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episodes

生命在于运动,思想贵在更新。煮茶论人生,聊天话家常;生活的话题可大可小,有年份的思考可深可浅;亮光乍现惊艳了半世春秋,云柱火柱照亮了前行之路。偶然惊喜,时常欢呼,越讨论方向越明确;知天命之年,正是更新、反思、刊谬之时,故谓更年期刊。

更年期刊|Midlife Alliance YueSheng

    • Health & Fitness

生命在于运动,思想贵在更新。煮茶论人生,聊天话家常;生活的话题可大可小,有年份的思考可深可浅;亮光乍现惊艳了半世春秋,云柱火柱照亮了前行之路。偶然惊喜,时常欢呼,越讨论方向越明确;知天命之年,正是更新、反思、刊谬之时,故谓更年期刊。

    53:三观不同可以进入婚姻吗?

    53:三观不同可以进入婚姻吗?

    相信遇到任何问题,大家都会有不同的观点看法。但有意思的是,当对一个问题特别设定了正方与反方的时候,不同的观点不仅清楚明确,还更加地旗帜鲜明,并且还大大激发了正反两方都极力表达各自观点的欲望。
    这或许说明:当人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某个立场、某个角色,会叫人因此朝着相应立场和角色的方向去思考和表达。如果大家的立场一致,表达的观点大体上也会一致;一旦立场对立了,哪怕双方的观点其实有相同的地方,在表达的时候,语气、态度、用词都可能是对立的。如此说来,好争辩的人也许一开始就将对方置于了自己的对立面,因此对方说什么都不对,自己先否定了对方的观点再说,可说到后来有可能发现——原来自己的观点跟对方差不多,也并无什么新意!
    本期节目事先设定唐漫、红雨持正方观点:“三观不同可以进入婚姻”;清心、杨立持反方观点:“三观不同不可以进入婚姻”。不能不说,正反两方都极力做到了坚决捍卫各自的观点,为了维护自家的立场,哪怕跑题、举证错误,哪怕将本该踢给对方的球踢反了方向,大家都能认真地圆回来。
    对任何问题一定是自己看到的才正确吗?讨论问题一定要辩个对错输赢吗?如果是你,你会对本期节目的问题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 51 min
    052:富养女应该“富”什么?

    052:富养女应该“富”什么?

    “穷养儿,富养女”作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被人津津乐道,但富养是指什么呢?是在养女儿这件事上一定要真金白银地投资一大笔钱才叫富养吗?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没有缺乏吗?
    如果是在精神上培养孩子的富足感,那什么样的父母才能给予和帮助孩子拥有这样的富足呢?
    身为女儿的母亲们,回顾自己养女儿的经历,分享自己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富养女”这个命题有了新的理解认知。
    不知你“富”养过孩子或者被“富”养过吗?

    • 1 hr 8 min
    051:谁的人生没有套路与被套路?

    051:谁的人生没有套路与被套路?

    “套路”一词原指武术运动的招式,后来扩展到用来形容精心策划的一套方案计划,或应对某种情况的处理方式,再到后来演变成带有诙谐、幽默、贬意甚至有欺诈意味的网络用语,使用起来可正可邪,用意可深可浅,可谓是具有多功能用途。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套路梗总能叫人在无奈中哑然失笑,或被骗之后达到自我解嘲的效果。
    当被问及“你被套路过吗?”大家都不由想到曾经被欺骗的经历,或者被带着某种目的性的诱导。然而并非所有的套路都令人生厌,就有人明知是套路,但就愿意被套,因为相信,因为真诚换真诚;当套路里有满满的诚意,被套路者也心甘情愿地沦陷进去。
    如果从中性的角度来看套路,无论好坏都有目的性。但好的套路一定是基于善的目的,即最终的结果是利人利已;而不好的套路则基于恶的目的,最终的结果是损人利已,甚至损人也不利已。不过,套路的标签既然是非正偏邪,那些以真诚善意为目的的套路,就让人觉得不该再冠以套路。
    人都希望“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但人要么在套路中,要么被套路,要么反套路,谁的人生没有试过、尝过套路与被套路?只不过也许没有套路就是最高级的套路。
    你说呢?

