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18後

中女好卉講

女人一生像爬山!18歲,是最美麗夢幻的年紀:有最柔嫩的肌膚、有最纖細的身材、有無畏無懼的勇氣,可說是攀上人生第一座山峰。 但女人18歲之後呢?你希望是「智慧往上走、體重往下走?」「負債往下走、資產往上走?」還是「愛情、麵包全都齊步往上走? 」 全球女力當道,「女子18後」邀請各行各業女性同胞,分享職場、家庭、生命故事,有血有淚,有哭有笑,希望透過來賓「內心話老實說」,帶給聽眾正面的力量,療癒自己和他人,影響社會。 🎧歡迎訂閱本頻道並留言與分享🎧 也歡迎追蹤 🎙中女好卉講🎙 網站 https://www.tcgstalks.com/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CGStalk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cgs.talk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1 天前

    EP.76 「讓優秀成為幫助別人的力量」79級陳叙蓉創辦人的職涯、陪跑與生命淬煉分享。

    EP.76 讓優秀成為幫助別人的力量:訪問79級畢業陳叙蓉,分享她的30年職涯、陪跑與生命淬煉故事。 從文藝少女到科技菁英 : 陳叙蓉高中時擔任學藝股長,熱衷學業與活動,奠定多元能力。她畢業於政大資管系,因不愛程式而走向管理領域,先後任職於友立資訊與宏達電,負責知名產品並外派德國,見證科技產業興衰。這段職涯拓展了她的國際視野,卻也因高壓工作埋下健康隱憂。   創立校友平台與健康覺醒 : 2019年與同學們創辦「中女好卉講」,旨在凝聚校友力量並分享生命經驗。五年前因健康亮起紅燈,她選擇跑步而非服藥,意外開啟人生新篇章。透過加入視障陪跑團,她不僅改善健康,更學會以平等心陪伴視障者,甚至接受口述影像訓練,體現「用優秀幫助他人」的理念。   超越自我的極限挑戰 : 陳叙蓉兩度挑戰百公里超馬「鎮西堡」,首次在嚴寒大雨中獨自陪視障跑者壓線完賽,第二次則自主突破連續陡坡考驗。她更遠征東京馬拉松與名古屋女子馬拉松,名古屋馬陪視障朋友帶著國旗衝線,被主持人與現場跑者齊聲大喊台灣加油的感動的喜悅,展現永不設限的生命力。這些經歷讓她從科技經理蜕變為耐力跑者。   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 跑步徹底改變她的生活態度,使她更活潑並重視生命價值。陳叙蓉計劃學習AED成賽道守護者,實踐「活成一道光」的信念。她鼓勵學妹讓優秀成為助人力量,並對18歲的自己喊話:「守護善良的心,努力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光」,完整體現從自我療癒到利他奉獻的生命旅程。   劉于新的「正念冥想」以臺中女中合唱團演唱五月天阿信的《知足》作為背景音樂,引導聽眾感受陪伴與前行的心靈節奏。強調在陪伴他人時,也要溫柔地陪伴自己,感受當下的存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 分鐘
  2. 1 天前

