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前后

维维维维维

一个从业5年的保险买手的思考与独白; 只分享对投保有用的; 人生不同,角度不同; 感恩遇见,我是维。

  1. 3 天前

    Vol.26 年底冲刺!用好这两招,合法节税又攒钱

    嘿朋友们,我是维维。 每年3月个税申报,有人退税有人补税,你是不是也想合法地少交点税?年底前的最后两个月,正是通过保险产品进行“税收筹划”的黄金时间! 本期节目,我们就来深入聊聊个人所得税申报中,两类可以抵税的工具:税优保险和个人养老金。它们到底是什么?怎么抵税?适合谁?又有哪些“坑”需要注意?听完这期,你就全明白了! 📝 核心要点回顾 税优险(推荐储蓄类护理险)优点: 年保费2400元用于抵税,兼具储蓄增值和护理保障功能,缴费期满后资金运用灵活适合人群: 个税税率在10%及以上的人群(约月收入>8000元)。税率越高,节税效果和综合收益越惊人抵税方式: 购买后,在次年个税申报时填入保单上的“税优码” —— 个人养老金优点: 年缴费1.2万元用于抵税,专款专用,强制储蓄,账户内产品可自选缺点: 流动性极差,退休前一般无法取出;领取时需按3%税率补税适合人群: 收入高、想强制储蓄养老、且当前个税税率远高于3% 的人群💡 维维的建议 追求灵活性与保障: 优先考虑 税优护理险,它更像一个带抵税功能的“增值账户” 需要强制储蓄养老: 且能承受资金锁定,可以考虑 个人养老金 两者不冲突: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同时购买,双重抵税 收入不高(税率3%): 这两者吸引力不大,建议考虑其他储蓄或分红险产品🔗 实用资源与提示 您的个税税率是多少?可以参考节目中提到收入分档,或在“个人所得税APP”内查看 税优护理险的利益演示表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税率下的现金价值和回报情况 行动窗口期: 务必在12月31日前完成投保,才能在明年申报2024年个税时享受抵扣如果你对产品细节、个人方案有更多疑问,或者想获取文中提到的参考图表,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公众号:投保前后 微信:cfccgllzw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13 分鐘
  2. 10月29日

    Vol.25 分红险怎么选?看懂“实现率”与“分红方式”是关键

    嘿朋友们,我是维维。欢迎回到我们的分红险专题! 上一期我们揭开了分红险的运作机制,知道它在制度上是可靠的。那么这一期,我们解决更实际的问题:市面上产品这么多,我到底该怎么选? 节目将聚焦两个核心选择难题:如何解读让人头疼的“分红实现率”,以及“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我该选哪个~ 🎧 本期节目概要这是一期纯干货的“选购指南”。我们将摆脱对“分红实现率”的片面理解,教你如何正确看待这个指标,并从中看出一家保险公司的经营风格;接着,我们会深入对比 “现金分红” 与 “保额分红” 这两种核心模式,帮你根据自己对现金流和长期收益的不同需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你将会听到第一部分:深度解读“分红实现率” —— 我们到底该看什么? 一个简单的公式:到底什么是“分红实现率”?它真的不像你想的那么复杂 一个关键的洞察:为什么同样的投资收益,不同产品的“实现率”会不同?揭秘它与“演示利率”的隐秘关系 我的四个参考建议:看过去,更看未来:实现率是“历史成绩单”,而非未来收益的保证不盲目追求100%:实现率未达标,不一定代表产品差?这可能与市场周期和过往演示利率设定有关关键看“稳定性”:如何从实现率的波动中,判断一家公司是“稳健经营”还是“激进销售”?跳出单一指标:为什么近几年(2024-2025)的实现率参考性减弱?你必须同时关注公司的监管评级和信用评级第二部分:终极选择题 —— “现金分红”还是“保额分红”? 最根本的区别:一个给“钱”,一个增“额”。 现金分红的灵活性:每年获得一笔现金,可累积生息、交清增额或直接取出;重要提示:“交清增额”购买的保额,与你主保单的账户是分开运营的,收益逻辑不同;适合谁:希望每年有一笔灵活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或有其他投资计划的人 保额分红的增长力:红利直接转化为保额,在你原保单账户内复利增长,享受相同的投资回报;了解“终了红利”:在保单终止时一次性给付的额外惊喜;适合谁:追求长期、复利增值,短期内不需要动用这笔钱的人 收益对比:为什么长期来看,保额分红的收益通常会更高?(复利效应+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差异)💡 维维的个人观点与总结选择分红险,本质上是在选择两件事:一家值得托付的保险公司,和一个与你财务目标匹配的收益模式。 看公司:不要被单一年份的华丽数据迷惑。一份稳定的分红实现率记录,远比一个冲得很高又骤然下跌的数字更有价值;它背后反映的是一家公司的诚信、稳健和长期经营理念。 选方式:这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是否适合。如果你看重中短期的灵活性与流动性,现金分红是你的菜;如果你追求长期的财富增值与复利奇迹,保额分红无疑是更优的引擎。做好这两项选择,你就能在分红险的迷宫中,找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 互动与延伸关于分红实现率的具体查询、不同公司的产品对比,或者你对现金/保额分红还有更具体的疑问,欢迎添加我的微信,我们私下慢慢聊 公众号:投保前后 微信:cfccgllzw希望这期节目能帮你拨开迷雾,更有信心地做出决策。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分享给身边同样有需求的朋友。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12 分鐘
  3. 10月24日

