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 夏志誠主教3分鐘默想

YouthBoilingPoint沸點- 香港天主教青年媒體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1. 9月20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6條:「聖堂內部有那些特殊的地方?」】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 小時前

    9月20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6條:「聖堂內部有那些特殊的地方?」】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46條,問題是:「聖堂內部有那些特殊的地方?」 首先,我們要抓住那個重心——「聖堂是祈禱之所」,所以聖堂裡特別地方,全部都要跟祈禱有關。否則,等於沒意思。聖堂不應該有那些與祈禱無關的地方,所有聖堂的空間都必須與祈禱有關,幫助我們的祈禱。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祭台。為什麼?因為祭台是我們朝拜天主、欽崇天主父的地方,尤其是天主父,經過耶穌基督在祭台上。祭台就是耶穌基督,是祂的身體,盛載著恩寵。在上面祝聖聖體聖血,我們要圍繞祭台,一起舉心向上。 因此祭台為人而言,是我們聚會的中心,圍繞祭台;也代表著我們走向天父的階梯,耶穌就是這個階梯、這個祭台,祂就是中保。 除此之外,就是聖體櫃。聖體櫃是放置聖體的地方,耶穌基督親臨的所在。所以剛才說祭台代表聖父,聖體櫃則代表聖子。 接著大家很容易會想:聖神在哪裡呢?就是聖油。以往我們不太重視聖油放在哪裡,現在越來越多聖堂,特別是新落成的聖堂,都會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安放聖油,在那裡表達聖神的臨在,有至聖聖油、慕道者聖油等等。 聖父、聖子、聖神之外,團體聚會當中最重要的位置,若說主教座堂,首先就是主教的位置。主教座堂的外文是Cathedral,來自拉丁文Cathedra,表示「座位」。主教座席是主教教導的地方,不能隨便坐下。我們在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就有這個位置,大家可以看到。 而每個聖堂有主禮的位置,主禮就坐在那裡,位於中央位置,大家可以看到,那就是主家席。 接著是讀經台,因為這裡是聖言、天主的聖言所在。 洗禮池通常設置於聖堂入口,提醒我們,也象徵著我們每一個人通過聖洗聖事進入教會。 還有告解亭(室),我們辦修和的地方。在那裡,我們離開了天主也好,跌倒了也好,都可以重新起來。 所有這些特別的地方,都跟祈禱有關。 各位兄弟姐妹,當我們去到聖堂的時候,時時記得看到這些地方,要提醒我們這些意義。好了,今天的聖經金句來自《若望福音》第2章17節,也就是耶穌潔淨聖殿後所說的話。祂說:「我對你殿宇所懷的熱忱,把我耗盡」——《若望福音》第2章17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6條:聖堂內部有那些特殊的地方?//有:祭台、聖體櫃、保存聖化聖油和其他聖油的地方、主教座位(cathedra)或司鐸的座位、讀經台、洗禮池、告解亭(室)。//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2. 9月1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5條:「聖堂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1 天前

    9月19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5條:「聖堂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45條,問題是:「聖堂是甚麼?」 上一條提到我們的禮儀和祈禱,其實是以心神以真理為本,所以不一定需要特別的地方。但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在主日需要有一個地方,於是有了聖堂。 那到底是什麼地方呢?按照耶穌的教導,聖堂首先是「祈禱之所」。猶記得耶穌潔淨聖殿,趕走那些在聖殿裡買賣的商人,祂說:「我的殿宇應是祈禱之所」,就是說這個地方是與天主交往的地方,我們將我們的需要、期盼、讚美與感恩向天主傾訴。 天主在這個地方聆聽我們、指導我們、光照我們,然後祝福並派遣我們,這一切都發生在聖堂裡。 我比較喜歡用「聖堂」這個詞,多於「教堂」,為什麼?因為「教堂」好像是宗教裡的一個大堂,但「聖堂」不是這樣。聖堂雖然也是一個堂,但它是神聖的、不一樣的,這種感覺很不同。 對不起,我作為天主教徒有些偏見,因為聖堂裡有聖體,感覺完全不一樣。有聖體真實臨在,感覺就是:咦?祂就在這裡,天主就在這裡。進入聖堂,有一個祈禱的方向,這使我更容易修心,更容易安靜下來。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可以看到聖堂的設計跟廟宇不同。廟宇裡的人並非到達神的地方,那些神像就在大雄寶殿裡,但人是在外面向神祈求、獻香、求籤,人神之間有距離。這是廟宇的特點。 然而聖堂不是這樣。人坐在聖堂裡,與天主同在。聖堂的禮儀的空間,讓我們看到信仰的表達──天人合一,天主與我們同在。甚至我們領受聖體聖血,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這是非常不同的體驗。 所以聖堂就是我們「舉行感恩祭及朝拜真實臨在聖體櫃內的基督」的地方。讓我們每一次去聖堂,都帶著0心向上的心情,以心神以真理來朝拜父。 為什麼?因為按照耶穌所說,「我的殿宇應是祈禱之所」。來自《路加福音》第19章46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5條:聖堂是甚麼?//聖堂是天主的家,象徴在這地方生活的教會及天上的家。聖堂是祈禱之所,教會尤其在那裡舉行感恩祭及朝拜真實臨在聖體櫃內的基督。//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3. 9月1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4條:「教會是否需要地方來舉行禮儀慶典?」】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2 天前