    EP.75 妳的故事就是一道光!「生命故事小組」徵稿:書寫療癒自我,啟發他人。

    EP.75 本集邀訪 中女好卉講「生命故事小組」成員陳叙蓉、張漠藍、簡映勻一起分享:書寫療癒自我,也啟發他人。 「生命故事小組」宗旨與目標 : 「生命故事小組」由中女好卉講永續發展協會成立,旨在鼓勵畢業學姐妹透過書寫或分享,記錄個人生命歷程。組長陳叙蓉說明,這些故事不僅是回顧與療癒,更能啟發他人,成為他人的幫助與光。小組透過Podcast節目與網站文字專區推動,目前已刊登13篇故事,並持續採訪與書寫,期望凝聚更多學姐妹的經驗與智慧。 精彩又動人的故事分享 : 小組成員分享採訪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黃淑華因女兒經歷生命轉變,散發光熱;丁曉玲從腦血管破裂的挫折中重生,轉向公益並運用專業助人;張伊菁在童年艱辛中仍保持優秀與優雅。這些故事展現學姐妹面對挑戰的韌性與生命力,不僅感動他人,也成為採訪者自身的學習與沉澱。 參與書寫的價值與支持 : 陳叙蓉強調,故事的核心在於情感與真實,文筆並非首要。小組提供編輯支持,由多位成員協助潤稿,確保文字保有溫度與深度。參與者能透過採訪深入他人生命歷程,從中獲得體悟與成長,即使私密或心酸的故事,也具啟發意義,鼓勵更多人勇敢分享。 書寫主題與多元視角規劃 : 為便於學姐妹參與,小組將生命故事分為四大主題:「起點的名字」聚焦職涯發展;「轉彎的勇氣」記錄重大轉折;「活出自己的模樣」展現多元才華;「點亮一盞燈」分享奉獻與領導故事。主題涵蓋不同生命面向,讓書寫者能從自身經驗切入,呈現中女學姐妹的豐富生命歷程與影響力。 劉于新帶來「正念減壓時光」對撰稿人的冥想時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 分鐘
  3. 10月3日

    EP.74 本集邀訪1984年畢業黃治蘋學姊,談她「負責任的任性」〜從廣告到陶藝的不設限人生旅程。

    求學時期展現鮮明個性 在本集《女子18後》節目中,黃治蘋(Apple)學姊分享了她的青春歲月。她回憶當年校風自由,自己卻是「讓教官頭痛的小孩」,常因削短頭髮違反校規而與教官互動頻繁。她背著舊書包、走路拖沓的模樣,常被誤認為留級生,這些趣事都展現了她從小「做自己」的鮮明性格,也為她後來的人生選擇埋下伏筆。 多元職涯與「負責任的任性」 Apple學姐的職涯發展充滿變化。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她不想當記者,轉向文字工作並發現對廣告的熱愛,為此出國深造。40歲時更重返校園攻讀法科所,實現年少夢想。她將自己的人生態度歸結為「任性」〜隨心所欲地生活,但強調這種任性必須建立在「對自我負責任」的基礎上,絕不讓他人承擔後果。 陶藝創作的療癒與挑戰 目前Apple學姐全心投入陶藝創作,創立「一方土製陶所」。她因陪伴女兒而接觸繪畫與陶藝,從此深陷其中。她詳述陶藝的繁複過程,從塑形、素燒到釉燒,一件作品需至少15天,整個窯次的周期更長達2個月。儘管工作「熱、髒、累、重」,但沉浸式的創作讓她感到療癒快樂,即使高學歷卻樂於在市集擺攤推廣作品,享受其中。 自由的人生觀與對學妹的鼓勵 對於人生與退休,Apple學姐認為自己「一輩子處於退休狀態」,強調心態自由與自我管理重於財務數字。她維持規律生活,每日至工作室創作,即使面臨腕隧道症候群等職業傷害,仍學會適度休息並持續熱愛。最後,她鼓勵年輕學妹「勇敢做自己」,但前提是「對自我負責任,不造成別人負擔」,並勇於探索嘗試新事物。 節目尾聲,小天使劉于新的正念陶藝冥想單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3 分鐘
  4. 9月25日

