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望录

Withinlink

「贝望录」是一档由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Bessie李倩玲担任主持的谈话节目,展现媒体人、行销行业及企业管理者、创意人、创业者在应对当下技术革新与市场变化时的思考和行动。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2019年苹果播客「年度精选播客」及「年度最受欢迎新播客」。

  1. 23 小時前

    193. 从西贝翻车到“烟花炸山”,算法时代下的品牌如何应对营销修罗场?

    本期「贝望录」邀请到品牌咨询顾问李倩,与Bessie一起探讨当下最令人焦虑又无法回避的关键词:算法、流量与品牌。从“西贝罗永浩冲突”到“烟花炸山事件”,从大V与品牌的爱恨纠葛到企业家频频登上热搜的戏码,主播和嘉宾从自己的经验和视角试着找到为什么一场看似完美的营销活动,却能瞬间引爆负面情绪的原因在哪里?在人人手握放大镜的时代,算法又是如何将被压抑的情绪无限放大?节目中,两位不仅追溯了营销从“慢活年代”到“算法时代”的巨大转折,也讨论了品牌与营销的本质差别:是追求“最闪的烟花”,还是建立长久的“人心共鸣”?嘉宾李倩还提到,“品牌是富则兼济天下的产物”,而营销人在当下更需要培养“高敏感、高共情”的能力,才能避免踩坑。节目还谈到“老板IP”的困境:在中国企业尚未完成专业体系搭建时,贸然把老板推出去,是发光还是自毁?面对算法放大的风险,企业需要的究竟是真实的外脑,还是情绪安抚?本期节目主播和嘉宾借着最近的营销热点话题聊到很多犀利的品牌观察、和扎心的行业真相,希望在流量和算法裹挟的时代,我们能不忘品牌初心。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李倩 品牌专家,“李倩说品牌”公众号作者,添梯品牌咨询创始人 小红书:李倩说品牌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本期内容提要】 [03:33]“算法不仁,以所有人为刍狗” [07:30]“烟花炸山”事件为何让网友集体不适? [12:41]品牌人需要的也许不是更多创意,而是高敏感和共情能力 [18:37]成名品牌的自洽文化,反而可能导致脆弱 [21:21]“黑红也是红”?营销与品牌的混淆会造成更多的危机 [29:33]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网民带着放大镜看世界 [36:14]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流量的质量时代来临 [42:01]生存还是品牌?创业者的高频两难 [47:02]富则兼济天下,内心不富足的企业做不好品牌 [56:30]甲方乙方还是“客户爸爸”?外脑说真话的价值 [01:01:20]老板IP的风险 [01:08:18]没有体系支撑的IP,等于用老板肉身去堵枪眼 [01:13:30]面对质疑,品牌要是试着退回到把公众人物当「人」 [01:17:29]公众人物与流量权利、社会责任感 [01:23:40]在算法裹挟下,品牌、营销与企业管理者的挑战 【后期制作】 Jea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1 小時 30 分鐘
  2. 9月24日

    海外商业观察丨从微信群代购到书店主理人:我在汉堡开了一家“不务正业”的中文书店

    在德国汉堡,有一家特别的中文书店,名字叫「卜卜书斋」。Isaac的故事从广州出发,因家庭关系来到德国求学,辗转进入汉莎航空和安联保险,从职场打拼到折腾副业——他把运营一家中文书店作为“自讨苦吃”的副业,却也做成了一个在海外华人社区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这一切的起点是疫情期间考PMP证书时买中文教材的困难,于是他从微信群代购起步,逐渐探索出独立站、柏林快闪店,再到如今汉堡的“复合式文化空间”。卜卜书斋不只是书店,还有咖啡、相机冲洗、电影放映和读书会,承载着社区交流与文化安放。节目中,Isaac坦言书店是他在正职工作之外的“放松项目”,但同时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从B2C零售到B2B大宗采购,他不断试错、调整,把“爱好”变成一门能自我造血的生意,与此同时Isaac也在思考如何平衡稳定的职业发展和理想主义的坚持。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Isaac 卜卜书斋主理人 小红书:卜卜书斋bóbó books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本期内容提要】 [01:01]从广州到汉堡,因缘际会的留学与职场起点 [03:06]误打误撞进汉莎航空:供应链优化的“开门红” [07:48]疫情下的裸辞与职场转型,进入安联保险 [13:10]失业时的“副业灵感”:中文书店的萌芽 [17:50]为什么不卖童书? [20:32]柏林快闪书店:试错、亏钱决定解散团队 [27:48]从微信群代购到独立站 [33:24]B2B与B2C双轨模式:书店的战略升级 [39:28]正职+副业:如何平衡大厂工作与书店运营 [46:25]柏林分店在路上 [55:13]我的未来规划 [59:59]创业?副业?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安放 【后期制作】 Jea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1 小時 10 分鐘
  3. 9月17日