    Vol.24 「揭开分红险的真相」— 保险公司真能私自决定你的“分红收益”吗?

    嘿朋友们,我是维维。 这一期,我们深入聊聊当下市场的主力,但也让大家充满疑问的产品——分红险。 预定利率降到2.0%后,以前那种“闭眼入”的固收产品魅力大减。未来,我们几乎都避不开“分红型”这个选项。但一听到“分红不保证”,很多人的心里就开始打鼓:这难道不是保险公司说了算吗?会不会是个坑?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来把分红险这个“黑匣子”打开,让你看清里面的运作机制。 🎧 本期节目概要我们从一个核心的“不信任点”出发——那个不写进合同的浮动分红,到底靠不靠谱? 我将为你厘清分红险的本质、它的钱从哪儿来、利益如何分配,以及为什么它会有一种特殊的“稳定器”。同时,我们也会把它和传统的固收产品、股票基金做个直观的对比,帮你看清它在理财工具箱里的真实位置。 🎧 你将会听到 为什么市场的主角变成了分红险? 不仅仅是预定利率下调那么简单。 破除迷思: 分红 ≠ 保险公司利润分红?它的钱到底来自哪个“口袋”? 信任的关键: “可分配盈余”的70%必须分给客户?监管是如何规定的。 分红险的“压舱石”: 什么是“投资平滑机制”?它如何让你的收益不至于大起大落。 直面对比:和股票/基金比,分红险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提示:不是高回报)和2.0%的固收产品比,分红险的胜算在哪里?(提示:看长远) 一个直白的真相: 为什么越是实力强的保险公司,越爱推分红险?💡 维维的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我看来,在当下这个节点,分红险是我们“退而求其次”之后的一个“进取型”选择。 “退” 的是,我们接受了保证收益部分(1.5%-1.75%)的降低。 “进”的是,我们获得了分享保险公司未来超额投资回报的“入场券”。它的本质,不是让我们去博一个最高的收益,而是在本金安全、收益稳定的基础上,去搏一个比纯固收产品更高的收益空间。它是一种利用时间、经济周期、监管规则和保险公司投资实力,来对抗长期利率下行的工具。 所以,别再单纯用“保证”或“不保证”的二元思维来看待它。它的逻辑是:“保底+浮动”,用一套制度设计来追求长期的平滑稳定。 📮 互动与延伸如果你对分红险还有具体问题,例如: 如何查询一家公司的“分红实现率”? 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到底该怎么选? 哪些公司真的算“投资能力强”?欢迎添加我的微信,我们一起聊聊~ 公众号:投保前后 微信:cfccgllzw下一期,我们将继续深入分红险,聊聊上面提到的那些具体问题,帮你从“看懂”进阶到“会选择”。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12 分鐘
  4. 9月23日

