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主持人好,從開台訂閱到現在,這是繼上次處分00940重新做資產配置發問後,第二次浮出水面上來發問。
感謝上次兩位主持人精闢的解釋債券的使用時機與規劃,讓我對債券的佈局應用更加的清楚(同時驚訝回覆速度比我預期還快),
近期再次重新的綜觀審視調整我的資產配置,想配合我想達到的目標做健檢以及想獲得一些建議:
現在30 Mid+,目前走上跟阿格力一樣的路,正在高雄專職的念生醫博士班,之前趁還在中科友達上班的時候在台中買了一棟房,共計新青安貸款860萬,現在還在5年寬限期內,這間房目前定位為我週末回台中家待的空間,父母也可以從宜蘭下來台中有地方可以待和見面的地方。在投資的資產的部分總共分成兩大池: 台股帳戶、美股帳戶。
首先美股帳戶是我用先前在美國唸書工作的錢在券商投資的,配置為NVDA 15%, TSM 83.5%, APPL 1.5%,截止至留言的時間市值為12萬刀,累積損益報酬為117.46% (試算從我當初投資到現在有CAGR 20%),規劃是要把美股帳戶作為我的退休金提領池,依照目前TSM, NVDA所提供的EPS估算,加上每年以10%的EPS成長和高中低本益比的方式估算資產放大的曲線,若以中、低本益比估算,預計2032年可以滾到1000萬台幣。而如果用高本益比法來估算,可以提早到2030年達到目標,因為對AI產業相對較有信心,本身之前也是學數學、資料科學,所以是對於AI的應用比較可以看得到,會比較明確不是泡沫,但在這樣持續估算後還是有點擔心AI的成長能不能達到超越10年的連續成長,也在觀察是否會在2033-2035,兩大AI晶片龍頭以及AI生態系龍頭是否會成長趨緩,要開始調節轉換到VOO、XLG,讓我在達到1000萬台幣時可以每年4%的提領和退休金池的持續成長。
而台股帳戶的部分是我預計用來cover我的房貸以及盡可能的放大資產。目前總市值約320萬(累積損益報酬為19.28%),配置上有0050(22%)、00937B(17%)、00878(19%)、0056(13%)、00713(13%)、00679B(7%)、2330(3%)、2885(2%)、00830(2%)、00955(1%)、2409(0.05%)、00985A(0.05%),以即前陣子趁著這波高點處理掉已經獲利很多的櫻花以及崇友後,手頭上還有20萬的可投入現金,其中00679B也是我先做的防守部位,未來大回檔要拿來應用的緊急資金。在台股也持續定期定額每個月投入12000(算是股息再投資)到0050(每月4500)、00830(每月3000)、00955(每月1500)、00985A(每月3000),以及還有付委托QQQ(每月100刀)。
以下幾點是我的問題,希望兩位主持人可以協助回答:
1. 美股帳戶的配置與規劃是否恰當?會不會過於集中單押?以及未來要作為千萬退休金池這樣調整的配置適合嗎?還是就持續維持已經成長很大的高科技股,不需要再做防守?
2. 台股帳戶的部分,因為我預計博士班最快2027年下半可以畢業,但無法確定在台灣的薪資可以達到多少,所以我的目標是2028年底(2029年寬限期結束前)要滾到550萬,然後會把其中350萬變現先還貸款,剩下的200萬(預計會有00878/00713/0056/00679B)要保留讓我持續可以有每個月至少10000元的現金流用於還房貸(預期還350萬後每個月房貸為16000),當我只有拿到台灣中位數的45000時,還能正常的生活,或是未來改成用工作室的方式接案、提領4%的方式生活。為此目標還在猶豫是否要把比重再調整到2330多一些達到更高些的年化報酬率(13~15%?)
3. 這題算是有感而發,而不是問題。最近滑thread看到好多動不動有千萬資產以上的網路股神,有時候都還會覺得自己的目標是不是放得太低了。但我還是想要堅持價值成長與複利成長的安全穩健之路。
PS: 目前正在做一個實驗,每天日日扣100元定期定額00924,直到我結婚生子(可能結婚後變成扣200),未來再跟兩位主持人回報實驗的績效與成果,因此祝福、也希望podcast能持續存活到那時後,有機會讓我可以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