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海

007.世界读书日老派选题:荐书、读书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借着这个日子,我们可汗大点兵式地推荐了一些书籍和剧作。

本期没有太多细致分析,只是简单讲述了一下大致情节和选择原因。比起之前的紧张准备,这期由于没有提纲,所以显得更轻松随意,不论是我们聊天的感觉还是发布的时间(随意得过了两天才发出来)。

不过“推荐”本身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在怀有期待的情况下。在描述故事梗概时,我们依然好像上学时被点名回答概括课文大意那样,千言万语压在嘴边而不知从何讲起。最后往往凝聚成“这本书真的很好看了就知道!”这样一句略显苍白的安利话语。讲得再多不如翻开一页,那么就希望听到这期的大家尽情享受阅读吧!不仅在这一天,更在之后的每一天。祝福我们有更多好书可读,成长为正直勇敢的人。

⌚️

00:01:26  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解说疾病的人》

00:07:37 陀思妥耶夫斯基(Достоевский)《白痴》

00:23:23 匡灵秀(R. F. Kuang)《巴别塔》

00:28:25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语言与沉默》

00:38:17 金爱烂(김애란)《滔滔生活》

00:47:46 一些感想、分享和戏剧推荐

整理完时间线发现聊陀的时间真的太长了,但是这期本身不长,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在陀这里放弃收听

🎵

片头曲:《片刻永恒》——苏打绿

片尾曲:《Words》——The Real Group

间奏:《故事》——苏打绿

👀

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

196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在美国罗得岛长大。2000年凭借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获得普利策小说奖,成为普利策小说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Достоевский)

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1849年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宣布于1849年11月16日执行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的一刻被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癫痫症时常发作。1854年他终于得到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直到1858年升为少尉后他才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这十年的经历让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186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濒临破产,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两年后,他完成了小说《白痴》。1872年完成了《群魔》(又译《鬼》),1880年他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最后一部作品。

匡灵秀(R. F. Kuang)

1996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剑桥大学哲学硕士,牛津大学理学硕士,在耶鲁大学的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攻读博士。二十二岁凭借处女作震撼奇幻文坛,出道即入围星云奖、轨迹奖、世界奇幻奖等奖项。她的作品《巴别塔》荣获第58届美国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23年轨迹奖最佳奇幻长篇小说奖,2023年英国国家图书奖。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熟谙英、法、德等数国语言与文化,执教于牛津、哈佛等著名高校。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语言与沉默》的核心议题是语言、文学批评与人道主义(及反人道主义)。其辑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但都共有一个根本的主题——语言的生命。

金爱烂(김애란)

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戏剧院戏剧创作专业,韩国作家。2003年以作品《不用敲的门》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优秀小说奖。该作品发表在2003年的《创作和批评》杂志,由此金爱兰开始了文坛活动。作品有小说集《爸爸,快跑!》、《唾沫》、《飞行云》,长篇小说《扑通扑通我的人生》等。擅长以独到的视角审视生活,其小说倾向于关注被边缘化的人物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