    • 54 min
    050:别再用习惯性反问句杀死你的亲密关系

    050:别再用习惯性反问句杀死你的亲密关系

    “你没长眼睛吗?没看到……?”“你还不快点去……?”“你想不想……?”“你说呢?”“你觉得呢?”“难道你就……?”这些句式是不是很熟悉?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亲密关系中常常出现的反问句,带着生气、质疑、否定、轻蔑、挑衅……等等负面情绪,一经出口,要么把天聊死,要么挑起战火,对关系的杀伤力可谓不小。
    但习惯用反问句式沟通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沟通模式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杀伤力,甚至习惯成自然的人都不知道也意识不到自己是这样的行为模式。就像本期节目的其中一位主播,当回顾过往与丈夫的矛盾冲突,几乎常常伴随着反问句式的沟通,惊觉这习惯对一次次差点走到离婚的边缘功不可没。
    用反问句式固然是因为当事人自己已处在负面情绪的当下,或出于对对方的不满、抱怨,本可以正面表达需要就变成没好气、不想好好说话。若留意体会这种模式的表达,即便当事人没有负面情绪,只是习惯性用这种方式,依然会给人有强势、强迫感,带给人心理上的不舒服。通常人在心平气和的时候,会自动减少使用反问句式,不过,习惯却不自知的人除外。
    谁都有情绪不佳的时候,也都会有嘴巴比大脑快、压抑的情绪一触即发的时候,但有意识操练减少使用反问句式的沟通,对关系的伤害也会减轻许多。无论什么原因,反问句不会产生有效沟通,对任何关系也都不利。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反问句式的沟通模式,就要先意识到其危害性,学会觉察情绪、学会控制情绪,还要学会正面、正确地表达情绪。
    你会对你的沟通模式经常做下“体检”吗?不要再用这种习惯性的反问句来杀死你的亲密关系啦!

    • 44 min
    049:小心把emo挂嘴上的危害,伴随抑郁而来的谎言需要分辨

    049:小心把emo挂嘴上的危害,伴随抑郁而来的谎言需要分辨

    抑郁质最早是由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提出,他将人类的性格分为四类,即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抑郁质性格主要会表现为悲观、情绪容易低落、闷闷不乐、不喜欢人多和热闹等,甚至十分敏感、遇到事情多思多虑、看问题以负面情绪居多。但抑郁质性格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抑郁病,反而若以抑郁质为由,骄纵自己的心,或任由抑郁情绪肆虐,则可能到达不可受控的病症,甚至自伤伤人、危害生命的地步。
    emo作为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时髦又带着点戏谑、调侃的味道。它既能表达与颓废、抑郁、丧了、傻了等等相关莫可名状的负面情绪,又能掩盖抑郁症患者多多少少会有的顾虑,加上外来语本身就具有的修饰作用,一经用开,就令人爱不释口。
    虽然在抑郁症成为流行病的时代,每个人对抑郁情绪也都不陌生,但聊抑郁还是一个敏感又冒险的话题,对人人都挂嘴上的emo就不会有此顾忌。
    其实,我们都会有情绪感冒的症状,能不治而愈或者吃药就能好的emo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可能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利用抑郁、将emo变成控制他人情感的工具,或者对emo情绪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下去,听任谎言的变本加厉,导致严重的恶果发生。
    抑郁情绪或抑郁病症的爆发多数情况下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便是眼下青少年中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表面看似学业的压力问题,若追根溯源,也仍与环境中人的施压、人的问题有关。人通过emo意图引起他人的关注、关照,达到情感操控的目的,可能常常是无意识的。因为内心没有得到满足的自我,加上错误的观念意识与自卑情节、不会和不敢表达情感需要的习惯,都会叫人回到婴幼儿时代那个天生就会发泄情绪而不懂表达情绪的小孩。
    小孩子是无助的,本能就会用哭闹的方式引起照护者的注意,这种习得性的求助方式,在长大以后依然会被延用,使用未果则会将人带到更深的自怜无助,自残自伤的行为随之产生。
    然而成年人虽有能力用emo操控他人的情感,但或许能得逞一时,却不会长久,因为这是在试探人性、破坏关系。且久而久之,即便是假装的emo也会成真,抑郁情绪会变成抑郁病,那些伴随自怜而来的谎言也可能终成了真。
    将emo挂在嘴上,并没有高级感,反而是对自己的不好暗示,就像死亡本是丑陋可怕的,没必要、更不应该去美化牠。
    是人都会有emo的时候,可能有缘由,也可能没有理由,或者当下想不出原因,但就是有无意义感、无价值感、无聊感,感觉活着没劲……当负面可怕的念头一一涌出,要告诉自己:这都是谎言!自伤才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地死去才真的毫无意义!及时觉察内心的情绪变化,仔细分辨那些拖拽自己往下沉的声音来自哪里,如果能找到生命的源头,自然会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emo的时候也才会更容易让自己很快清醒。

