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羅曼・加里的《雨傘默默》(La vie devant soi)是一篇童年的告白,是一段在死亡陰影底下度過、活過、熬過的童年……
而這片陰影愈來愈擴大,大到我們甚至會問:主角默默到底有沒有童年?
「只有在你失去童年的時候,才會曉得童年的存在。」
這一刻,小說裡的默默也經歷到了,童年與成年的交叉轉捩點。但就在他必須走入成年、變為大人時,他發現了人生的倒帶選項:只需轉過頭,前面,不一定是個固定的方向,而前途,似乎也不再那麼可怕。
除了童年,以及隱藏在故事裡的「原初場景」,《雨傘默默》還呈現出多層與多面向的愛。
愛,是自私的,所以蘿莎太太要把默默留在身邊,而愛,又是不自私的,所以默默要替他的小狗找到更好的飼主。愛是艱難的,像是沒有電梯的七層樓要考驗八旬老頭的體力,但愛也是有恆的,愛的訊息能跨越一切的障礙。愛,也是記得回家。
《雨傘默默》固然是一個沉重的故事,但默默將它重新再說過一遍,而真正有人重述過的愛,才是存在著的愛,不論永恆的前方是過去、或是未來。
※敬請贊助故事盒: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101c64f0-0f24-4671-839c-33d4ad55b1a7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
- 節目
- 頻率每週更新
- 發佈時間2025年10月30日 上午3:00 [UTC]
- 長度50 分鐘
- 季數1
- 集數43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