    9月18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4條:「教會是否需要地方來舉行禮儀慶典?」】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44條,問題是:「教會是否需要地方來舉行禮儀慶典?」 關於地方和禮儀的關係,其實在耶穌的時候已經有人問過。就是那個撒瑪黎雅婦人在井邊問耶穌,她說:「我們的祖先一向在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們(猶太人)卻說:應該朝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若4:5-26)那究竟在哪裡?耶穌當時已回答她說:「時候要到,且現在就是。」藉著耶穌,從今以後,因為以前的聖殿是很重要的,唯一朝拜天主的地方就是聖殿。但耶穌說,從今以後,因著祂,所有朝拜的人要「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亦即是說用心和真正的動機。 所以「基督是真正的天主聖殿」。我們之前曾提及,我們的祈禱是通過耶穌到天父那裡,祂是我們唯一的中保。所以從負面來說,其實不需要一個具體的地方、一個聖殿,我們信者──通過耶穌信靠天主的人,無論是個別的還是團體一起相聚的地方,就是祈禱的地方。「不局限於特定的地方」。 但反過來說,我們是人,我們有肉身,我們住在某個地方,需要聚會。比如附近的區域找個地方,大家方便聚會、祈禱、唱歌,那就需要一個地方。但當中要時時保持一種張力:沒錯,我們需要一個地方,所謂的聖堂,在那裡共聚、舉行禮儀。但是別把它偶像化,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我非得去那裡祈禱,我的祈禱才有效,天主才會聽我;我在別處祈禱就不行。這是不對的。 甚或忽略了、忘記了,天主是看我們的心,而不是看我們去了哪個地方,或者作了什麼行動。怎樣舉手、怎樣合手、怎樣低頭、怎樣跪下,貌似虔誠……天父便會更加聆聽我的禱告,完全不是這回事。 要記得耶穌的教導,祂說從今以後:「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來自《若望福音》第4章24節:「真正朝拜的人,將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4條:教會是否需要地方來舉行禮儀慶典?//新約「以心神和真理」(若4:24)的敬禮,並不局限於特定的地方,因為基督是真正的天主聖殿,藉著祂,並在聖神的推動下,基督信徒和整個教會都成了生活的天主聖殿。可是,世上的天主子民需要場地,好讓信友團體能聚集一起舉行禮儀。//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4. 9月1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3條:「時辰頌禱禮(日課)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3 天前

