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81(搞笑諾貝爾兒科學獎)母乳風味不是想像!媽媽飲食影響寶寶行為!
2025年搞笑諾貝爾兒科學獎,頒給了 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的兩位科學家 Julie A. Mennella 與 Gary K. Beauchamp,得獎研究主題是「媽媽吃的東西,會不會真的影響母奶的味道?會不會因此改變寶寶喝奶的方式?」兩位科學家都親自到場領獎。
這個研究發表於 1991 年,標題是「Maternal Diet Alters the Sensory Qualities of
Human Milk and the Nursling's Behavior」(母親飲食會改變母乳的感官特性,也會影響哺乳嬰兒的行為)。
也就是探討「媽媽吃什麼→母奶味道怎麼變→寶寶有何反應」。
1980~90 年代有一波推廣餵母奶的潮流,重點多放在營養成分與提供抗體上,關於母奶的氣味、味道會不會受媽媽飲食影響、寶寶的喜好,了解其實不多。
動物研究倒是已經有一些結果:乳牛吃的東西會改變牛奶的味道;更有趣的是,哺乳動物會偏好幼時「曾在喝奶時出現過」的那些風味。
這篇研究有兩個主軸,第一:媽媽吃的特定食物的味道會不會跑到母奶裡?
這個研究選了大蒜這種氣味強烈、而且完全是「大人趣味」的食物。
由過去在以乳牛為對象的研究已經得知,大蒜裡的含硫揮發物會進入乳汁。
第二,如果母奶氣味真的變了,寶寶的喝奶行為(吸吮的時間、奶量以及節奏)會不會跟著改變?
研究者招募 8 對健康的母嬰(媽媽大約 30 歲、寶寶 3~4 個月,幾乎都全母乳),每位媽媽都做兩次實驗:一次吃大蒜膠囊,一次吃長得一樣但裡面沒料的安慰劑膠囊,兩次相隔一週。
這樣同一個寶寶自己跟自己比,就不會個體差異問題了。
測試前幾天媽媽要避免吃重口味的含硫食物(大蒜、洋蔥、蘆筍等),測試當天不能用香水、香皂、除臭劑;整體飲食設計成低硫,確保若有變化,就是來自於大蒜膠囊。
寶寶吸奶行為的量測:每次哺乳前後都精準量體重,以差值估算寶寶喝的奶量;哺乳過程全程錄影,事後分析影片,統計「含乳頭總時間」「吸吮次數」等指標,分析者並不知道當天媽媽服用的是大蒜膠囊還是安慰劑。
那母奶氣味的變化則是靠「人類的鼻子」:研究者找了 11 位嗅覺正常的成人當評審,把同一位媽媽同一天、服用膠囊前後各採得的兩份母奶並排,評審一定要挑出「味道比較像大蒜」的那一杯。
結果顯示,在「安慰劑日」,「嗅覺評審」的選擇接近隨機:服用膠囊前後的母乳各有約半數被判定為「味道較重」,由於評審無論如何一定要選一邊,所以這個結果表示吃膠囊前後如預期的,母乳氣味沒有改變。
而在「大蒜日」,有八成的評審正確的挑選出「服用大蒜膠囊後」的樣本,可見大蒜的含硫揮發物的確進入了母奶,味道足以讓評審分辨出來。
寶寶的反應呢?
結果發現,這兩天的餵奶次數、換邊吸的頻率都差不多。
主要差異是「吸吮時間」在媽媽吃大蒜膠囊那天顯著變長了,從「安慰劑日」的 27.4 分鐘增加到「大蒜日」的 32.8 分鐘,而且延長的主要是在母奶氣味變強的時段,也就是吃完後 1.5~3 小時之間。
而且「吸吮動作次數」在這段時間明顯上升:從安慰劑日約 600 多次,增加到大蒜日的 900 多次。表示當蒜味出來時,小寶寶不只吸得更久,吸吮動作也更頻繁。
那喝的量有因此增加嗎?
雖然小寶寶喝得更賣力,但總攝取量只呈現「多一點點」,並沒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研究者推測是「雖然味道變了,但是奶就那麼多」。
幾位媽媽的證言也是:「我差不多已經被榨乾了。」。
小寶寶可能是被新奇的味道吸引而努力吸,但是沒有實質上的「進帳」。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母親攝取大蒜後,乳汁的氣味會在大約 2 小時後出現顯著變化,且這種氣味變化會被嬰兒察覺並影響其哺乳行為。
雖然嬰兒並未確實增加攝取的乳汁總量,但他們在乳頭上的停留時間與吸吮次數皆顯著增加。
這些結果顯示,嬰兒的飲食經驗的確與母親飲食相關。
而且嬰兒經歷了母親飲食帶來的味覺、嗅覺等感官線索之後,對食物的偏好會受到影響。
之前的動物研究證明,泌乳期間母體飲食所帶來的風味經驗,會使幼體更容易接受這些風味食物。
這個研究結果也提供了人類可能也有類似機制的初步證據。
所以參與這個實驗的小寶寶們,長大之後可能會成為大蒜的愛好者…
#搞笑諾貝爾兒科學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14 October 2025 at 12:00 UTC
- Length33 min
- Season1
- Episode281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