    东观西望丨3. 垃圾分类有多难?聊聊日本的“极致细致”和英国的“随性摆烂”

    这一期「东观西望」我们把话题转向了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却能照见社会文化差异的议题——垃圾分类。英国的垃圾分类看似制度齐全,但实际执行常常“摆烂”:居民理解度低,分类效果有限,甚至出现过在垃圾桶里安装“监控器”的奇葩操作。而在日本,垃圾分类则到了“变态细致”的程度:从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分类手册,到新居民参加说明会、甚至要通过分类考试;错误丢弃会被贴上“红色不及格标签”,社死感十足。节目中Bessie和美兰还聊到日本街头几乎看不到垃圾桶的原因、邻里间轮流管理垃圾点的社区责任实例,以及垃圾分类如何推动了日本二手店文化和品牌设计的变化。日本的细致、英国的随性,也许正好折射出两种社会在规则与自由之间的不同选择。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主播】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蒋美兰 前数字营销公司「费芮互动」创始人、前电通集团合伙人,现定居日本的零售科技观察者 【本期内容提要】 [01:08]英国垃圾分类冷知识:一年 130 亿个饮料罐,垃圾桶里还有“监听器”[02:30]在日本,如果没有通过垃圾分类考试也许就租不到房子[03:54]在日本丢错垃圾,会被贴“红色不及格标签”[05:50]英国的掩埋税与30年的垃圾分类历史[08:34]日本2000年开始全国统一分类,守规矩成社会责任[12:25]日本的手册规定:瓶子要拆盖、油要吸干、树叶要剪短[14:13]日本的大型垃圾处理规则[19:36]邻里轮流管理垃圾桶,是日本社区责任感的重要体现[27:48]为什么日本街头没有垃圾桶?[33:24]垃圾分类推动二手店与商品设计的繁荣[39:18]英国计划2027年实施饮料瓶“押金返还”制度[44:30]给旅行者的提醒:Airbnb住客一定要先研究垃圾手册 【后期制作】 Jea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收看方式】 B站:贝望录播客官方账号 小红书:李倩玲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47 分鐘
  4. 9月12日

    191. 英伦奇葩说丨一座桥的“无限期封闭”让全镇人开始开车绕圈圈

    本期节目主播Bessie带来一座苏格兰小镇的“交通奇闻”:主干道上的百年老桥,在2025年3月21日晚上,毫无预警地被无限期封闭,全镇居民出行瞬间多绕近9英里。Bessie从桥的150年历史说起——从铁质拱桥到钢筋混凝土,从早期限重到2024年的紧急检测,再到2025年骤降限重与彻底关闭,背后是地方议会数十年的拖延与失职。这座桥的关闭迅速演变为一场社会缩影:商会的紧急会议、村民的愤怒、以及议会派出的“年迈轮椅代表+聋哑代表”的奇葩组合,让沟通大会仿佛一场黑色喜剧。与此同时,修复或重建的巨额费用在地方议会和苏格兰政府之间来回推诿,桥的命运依旧悬而未决。一座桥,浓缩了英式工程的迟缓、治理的尴尬,也道出了日常生活的无奈与一丝荒诞。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本期内容提要】 [00:12]小镇唯一的主干道桥被突然无限期封闭[01:20]这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老桥[02:29]1970年代起就已经老化的一座桥[04:46]2024年又再度检测出严重问题[05:55]桥墩石块掉落安全出现巨大隐患,所以彻底封桥[06:46]对小镇交通、商业的巨大影响[07:49]召开商会紧急会议[08:37]沟通大会的“奇观“[10:54]年轻的翻译小哥[12:05]数十年的拖延导致修复费用暴涨[12:55]巨额重建费用,议会与政府互相推诿[14:23]商业”奇才“开始用高尔夫球车做代购 [15:45]对比上海桥梁的应急方案[17:25]听众留言精选 【后期制作】 Jea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29 分鐘
  5. 9月3日