    9月17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3條:「時辰頌禱禮(日課)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43條,問題是:「時辰頌禱禮(日課)是甚麼?」 日課的意思即每天要做的功課,英文譯作 "office",好像是回辦公室,每天的辦公 "office",但「日課」這是通俗的叫法。 稱作「時辰頌禱禮」會更加合適,雖然較為冗贅,但其含意就是以祈禱「聖化每日的所有時辰(這一天)」,每日如此。這就是「時神眾討禮」。 它「是教會的公共和團體祈禱」,最典型的就是在修院裡的一班修道人對唱、對念,在固定的時間讚美天主,這就是「時辰頌禱禮」。那麼,可否個人自己頌禱?可以,尤其現在手機很方便。但我們要有這個信念:我以這個祈禱──不屬於我自己的──作為教會的祈禱。雖然其他人也是個別的,或是個別的,或是團體的,不知實際何時,但一概在早上。 譬如日本或者韓國比我們早一點,他們便以這個早禱;到了我們香港,一小時後也以同樣的祈禱,於是周而復始,整個世界、整個地球,不斷地讚美天主。有這樣一個廣闊的意思,這樣深的意思。 說到「時辰」,即多少時辰?按照《聖詠》記載就是一天七次祈禱。現在一些嚴格的隱修院,例如香港的大嶼山熙篤會、赤柱聖衣會、南丫島嘉勒會,他們都行七次祈禱。 何謂七次呢? - 有最重要的「早禱」、「晚禱」 :按太陽日出──早上;日落黃昏──晚上,兩大支柱。 - 日間的祈禱:上午、中午、下午三次,加上早晚那兩次,一共五次。 「夜禱」:臨入睡前。 - 「誦讀」:讀一些長篇幅的聖經,還有「誦讀教父和靈修導師的作品」──一天任何時間也可以讀。 所以合起來共七次。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的聖經金句來自《聖詠》第119篇,這是最長的一篇聖詠,第164節: 「我一日要讚美你七次。」 我覺得這句非常合適,作為今日的聖經金句。好,我再讀一次: 「我一日要讚美你七次。」 ——《聖詠》119篇164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3條:時辰頌禱禮(日課)是甚麼?//時辰頌禱禮是教會的公共和團體祈禱,是基督偕同祂的奧體—教會的祈禱。我們在感恩祭中所慶祝的基督奧跡,透過時辰頌禱禮聖化每日的所有時辰。時辰頌禱禮主要由聖詠和其他聖經章節所組成,並誦讀教父和靈修導師的作品。//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5. 9月16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2條:「禮儀年有甚麼功能?」】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4 天前

    9月16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2條:「禮儀年有甚麼功能?」】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42條,問題是:「禮儀年有甚麼功能?」 禮儀年是周而復始的,每年都如是。最長的時期是「常年期」,共34個主日。另外,還有聖誕節前的「將臨期」、聖誕和聖誕節之後的「聖誕期」、聖周前的「四旬期」、聖周以後有「復活期」,主要就是這幾個大的時期。 這些時期有何作用?其實是圍繞著耶穌基督,圍繞著祂豐富的一生。祂整個生命是一個奧蹟,從祂的誕生開始——聖誕節,然後獻於聖殿(獻主節)、耶穌受洗(主受洗節)、顯聖容、死而復活的聖周……甚至直到祂的再來,也有相應的第34主日──常年期的最後一主日,就是基督君王節,慶祝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要成為君王。 即整個禮儀年皆以耶穌為我們的重心。除了耶穌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著耶穌使生命得以圓滿的眾聖者,我們也會為他們慶祝。但是「慶死不慶生」,因為他們離開這世界之時,就是在天上的誕生之日,所以可謂慶祝他們的死忌,即他們離世那天,就是他們在天上的誕生日,也是他們的慶日。 不過除了聖母和若翰洗者,因為他們充滿恩寵,若翰洗者甚至在母親的肚子裡已經跳起來(路1:41)。聖母固然是,而1是眾聖者當中,最多紀念日與慶日的。大家可以數一數,因為她與耶穌的親密,以及能夠參與救恩歷史的程度。 而其他的聖人也是幫助我們:一方面紀念他們,另一方面也是請他們為我們代禱,好讓我們能夠如同他們一樣,為基督而死,為基督而活。 好了,今天給大家的聖經金句,想起這一句,來自《希伯來書》第12章第2節。說什麼呢?很有趣,前一節說「我們既有如此眾多如雲的證人,圍繞着我們」,但因著眾聖人幫助,所以我們的「雙目常注視着耶穌」。 我覺得這金句實在很能夠表達禮儀年的精神──我們的「雙目常注視着耶穌」,但也有其他聖人「圍繞着我們」,這些「如雲的證人」為我們作見證,幫助我們走向耶穌,在現世、今世 「雙目常注視着耶穌」——《希伯來書》第12章第2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2條:禮儀年有甚麼功能?//教會在禮儀年內,慶祝基督的全部奧跡,從祂的降生成人,直到祂光榮的再度來臨。教會在特定日子上,以特殊的孝愛,敬禮天主之母榮福瑪利亞,並紀念那些曾為基督而生活,與祂同受苦難、同享光榮的聖人。//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6. 9月1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1條:「禮儀時令的中心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5 天前