    EP.73 : 本集專訪肯納基金會陳彩華董事長,暢聊從中女中的青春歲月到超越苦難活出經典的生命旅程。

    第一段:青春歲月的奠基與養成 彩華學姊回憶起在中女中的青春歲月充滿歡樂與些許叛逆,並提及多位令她印象深刻的老師與教官。求學時期她積極參與儀隊、為蔣公祝壽遊行、運動會及排字等課外活動,這些多元的經歷為她奠定了樂觀、自在與自信的人格特質,成為她日後面對人生挑戰的重要基礎。 第二段:大學文化衝擊與人生早期職業生涯 學姐於成功大學外文系就讀時,雖學業平淡,但外籍教師的奔放教學風格與傳統臺灣女性的拘謹形成強烈對比,帶給她深刻的文化衝擊。此經歷促使她學會質疑迷信與社會制約,培養出開放的心態。畢業後,她曾短暫任教,隨後轉入貿易領域,並最終經營飯店業,直至COVID-19疫情期間才結束事業,展現其職涯的多樣性與適應力。 第三段:生命轉折與接納特殊兒的挑戰 她人生的重大轉折發生在35歲生下長子後,孩子被診斷為過動、智能發展遲緩,後確診為自閉症。為給孩子一個伴,她冒險生下第二胎,女兒雖有聽力受損卻聰明貼心。面對養育特殊兒的艱辛,她經歷了悲傷五階段,但因有家人強大的支持與自身樂觀的性格,使她能正向面對,不被挫折擊倒。這段經歷也讓她後來能將自身經驗轉化為幫助其他家長的力量。 第四段:創辦肯納基金會與服務理念。 因孩子的緣故,學姐毅然投入自閉症社福領域。她從臺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做起,並於2012年創辦「肯納自閉症社會福利基金會」,旨在服務18歲以上無法就學或就業的自閉症者。基金會以「能力續航、自力支持、大開最美圓滿一生」為宗旨,提供如家托、小作所(進行技能訓練與製作產品)、以及天寶工作坊(提供專業訓練並協助就業)等多元服務,成功幫助許多案主。 備註說明: 「肯納醫師」指的是在1943年發現自閉症(Autism)的美國醫師 Leo Kanner。 自閉症因此也被稱為「肯納症」(Kanner's Syndrome)。 第五段:呼籲社會接納與給予學子的建議 學姐強調,自閉症並非缺陷,而是一種不同的存在方式,她衷心希望社會能給予更多的肯定與接納,避免因不瞭解而產生誤解或攻擊。最後,她鼓勵學妹們在課業之餘,應多參與社團、閱讀傳記、參觀社福機構,以此培養人生所需的韌性、人際關係與判斷力,以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 劉于新的正念減壓- 親子陪伴的正念減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9 分鐘
  5. 9月20日

    EP.72 本集女子18後邀請職涯諮詢師洪佩民

    「『心累』不是真的累!破解職場倦怠與大齡焦慮」!! 高中經歷與心境轉折: 洪佩民(派蒂)笑談自己「哭著進臺中女中,又哭著出臺中女中」的過往。因家庭變故從中壢搬回臺中,她未能考取從小嚮往的北一女,轉而進入臺中女中。儘管初期有遺憾,但同班同學的友好以及與儀隊夥伴同甘共苦的情誼,讓三年高中生活留下許多珍貴的青春回憶。 大學與職涯起步: 派蒂原立志成為記者,雖推甄政大新聞系失利,但考入臺大圖書資訊學系。畢業時系所因應資訊時代更名,使她的學位與資訊傳播產生連結。她做出前瞻決定:先工作一年再回臺大新聞研究所深造。這一年她擔任新創公司特助,隨總經理學姊拜訪許多上市企業談生意、談合作,累積寶貴實務經驗。 媒體與品牌公關生涯: 研究所畢業前派蒂即考進電視新聞台,負責深度專題和早期政論節目的執行製作。其後職涯轉向精品公關公司,負責高端品牌活動,從中學習到對細節的極致要求和品牌價值塑造。 職涯轉型與職涯諮詢師之路: 職涯中期,派蒂曾轉任品牌行銷並回臺大圖資系擔任助教。因緣際會下,她再次投身網路行銷,並逐步轉型為軟體開發專案經理,累積十年專案管理經驗。近年開始斜槓,結合對人與心理學的興趣,進修成為職涯諮詢師,除了幫助有職場困擾、想求職、轉職的人,更用心在協助「大齡」族群應對職場挑戰。 職場洞察與人生建議: 派蒂指出臺灣職場存在隱性年齡歧視,許多優秀大齡工作者求職困難。她透過職涯諮詢協助來訪者釐清問題根源(如熱情流失或管理能力挑戰),引導調整心態或勇敢追夢。她強調職涯諮詢能提供客觀視角,幫助人們重新認識自身優勢與熱情。最後建議學妹們不論在哪個人生階段都要「把自己照顧好」,保有自己的時間、空間與健康的身心,才能照顧他人並活出有選擇的人生。 劉于新正念減壓單元:認識自己找到自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4 分鐘
  6. 9月6日