    190.Thaden’s Journey: From Sketch to Emily in Paris

    In this episode, Bessie sits down in Zurich with Kristina Thaden, founder and designer of Thaden, the luxury handbag brand that has already captur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 including a starring role in Emily in Paris. From her early years as an artist and radio host in Germany to founding a brand that embodies “luxury without heritage,” Kristina shares the inspirations, risks, and resilience that shaped her journey. We explore the philosophy behind Thaden’s sculptural “wearable art” handbags, the challenges of producing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luxury sector, and how Kristina is redefining modern luxury through craftsmanship, authenticity, and narrative. From collaborations in China and Italy to being proudly “Made in Romania,” Kristina reveals the global network behind her designs — and why she believes “every legend has its beginning.” Whether you are a fashion lover, aspiring entrepreneur, or simply curious abou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business, Kristina’s story is a powerful reminder that creativity, persistence, and courage can build timeless brands. Key Highlights From Artist to Entrepreneur:  Kristina’s unconventional path  from a 14-year-old radio speaker, musician, and choreographer to chose to launch her own luxury brand at 40. The Birth of Thaden:  How a sketch evolved into the sculptural signature bag “The Whole” and why Kristina views her creations as frozen movement — wearable works of art. Luxury Without Heritage:  Building a young brand in a field dominated by century-old maisons, and why Kristina embraces the bold belief that “every legend has its beginning.” Crafting Across Borders: Insights into her cross-border production journey — from China’s metal artisans to Italy’s heritage workshops, and ultimately to her current partners in Romania. Pop Culture Meets Luxury: How Thaden bags landed in Emily in Paris, what that visibility means for a young luxury brand, and the opportunities/risks of pop culture exposure. New Luxury Values: Transparency with clients, wearable art as timeless sustainability, and why Kristina believes luxury should be about connection, not just exclusivity. Creativity as Fluid: Kristina's belief that creativity is like water, constantly flowing and not limited to one medium, leading her to explore jewelry, fashion, and furniture design in addition to handbags.  The Whole Bag The Little Rocket Bag  The Love Curve Bag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Kristina Thaden Founder,THADEN Thaden.ch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后期制作】  Jean(播客公社)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1 小時 16 分鐘
  6. 8月27日

    东观西望丨2. “茶”东西:从下午茶到茶道,看英日茶文化的仪式感

    这一集,我们把酒杯换成了茶杯!英国的下午茶、女王的伯爵茶 VS 日本的抹茶、便利店茶饮——看似优雅或随手,其实背后都暗藏了小心思。本期节目Bessie和美兰从茶文化的冷知识聊起:英国人喝茶时“先加奶还是先加茶”居然是阶级符号?女王最钟爱的伯爵茶必须是60度?日本茶为何在全球最出名的却是抹茶,而不是煎茶或玉露?甚至便利店里的瓶装茶才是日本茶消费的主流?两位主播还聊到英国茶文化如何由王室推动,演变出华丽的下午茶传统;而日本则将茶从僧侣养生延伸至茶道,融入“和敬清寂”的哲思。从丽池酒店的着装风波,到茶室里跪着低头入席的平等礼仪,从精致的英式茶具到日本便利店的茶饮文化,一杯茶,不止能解渴,更能照出东西方社会的仪式感与生活方式。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主播】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蒋美兰 前数字营销公司「费芮互动」创始人、前电通集团合伙人,现定居日本的零售科技观察者 【本期内容提要】 [00:46]英国茶冷知识:先加奶还是先加茶,原来是阶级之分 [02:25]女王钟爱的伯爵茶,温度也有要求 [02:52]日本人的困惑是为什么全世界只认抹茶 [05:24]英国茶历史: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公主的“嫁妆” [08:12]日本茶的历史:从唐朝僧侣带回的点茶法到茶道雏形 [11:29]英国茶的品牌鄙视链 vs 日本便利店瓶装茶帝国 [19:27]仪式感对比:丽池酒店的下午茶 vs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 [30:07]茶具与身份:英国人看茶具认身份,日本人则靠茶道见修养 [36:19]年轻人茶饮趋势:英国的气泡茶与珍珠奶茶,日本的冷泡茶与抹茶甜点[42:41]茶文化的传承与未来 【后期制作】 Jea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45 分鐘
  7. 8月20日

    189. 从中国工厂到全球客厅:科沃斯如何卖出1000美金的信任?