    9月15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1條:「禮儀時令的中心是甚麼?」】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41條,問題是:「禮儀時令的中心是甚麼?」 所謂的禮儀時令,就是時間、時日、日子等的安排。那麼中心是什麼呢?當然是主日,因為跟我們信仰有關。 我們信仰的中心就是主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整個信仰從那裡開始,都是奠基於這一點。這不是只是說耶穌講好的道理,顯奇蹟,便是我們信仰的基礎。不,而是祂的死而復活。 為何主日這麼重要?並非因為教會規定這一天必須要參與彌撒,反之,是因為信仰本以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為中心、為基礎。所以每個主日,「一周的第一天」(瑪28:1),重新開始的這一天,即第八天。七天就是一星期的圓滿,第八天就是重新開始,不斷開始。我們為何都要參與彌撒,要與兄弟姊妹共聚,一起慶祝?慶祝什麼?就是慶祝我們信仰當中最重要的這件事。 因此,整個禮儀年的高峰,也就是耶穌的復活──聖周,尤其是三日慶典,慶祝耶穌的死而復活:聖周四《主的晚餐》、聖周五的《救主受難紀念》(口誤)、聖周六的《復活慶典》由守夜開始(逾越節守夜禮)。這三天非常重要,是教會一年裡最重要的三日禮儀。 故此,我們的洗禮聖事(聖洗聖事),都會盡量安排在復活節,就是要慶祝、要表達出這份信仰的核心和高峰。 各位兄弟姊妹,既然我們認清了這一點,我們每個主日就都要懷著喜樂的心,去參與主日的感恩聖祭,與兄弟姊妹共融合一;另外也要參與聖周的三日慶典。我知道有不少人也有參加,實在地經過禮儀與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經驗,是特別不同的。每一年重申我們信仰的這個基本核心。 今天跟邀請大家背誦的聖經金句很簡單,就是門徒在耶穌死而復活之後,祂顯現給他們的體會: 「主真復活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主真復活了!」我們在主日慶祝的、在聖周所慶祝的,就是「主真復活了!」來自《路加福音》第24章34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1條:禮儀時令的中心是甚麼?//主日是禮儀時令的中心,是整個禮儀年的基礎與核心,它以每年的逾越節(慶節中的慶節)為高峰。//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7. 9月13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0條:「聖像有甚麼目的?」】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9月12日

    9月13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0條:「聖像有甚麼目的?」】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40條,問題是:「聖像有甚麼目的?」這個問題其實是指禮儀裡。 首先從負面來說,這是聖像而非偶像。為什麼呢?舊約中的記述十分清楚,《十誡》第一條說不可以為天主造像(出20:4)。因為天主無形無象,當然不可以為祂造像。 但是今天的天主教會豈不是有很多像?這些都不是天主的像,這是耶穌基督的聖像。首先是祂最重要的像,祂降生成人,是有形、有樣貌的,所以可以造像。然後,歷代的聖人,他們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為何不可以有模樣呢?此其一。 當然,我們不可以以這些像取代天主,自以為:我家有這個像,沒事了!家宅幸福,大家不會病了,沒有病痛了!這樣就不行了,把像偶像化是不對的。 回應這個問題:這些聖像在禮儀中有何目的?耶穌基督,乃至眾聖人的聖像。眾聖人其實也都歸於耶穌基督身上基,就是基督在這些聖人的生命中,如何透過他們的生命彰顯,「表達基督在眾聖者身上受到光榮」。當看到這些歷代聖人,就如看到耶穌基督如何影響他們的生命,提升了他們的生命,於那個時代發出光華。從而激勵我們,且滋養我們。我們今天如何效法這些聖人,效法耶穌基督。 然後,不只是效法,效法有點久遠,他們作的榜樣不知道在多少世紀以前。同時,我們也可以向他們祈禱。這些聖人便提醒了我們……我不是向聖像祈禱,而是向聖像所象徵的那個人祈禱。他們不是死了,他們是在天主的懷抱裡。 若這些聖人尚在生,我也會請他們為我祈禱。別說聖人,我們基督徒的兄弟姊妹,若我有病痛之時,也會請他們為我祈禱:「我最近焦頭爛額。」如果我知道你已成為聖人,我豈會不請你為我祈禱呢?實在說不過去。 所以,這些聖像透過聖人的言行提醒我們。譬如我的會祖聖方濟各。看看他,既弱小、貧窮、甚至病重,但仍然用他的生命,直至最後一刻,去光榮天主。從這個聖像表達出來,每當我看見他的聖像時,我便立志要效法他,同時請他為我祈禱、為我轉禱。於是有一個現時性:現在我透過他得到天主的助佑。 無怪乎《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我們,也想大家背誦這聖經金句:「我們既有如此眾多如雲的證人」──《希伯來書》第12章第1節。或者我們可以縮短成:「我們有眾多眾多如雲的證人。」各位兄弟姊妹,這些證人告訴我們:學習耶穌基督,生活如同耶穌基督是可能的。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40條:聖像有甚麼目的?//基督聖像,在禮儀所用聖像中,是最重要的。其他描繪聖母和聖人的聖像,表達基督在眾聖者身上受到光榮。聖像把聖經藉言語所傳達的同一福音訊息宣布出來,並有助於喚醒和滋養信友的信德。//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4 分鐘
  8. 9月1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9條:「歌詠和音樂在禮儀慶典中根據甚麼準則,來發揮它們的功能?」】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9月11日