    Vol.22 保险2.0时代:预定利率下调后,我们该如何买保险?【储蓄篇】

    【本期播客内容】 本期我们继续探讨保险2.0时代下的产品选择,聚焦储蓄类保险。 预定利率下调至2.0%后,增额寿、分红险、万能险等产品的收益结构和水平都发生了变化,如何看待这类“低收益”产品?它们还值得配置吗? 我们将从功能定位出发,分析储蓄险在个人和家庭财务规划中的独特意义。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将部分储蓄“挪”进保险?在打破刚兑、理财不再保本的背景下,保险如何承接“保本保息”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储蓄险分别适合什么人群? 节目中我会分享自己对储蓄险的理解和推荐建议,包括为什么更倾向长期持有分红险、养老年金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终身寿与定期寿的功能差异。保险本质上不是高收益投资,而是安全、稳定、跨周期的资产守护工具。理解这一点,你也许会对“该不该买储蓄险”有更清晰的答案。 【你将会听到】 预定利率2.0%对增额寿、分红险、万能险的实际影响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接受“低收益”储蓄险?“挪储”背后的逻辑 该不该买储蓄险?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你的理财观与人生阶段 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险如何承接稳健理财需求? 一个比喻:为什么保险不能和投资直接对比? 为什么我更推荐分红险?固收与分红产品的长期保底收益差异其实很小 分红险的运行逻辑:保底+浮动,如何看待它的收益不确定性? 养老年金的不可替代性:为什么它主打“现金流”而非高收益? 终身寿与定期寿的区别与适用场景 总结:怎样理性看待储蓄险?从需求出发,不纠结不盲从【一些共识】 保险的核心是安全与稳定,不是博取高收益 普通人配置储蓄险,是把“保本的钱”放在安全的地方 没有人能预测所有趋势,因此合理配置、分散布局很重要 产品没有绝对好坏,只有是否适合当下的你📢 互动与支持 有具体投保需求?私信维维咨询! 公众号:投保前后 微信:cfccgllzw

    11 分鐘
  5. 9月19日

    Vol.21 保险2.0时代:预定利率下调后,我们该如何买保险?【保障篇】

    【本期播客内容】 保险行业正式步入2.0时代。随着八月的结束,预定利率从2.5%降至2.0%,又一大批长期险产品集中停售,新产品陆续上线。 预定利率持续走低,已从几年前的4.025%一路降至当前的2.0%,而这并非终点。利率下行直接影响保险产品的价格和收益,作为消费者该如何应对? 本期我们聚焦保障型保险——尤其是受冲击最明显的重疾险,探讨预定利率下调背后的监管逻辑,以及它如何导致产品涨价与责任调整。我们将分析当前新重疾险的价格涨幅,成人约12%、少儿近24%,含身故责任涨幅甚至超过35%,并为你提供多条应对思路。 节目重点讨论如何通过优化身故责任、赔付次数、保障期限等方式控制保费,并强调医疗险与意外险在整体保障中的补充价值。我们建议从“单一产品思维”转向“保障组合规划”,重视保险公司的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在预算范围内搭建更稳健的风险防护体系。 【你将会听到】 预定利率的含义及其对保险定价的直接影响 为什么监管持续推动利率下调?背后是安全与兑付的考量 重疾险涨价已成事实,哪些保险责任最影响保费? 身故责任是否必需?用定期寿险替代是否更划算? 孩子需要含身故的重疾险吗?法律与实际赔付的限制 多次赔付 vs 单次赔付,如何理性选择? 如何通过“终身+定期”组合降低总保费? 为什么医疗险和意外险在利率下行时期越发重要? 医疗险不只看保额,更应关注背后的医疗服务与资源 如何将重疾、医疗、意外三险整合规划,实现保障与预算的平衡?【实用建议】 咨询保险顾问时,请要求同时提供重疾、医疗、意外险的组合方案 重点关注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医疗网络、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资源📢 互动与支持 有具体投保需求?私信维维咨询! 公众号:投保前后 微信:cfccgllzw

    11 分鐘

簡介

一个从业5年的保险买手的思考与独白; 只分享对投保有用的; 人生不同,角度不同; 感恩遇见,我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