    中国品牌出海,到底怎样才能从“卖货”走向“品牌”?本期「贝望录」,Bessie对话科沃斯全球品牌与营销副总裁 Johnny一起来聊一聊这家1998年成立的机器人公司,如何从“扫地机器人”这一高门槛、高信任度的新品类出发,凭借长期主义思维与体系化打法在全球市场建立品牌信任、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蜕变,完成从“Made in China”到“Loved by the World”的品牌跃升。 扫地机器人不是快消品,而是高客单价、高信任度的“高投入决策”产品。科沃斯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为一台近千美元的机器买单?从激光导航的技术突破,到电商与线下并举的渠道布局;从亚马逊生态的深度合作,到本地文化融合的内容打法;从总部统一的品牌表达,到在地化的灵活创意,嘉宾Johnny 带来了一份实践中的“品牌国际化教科书”。 品牌建设从来不是广告部的事,而是产品、渠道、内容和团队共同完成的长期主义表达。在出海越来越“内卷”的今天,科沃斯的故事或许能给所有走向全球的中国品牌一些启发。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Johnny Zhu 科沃斯机器人全球品牌及营销副总裁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跨海电波」@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远洋出海风浪大,先别慌!能听见电波,你就能靠岸。」,欢迎关注由亚马逊广告出品的出海商业观察类播客「跨海电波」,更多精彩的节目期待你的收听。 【本期内容提要】 [01:40] 嘉宾从外企到科沃斯的转身 [04:40] 2012年科沃斯已经出海到美国、德国 [07:20] 品牌不是广告砸出来的,产品才是基石 [10:11] 激光导航扫地机器人成为了行业口碑的转折点 [13:10] 不只是展会,要体系化传播 [16:24] 搜索行为是品牌认知的真实指标 [19:38] 国内的“标签投放” vs. 海外的“搜索逻辑” [22:17] 海外消费者最爱“拆机评测”? [27:53] 百花齐放的内容与统一的品牌表达 [33:46] 配置专门的团队与亚马逊平台进行深度合作 [39:42] 迷你版地宝是产品本地化策略下的经典案例 [46:45] 不同国家不同市场要既有分权又有集中管理 [54:16] 高客单价产品为什么需要长期品牌建设? [01:02:00] 忠诚度是品牌的真价值 [01:08:52] 出海,中国品牌是最好的背书 【后期制作】 Jea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1 小時 19 分鐘
  8. 8月15日

    188. 英伦奇葩说丨伦敦地铁为啥吵到耳聋、贵到肉疼、还没有信号

    每一个体验过伦敦地铁的人似乎都有话要说,本期节目Bessie就融合了自己的体验对这条世界最古老的地铁进行了辣评~从1863年运行至今,依旧保留着“复古”的噪音、车厢和无信号体验的伦敦地铁是不是只是偶尔让人“恨的牙痒痒”?不,伦敦地铁的吵,能吵到你的iWatch发健康警告;贵,贵到单程票价可买半顿中餐;老,老到隧道尺寸卡住了换车厢的梦想。主播Bessie在节目中一边科普地铁历史、票价、线路趣闻,一边调研了它老旧不改的多重原因:比如隧道限制、预算长期吃紧、政绩优先、施工时间受限……以及英式“能用就别修”的佛系哲学。除了这些,还有分享很多冷知识——logo的命名故事、“Tube”绰号的由来、深浅隧道的挖法差别等等。听完本期节目,你大概会理解,为什么伦敦人习惯在地铁上戴耳塞、看纸书,并不是文艺那么简单~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本期内容提要】 [00:12]iWatch提示您伦敦地铁噪音已伤耳[01:59]1986年全球收条地铁诞生,顺便也埋下了今日的坑[04:23]伦敦 vs. 上海的路网对比[05:25]地铁票价贵到让你爱上居家办公[08:00]维多利亚线噪音峰值直逼电锯[11:52]隧道小到新车厢塞不进[13:35]TFL财务常年紧绷,换车计划胎死腹中[16:57]政客只爱建设新线路,不爱修旧车[18:26]十年承诺落在纸面,如今依然是“not spot”[22:34]澳洲BAI接手通信,结果一样慢动作[25:10]Roundel与专属字体的八卦[27:36]Tube绰号的来历与隧道深浅差别 [31:30]听众留言精选 【后期制作】 Jea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37 分鐘
3.8
(滿分 5 顆星)
21 則評分

簡介

「贝望录」是一档由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Bessie李倩玲担任主持的谈话节目,展现媒体人、行销行业及企业管理者、创意人、创业者在应对当下技术革新与市场变化时的思考和行动。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2019年苹果播客「年度精选播客」及「年度最受欢迎新播客」。

「JustPod」的更多內容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