    9月12日【《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9條:「歌詠和音樂在禮儀慶典中根據甚麼準則,來發揮它們的功能?」】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39條,問題是:「歌詠和音樂在禮儀慶典中根據甚麼準則,來毋庸置疑,歌詠與音樂在禮儀裡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它有些準則:何時用,或怎樣用。 首先第一點,就是「歌詞符合教會的道理」,不一定要「取材於聖經及禮儀資料」,但必須符合教會的道理。譬如天主聖三、耶穌降生成人等等,這些都是必要的。否則,便已經是錯的道理,就不行了。 第二點,就是「應表達祈禱的優美」,有感恩、讚美,或求恩、求寬恕……這些都是合適的祈禱。唱歌,奧思定曾說過:「歌詠者做的是雙重的祈禱」。 第三點,它是音樂,是歌曲,所以庛「具有高的音樂品質」,其音樂是動聽的,而非一聽便覺得刺耳。 第四點,就是「有助於會眾的參與」,大家一起參加。如果經常頌唱大家不懂的歌,那就不行了。 歌詠團應該十分清楚,歌詠團不是為自己而存在的,是為幫助教友參與彌撒,通過歌曲一起舉心向上。偶爾唱一些難度較高卻悅耳的聖歌,當然須符合剛才那些原則,但教友又不太熟悉,那可以嗎?當然可以,因為不可能總是重複頌唱大家都熟悉的歌,那也不行。也需要引入新歌,但譬如某些時候,如《領主詠》,趁大家領聖體時較少人,就有空間頌唱。 另外,也「應表達天主子民(教會)的豐富文化」譬如在我們香港,有些中樂、中華音樂是多麼美好,可以吹笛子、琵琶、二胡諸如此類。 最後,也要符合「慶典的神聖和隆重特質」。 這些可以有比較不同的幅度,譬如說,可以用結他,或輕快的音樂,或跳一些動作歌曲。且看教會的禮儀,尤其是青少年,普世教會也有,怎會不行呢? 所以歌詠音樂是很豐富的,但也有一些準則。 今天的聖經金句來自《哥羅森書》第3章16節,保祿說:「以屬神的歌曲在你們心內,懷着感恩之情,歌頌天主。」——《哥羅森書》第3章16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9條:歌詠和音樂在禮儀慶典中根據甚麼準則,來發揮它們的功能?//歌詠和音樂既與禮儀行動密切地結合,就必須遵守以下準則:歌詞符合教會的道理,而且最好取材於聖經及禮儀資料;應表達祈禱的優美;具有高的音樂品質;有助於會眾的參與;應表達天主子民的豐富文化,及慶典的神聖和隆重特質。「歌詠者做的是雙重的祈禱」(聖奧思定)。//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3 分鐘

簡介

[頻道於2024年12月2日更新為「夏主教理Good Morning] 「各位兄弟姊妹,為了福傳,為了我們的信仰成長,我會用這個時段跟大家分享《天主教教理簡編》。希望藉著每天約三分鐘,能加深我們對天主教會基本道理的認識,首先提升我們的理性,對天主的理解和認識;於是也更能夠被祂去使用成為福傳的工具。」--- 夏志誠主教分享|沸點製作|逢星期一至六早上6:30播放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