    《女子18後》EP.71(下) : 臺灣高等法院庭長謝靜慧分享臺灣司法改革的歷程與挑戰,司法從戒嚴時期走向民主法治具關鍵角色,仍面臨資源不足、公眾信任等問題。

    本集邀請於民國70年畢業校友、現任臺灣高等法院庭長謝靜慧學姐。 她擁有33年司法官經驗,長期關注兒童權益與性別平等。 節目中,她分享臺灣司法改革的歷程與挑戰,指出司法從戒嚴時期走向民主法治,雖具關鍵角色,但仍面臨資源不足、公眾信任等問題。   ■ 司法獨立性與人力資源限制:儘管我國司法預算已獨立入憲,但司法機關的人力需求(如法官、書記官及其他專業輔助人力數量)仍受行政院《總員額法》的限制,這阻礙了司法獨立性的全面實現,並導致審判人力不足以支應社會需求。 ■ 院檢分立的演進:學姐強調法官與檢察官的角色截然不同(檢察官追訴犯罪,法官確保公平審判)。她指出,在臺灣戒嚴時期,法院與檢察官皆受「司法行政部」管轄,易受行政部門影響。司法預算獨立入憲是重要一步,但人力資源的獨立性仍是司法改革的關鍵議題。 ■ 法官的超然與公眾信任:學姐在33年的司法生涯中,保持作為從事司法工作者的獨立超然性,已經成為常年生活的日常。然而,她也承認社會對司法仍然存在不信任感,部分可能源於過去少數法官的風紀問題和「司法黃牛」散播不實訊息。 ■ 司法與社會溝通機制:司法院除了透過各級法院的發言人制度,對法院承審重大或矚目案件適時對外說明裁判結果外,也積極透過「司法與社會對話小組」及與金馬影展合作的「司法金馬影展」,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包括戲劇)向民眾解釋司法程序、法官角色及心證形成過程,以期提升公眾對司法的理解與信任。 ■ 重大案件分案方式:矚目案件通常採取人工抽籤分案(例如「扁案」),而其他特定類型的案件(如重大案件、性侵害案件、少年案件、醫療案件)則依法院事務分配規則,透過電腦分案系統分配到專門處理該類案件的專業法庭。 ■《精神衛生法》的改革:「小燈泡案」促使司法院與行政院合作,大幅修改《精神衛生法》。改革目標是加強前端的心理健康支持與預防體系(包括教育、醫院、學校、家庭),希望能及早介入,接住有需要的人,及時提供必要的治療和處遇,避免問題惡化至司法後端處理,減少社會悲劇。 ■ 法官的自我察覺與倫理規範:謝學姐強調法官必須先是「人」,並在離開職場後「摘下面具」,回歸生活,透過逛傳統市場等方式保持與社會的連結。同時,法官受《法官倫理規範》約束,即使下班也須遵守,避免利益衝突,例如避免參與可能影響司法職責的特定募款或政治相關活動,以維護司法公信力。 ■ 防免偏見對經驗法則的不良影響:學姐分享的收養案件經驗,讓她體悟到法官也可能無意識地帶有偏見,過度依賴個人有限的生活經驗來判斷案件,而非全面考量當事人的多元生活經驗與情境脈胳。此案強調了在判斷「最佳利益」時,應具有自我察覺的能力和同理心。 節目尾聲 劉于新的正念減壓:針對法律人的正念練習:向案件說再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3 分鐘
  7. 9月5日

    本集《女子18後》EP.70(上), 邀請中女中畢業學姊-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庭庭長謝靜慧,分享33年司法生涯,希望讓聽眾輕鬆認識司法工作。

