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該低估一個人善良的心,能做什麼正義的事,他本來只想改變校園,結果改變了世界」。―川普
很久以前有個故事,離經叛道的搖滾樂團吉他手杜威芬恩(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飾)被團員踢出樂團,潦倒之際冒充室友接下小學代課老師工作,誤打誤撞地指導學生組成搖滾樂團並參加大賽,過程中無意間激發了這些孩子們對搖滾樂的興趣,這就是2003年電影《搖滾教室》(The School of Rock)。
冒牌老師杜威芬恩指出搖滾樂本質就是抗衡威權體制,他憤世嫉俗教訓小學生:「放棄吧!這世界已經被『大人物』(the Man)掌控了,根本沒翻身機會。」搖滾樂對抗的就是學校教育,他自創歌曲「Rock got no reason, Rock got no rhyme搖滾樂沒有理由,搖滾樂不需押韻You better get me to school on time你最好快把我送進學校。Oh you know I was on the honor roll你知道我經常登上榮譽榜,Got good grades, and got no soul我有好成績,卻失去了靈魂··」。多像多年來台灣此時的教育環境。
看楊舒雅《Rule男Freestyle》入圍第16屆金音獎,並自言值得為入圍這一刻跳一場舞,我較同意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汪志雄〈話題凌駕藝術 台灣文化空洞化〉一文,「這樣充滿獵奇與挑釁意味的作品入圍金音獎,把粗鄙、荒誕、博眼球當作創新,令人錯愕」。饒舌與搖滾都以抗議精神為本質,與政治走得太近,拿政府的補助,基本上已經是屈從,而非對抗,完全喪失了它的生命力。
馬世芳〈那些寂寞美麗的噪音〉(《地下鄉愁藍調》)曾說:「搖滾樂其實是很矛盾的。看似熱鬧,其實無處不浸潤著寂寞。它的核心往往就是「和這個世界過不去」的寂寞。而那真正撼動了整個世代的,真正了不起的搖滾樂,便是找到了那條紐帶。把千千萬萬人的寂寞和蕭條,串織在一塊兒」。藝文界和體制裡的教育(老師和學生)看來是一起失去了反抗精神,沒人敢「和這個世界過不去」,前者屈從利益,後者筋疲力盡,背對背,一起沉下去。《搖滾教室》裡學生聽了傻眼的Pink Floyd(平克佛洛伊德)、Black Sabbath(黑色安息日)、Led Zeppelin(齊柏林飛船)跟經典的AC/DC不是最流行,卻是最本色生猛硬核的搖滾。難怪「黑色安息日」主唱奧茲·奧斯朋(Ozzy Osbourne)大讚此片:「他們也許真的應該在學校中開設搖滾課,至少可以教點初步知識,保持音樂的生命力是最重要的」。
這種生命力,肯定不在目前重災區的國高中現場,例如〈補習拚升學,新竹成焦慮之城〉、〈濫訴毀了Super教師,教長要改革匿名投訴〉裡的教師行政過勞,頻遭濫訴、家長咬牙苦撐高昂學費,學生補習疲於奔命(竹北考高中5A是基本)。教師們或可聽點重金屬,狂甩頭,「和這個世界過不去」一下。澳洲搖滾老團AC/DC(交流電與直流電,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1979年的《Highway To Hell 》(通往地獄的公路),前後兩個主唱Bon Scott性感野嗓,Brian Johnson電鋸唱腔,很重的貝斯與吉他交互作用,鼓手製造出快速、有力、精準、響亮、連續的拍點:「 Living easy, loving free 簡單生活,自由的愛/Season ticket on a one-way ride 用月票走完這一單程路線/Asking nothing, leave me be 別問我什麼,讓我自便/Taking everything in my stride我的步伐一路向前/Don't need reason, don't need rhyme 無需理由,不要節奏/Ain't nothing I would rather do 這些我早已不再掛念/Going down, party time 前進,這是party時間/My friends are gonna be there too 我和朋友們會相逢在那邊/I'm on the highway to hell 我在通往地獄的高速公路上飛馳·」。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twice weekly
- Published24 September 2025 at 07:44 UTC
- Length1h 17m
- Season1
- Episode203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