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介绍】
从亚里士多德的“技艺”到抖音算法,人类把石头磨成工具,也把工具磨成了自己。在这期节目里,我们用 3000 年思想史当 X 光,照进你掌心的那部“小玻璃”:它如何偷偷重写感知、民主、记忆,甚至“人”的定义。一段“技术—人性”的千年缠斗史,一次把哲学拉回到你掌心的听觉实验。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时间线】
00:40 引言
02:28 古典哲学
- 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形而上学》《工具论》——提出“技艺(techne)”与“自然(physis)”的区分。
13:22 17-18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新工具》(1620)——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判断力批判》(1790)——涉及技术与自然目的的关系。
- 黑格尔(G. W. F. Hegel):《哲学全书》(1817-1830,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论及工具、劳动与理性发展。
24:21 19世纪和20世纪的反思与批判
-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资本论》(1867-1894),《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强调技术、生产力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 奥尔特加·加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人及其技术》(1939)——技术是人类存在方式。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论技术问题》(1954,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提出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揭示世界的方式”。
- 雅克·埃吕尔(Jacques Ellul):《技术或20世纪的赌注》(1954),《技术社会》(1964)——强调技术自主性与技术决定论。
-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技术与文明》(1934)——技术史与文化史结合。
- 吉尔伯特·西蒙东(Gilbert Simondon):《技术物的存在方式》(1958)——强调技术物的个体化过程。
33:01 近现代技术哲学理论
- 唐·伊赫(Don Ihde):《技术与生活世界》(1979,Technics and Praxis),《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1993)——提出“后现象学”研究路径。
- 安德鲁·费因伯格(Andrew Feenberg):《技术的批判理论》(1991)——马克思主义与批判理论取向。
- 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我们从未现代过》(1991),《行动中的科学》(1987)——技术-社会的网络建构论(ANT)。
- 伯纳德·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技术与时间》系列(1994-2001)——论“技术即记忆”,强调技术与人类的共同进化。
41:22 综述
【片头片尾音乐】
看见星星的最后一晚(Feat.阿力普) - 羽果
【感谢】
特别感谢[AIGC开放社区]和[AI重塑世界]的大力支持,请听友及时订阅微信公众号,查看本播客的文字版内容。欢迎订阅本播客节目,本节目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均已上线。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10月26日 下午11:00 [UTC]
- 長度50 分鐘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