    本集主持人秀妹坦言原先對法律、司法系統相當陌生,但謝庭長的高親和力改變了她對司法官的印象。   ■ 謝靜慧庭長分享了她33年的司法生涯,坦言進入法律界是「誤打誤撞」。她回憶臺中女中時期從彰化赴外地求學,與宿舍同學建立深厚情感,也因聯考壓力患上心身症,學會以找伴看電影等方式紓壓。   ■ 學姐的人生轉折點在婚後懷孕期間,因對家庭與孩子的責任感,開始積極準備考試。她在大兒子2歲時考取司法官,並在實際審案中發覺學問不足,進而進修陸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真正深入法律實務與理論相關領域。   ■ 學姐對法律的理解是「生活的各種縮影」,認為法律旨在處理人類社會的各種面向問題,從家庭、老人、夫妻到子女關係,甚至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她將法院系統比喻為「活的教科書」,強調法律的核心是透過規範讓社會有秩序,使每個人都能追求幸福。鼓勵年輕人將法律視為基礎學科,提升素養以適應現代社會。   ■ 因在傳統大家庭長大,童年時期觀察到傳統家庭的性別不平等,促使她對親屬法、性別平等、家暴等議題產生深刻連結與共鳴。她強調法律若與生命經驗結合,將更能立體化,深化對當事人的同理心。   ■節目尾聲劉于新以「正念慈心冥想」作結,引導法律人在理性工作中保持心靈柔軟,懷抱悲憫與關懷,平衡秩序與人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4 分鐘
  8. EP69. 本集專訪第38屆校友黃千秋學姐,從內向害羞轉為自信開朗,並在紡織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生建議。

    8月22日

    EP69. 本集專訪第38屆校友黃千秋學姐,從內向害羞轉為自信開朗,並在紡織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生建議。

    本集專訪第38屆校友黃千秋學姐,分享從內向害羞轉為自信開朗,並在紡織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生建議。 在布滿陽光與記憶的小徑上,一位名叫黃千秋的女子,靜靜地走著。 年少時的她,常因羞怯而低頭,讓話語在喉間溫柔熄滅。 但生命,如同春風拂柳,總會在不經意間,教會人以柔軟的方式成長。 她在紡織業的世界裡耕耘了二十七年。那是蘊藏著無數細膩的韌性與堅持。 從一名外銷業務出發,到獨力建立整個外銷部門,她走過了紙本打字與傳真機呼嘯的年代。 靠著一字一句打出來的歲月,也是一段用英文與世界對話,學會沉穩與從容的旅程。 人生的轉變,不總在轟轟烈烈中發生。有時,它只是一堂課歌唱,或是一個舞步的轉身。 在高中那段自卑如陰影隨行的時光裡,她選擇在舞台上與恐懼共舞,一次次地站上台,一次次地打破心中的籓籬。 漸漸地,她學會了與自己對話,也學會了在眾人面前自若地開口。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積累,最終成就了她職場中堅定又溫暖的領導力。 在簡報與會議間,她不只是傳遞資訊的人,更是播種信任與鼓舞的使者。 黃千秋學姐的故事,是每一個人都可能擁有的覺醒:在真誠與勇氣中,靜靜地、穩穩地,長出一份屬於自己的信心。 27:00千秋學姐建議學妹放下資優生情節與完美主義,接納自我並發揮所長。鼓勵提早探索興趣,多方嘗試以找尋道路, 並以「多笑一點」作為轉變的關鍵與人生座右銘。 31:29 節目尾聲由劉于新(瑠璃心)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ccl4c81sli0827jl16cz1p/comments 本集Youtube平台: https://youtu.be/REzRzQUI8b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 分鐘
5
(滿分 5 顆星)
31 則評分

簡介

女人一生像爬山!18歲,是最美麗夢幻的年紀:有最柔嫩的肌膚、有最纖細的身材、有無畏無懼的勇氣,可說是攀上人生第一座山峰。 但女人18歲之後呢?你希望是「智慧往上走、體重往下走?」「負債往下走、資產往上走?」還是「愛情、麵包全都齊步往上走? 」 全球女力當道,「女子18後」邀請各行各業女性同胞,分享職場、家庭、生命故事,有血有淚,有哭有笑,希望透過來賓「內心話老實說」,帶給聽眾正面的力量,療癒自己和他人,影響社會。 🎧歡迎訂閱本頻道並留言與分享🎧 也歡迎追蹤 🎙中女好卉講🎙 網站 https://www.tcgstalks.com/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CGStalk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cgs.talk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