    • 55 min
    048:消失的大家族、不待见的亲戚、孤独终老的未来⋯

    048:消失的大家族、不待见的亲戚、孤独终老的未来⋯

    亲爱的朋友,这个年你过得好吗?跟家人团聚了吗?走亲戚了吗?有没有重新找到与亲朋好友在一起肆意欢笑、纵情高歌的快乐感觉?还是带着期盼回家,却仍然遗憾地在被亲戚家人催婚催育、比较说教中,吃下一顿顿索然无味的丰盛宴席?
    本期节目,四位同龄人从渐渐消失的大家族,聊到越来越不叫人待见的走亲戚风俗;从反思年轻人不Care亲戚、不愿主动跟人建立关系的状况,看到他们无意识的孤独感在悄悄滋生与蔓延。所有看似没有关联,实则密切相关的因果背后,既有时代的烙印,也有功利主义教育所产生的恶果。
    原住民对大家族的印象至少还有几代同堂的热闹壮观的记忆,而在移民家庭中长大的人,基本上对大家族的认识都来自文学作品、影视剧或历史书,现今流连于精彩世界的年轻人更对大家族没有什么切实的体验与感受。
    经过岁月磨砺的回忆总是带着甜蜜的滤镜。在那些物质缺乏的年代里,逢年过节对大人们来说都是既开心又考验的日子,要拿出浑身解数,预备好吃的,不单为了好好庆祝一家人的团聚,犒劳一年来的辛苦,还要为了拜访亲戚、款待客人能拿得出手,而孩子们则尽情享受好吃的、好穿的。如今想要啥就有啥,只要有钱就能满足人各种稀奇古怪的欲望。物质不再缺乏,也就不再被人稀罕,然而物质越丰富多彩,人的关系却越寡淡如水,有钱也买不来人情味。
    随着大家族观念意识的淡薄,走亲戚的风俗习惯在渐渐消失;团圆饭桌上那些家长里短的八卦话题、叫人难以回应的各种盘问、尬聊,都让年轻人避亲戚唯恐不及。亲情意识的淡漠,或许跟话不投机带来的伤害有关,可亲人之间那些有毒伤人的言论都常常打着爱的旗号,人们一边抵制被他人功利主义的PUA,却又不自觉地传递着功利主义时代有毒的三观,撕裂的关系走向冷漠一点也不奇怪。
    我们这代人响应计划生育的号召,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表面看来,我们似乎将自己的全部都给了孩子,独生子女们不再像我们当年那么缺乏物质与精神食粮。然而看似在父母长辈满满的爱中长大的孩子们,却严重缺乏爱,一方面感受不到爱,另一方面也同样没有爱的能力。他们的冷漠反叛看似对亲情的背叛,却可能是连他们自己也不自知的孤独感在蔓延。他们过着与父母辈完全迥异的生活方式,却恋爱无能、惧怕婚姻;“不婚不育保平安”的主流意识背后,是深深的恐惧、不安、与无助;不婚主义的结果在未来不仅将大大提升鳏寡孤独的人数比例,孤独终老也将不再是个别少数现象⋯⋯
    虽然今天的流行文化提倡人要学会享受孤独,但人毕竟是群聚动物,并不擅长孤独,人活着需要别人,也需要被别人需要。
    亲爱的人啊,愿你找到爱的源头,使你的人生不再孤独!

    • 1 hr 3 min

Top Podcasts In Health & Fitness

Huberman Lab
Scicomm Media
The School of Greatness
Lewis Howes
On Purpose with Jay Shetty
iHeartPodcasts
The Doctor's Farmacy with Mark Hyman, M.D.
Dr. Mark Hyman
Ten Percent Happier with Dan Harris
Ten Percent Happier
ZOE Science & Nutrition
ZO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