想,也有贴近日常的真实。你既不会扎进地里,也不会到九霄云外,就这样在半空中自在游荡,已经很好。 在聊《马可瓦尔多》时,我们提到书中人物的“灵光一闪”像乐曲里的装饰音,是单调日常中一次轻快的偏离,趣味就由此产生。而短篇小说本身也如同真实生活中的装饰音,手指在书页上滑行如同拨动琴键,在每一个忙碌的间隙,仍能让我们游走在现实与想象之间。 这三本书篇幅都不长,且每篇都相对独立,是希望大家可以随意轻松取用,即使中间被打断也不会太过影响阅读进程。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祝愿听众朋友们能在这些有趣小书中获得快乐,尽情享受阅读和生活吧! 00:00:42 《马可瓦尔多》 00:06:10 《城里的蘑菇》 00:12:00 《消失在雪里的城市》 00:22:45 《长椅上的假期》 00:27:10 《在河水更蓝的地方》 00:32:25《月亮与GNAC》 00:39:12 《马可瓦尔多》的幽默、戏谑与喜剧性 00:49:10 《马可瓦尔多》的总结——一段小记和一段音乐 00:51:35 《浪漫地理学》——从两极化出发,但最终抵达开放 01:05:00 《游戏的终结》 01:05:53 《公园续幕》 01:08:55 《怪不得别人》 01:11:22 《南方高速》 01:14:35 《一朵黄花》 01:26:15 总结 ·关于谈到的作品 伊塔洛·卡尔维诺《马可瓦尔多》 段义孚《浪漫地理学》 胡里奥·科塔萨尔《游戏的终结》《南方高速》 金爱烂《三十岁》  ·关于音乐 《片刻永恒》——苏打绿 《D大调奏鸣曲》Hob.XVl:37 第一乐章——海顿 《圆》——AGA 《大人中》——卢广仲 《日光》——苏打绿

    1h 28m
  8. 31/12/2024

    002. 在冬天等待秋天真正到来,直到春天

    前言本期主题来源于最近朋友们的生活。我们邀请了Veve、Au子和阿糯三位朋友来分享自己的秋招经历。求职像是进入一条环形跑道,在不断的自我介绍和笔试面试之间轮回反复。从校园中走出,我们的所学、个人价值、期待和理想应该如何与社会的选拔和评判体系兼容?这是一个似乎有些无解的问题。 由于大家的专业和背景比较集中,我们的叙述肯定不能涵盖所有秋招的情况,也无意作为某种“代表”或者“案例”,只是进行个人分享。秋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也不想让这期的氛围过于悲情,更希望收听这期播客的朋友能够从中获得一点宽慰。 想一想,生活的很多重要节点都发生在秋天。新生入校、学年起步、结识朋友,还有迈进社会的初次尝试。这样看来,似乎秋天才是一切的开始。 2025年即将到来,祝愿收听本期节目的朋友们在新的一年中健康幸福,勇敢地找寻自己吧! 时间线00:02:34 到底什么是秋招?我们对秋招的认识从何而来 00:10:00 工作和专业的相关度如何 00:20:16 大家的工作选择倾向会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也可以先排除自己不想要的是什么。 00:37:50 企业招聘大厂化,笔试考公化——海笔是一场服从性测试 00:43:05 秋招与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山”,真的是我们想要去的地方吗?我们这样与悲剧类比,但是得到了非悲剧性的答案 01:04:28 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究竟是在讨论什么? 01:18:30 从一个原本被删除的论点展开:每个付出努力的青年人都应该被当作英雄 01:22:13 我们试图通过这期节目表达什么 音乐《片刻永恒》——苏打绿 《海边旅馆一夜》——Schoolgirl byebye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崔健 《清白之年》——朴树 《明天会更好》——群星

    1h 29m
  9. 30/11/2024

    001. 拿着一半陶片的读者,去和隐藏另一半陶片的___汇合

    前言 关于播客起源:一次偶然聊天时,我们彼此分享了最近在看的书。今歌提议:那就录一期播客吧!于是有了这个账号。淼鹅本来想取名叫“小马过河”,但是已被占用,所以干脆让小马走得更远一点。旅途体验如何,上路才可能知晓,just have a try! 关于本期内容:这次的选题来自我们最近读完的书,主要聊聊爱丽丝·门罗的《办公室》和韩江的《素食者》这两部小说,它们在工作场所与家庭环境的描写中,在简洁诙谐和内敛深刻的语言中,呈现出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在谈故事情节时,还穿插着主播们的个人经验,也聊到了新看的电影。 在女性主义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或许我们有时会因为各种声音和观点的存在而觉得“剪不断理还乱”,但仍然要多讨论,多在意,多感受。只有先被看到和听到,才有被梳理的可能。我们手中有着能做出选择的陶片,当它们因为共同的关注而汇合在一起时,新的游戏、新的规则、新的生态就会慢慢产生。 关于谈到的作品《快乐影子之舞》作者:艾丽斯·门罗 《素食者》作者:韩江 《阁楼上的疯女人》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古芭 《好东西》导演/编剧:邵艺辉 关于本期封面以上五位女性创作者的肖像集合,背后的“女”字仿佛伸展开的枝条,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成就的女性连结在一起。封面制作完成后,淼鹅评价道:“阡陌交通,一种桃花源。” 关于片尾曲来自朴树的《好好地》:都是她都是她都是她吧 / 把一切都交给她吧 / 自然得像植物 00:45 门罗事件 01:26 阅读《快乐影子之舞》的契机 05:18 门罗、韩江与女性主义作家:避免非黑即白的判断立场 11:39 《办公室》:女性的在场——空间与精神 18:24 门罗的细微之笔:以《办公室》开头为例 26:45 分享一个沉默时刻 33:43 《素食者》:女性以身体为武器 40:39 对女性身体两种“看” 48:38 父权权威下疯女人的形成 53:39 主体意识苏醒后的人生回溯 58:43 女性的连结——如同植物 1:04:19 文本内外的两种结合 1:11:34 标题题解

    1h 13m

About

Row your b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