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译文原文| 四书五经 | 政哲经典

般若沐卓儿

如果你能把四书五经读得像小说爽文一样津津有味,那么你的人生道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越早学习经史子集,越早开悟。 《大学》是儒家的初学入德之门。儒学是官学、显学和国学的始点,是对做人、处事、治国的启迪。而《大学》就是这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纵览四书五经,我们不难发现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是人生的进修阶梯,张扬的是儒家的君子修德之学和治政之道。其中,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止于至善”,“日日新”,是我们在两千年以来国学应用至今还在倡导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准则。那么现在请跟随我们的音频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听到最后你会难以置信地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就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着。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原文和译文掉了个儿,打破原有秩序,按照译文、原文、注释、赏析四部分这样的顺序播读,希望听众小伙伴们能学起来稍稍容易一些,不至于一开头就被简练的古文给难住了。

  1. SEP 18

    《大学》第十一章 字句注释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2)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4)倍:通“背”,背弃。⑤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7)“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8)僇(lu):通“戮”,杀戮。(9)“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10)此:乃,才。(11)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12)悖:逆。(13)“《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yu)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人名)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14)“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事见《礼记·檀弓下》。(15)《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16)断断:真诚的样子。(17)休休:宽宏大量。(18)有容:能够容人。(19)彦圣:指德才兼备。彦,美。圣,明。(20)不啻(chi):不但。(21)媢(mao)疾:妒嫉。(22)违,阻抑。(23)俾:使。(24)放流:流放。(25)迸,即“屏”,驱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28)拂:逆,违背。(29)逮:及、到。夫(fu):助词。(30)骄泰:骄横放纵。(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34)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35)察,关注。(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39)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④长(zbo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40)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5 min
  2. SEP 17

    《大学》第十一章 原文【实现和谐共同体的通关流程】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5 min

About

如果你能把四书五经读得像小说爽文一样津津有味,那么你的人生道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越早学习经史子集,越早开悟。 《大学》是儒家的初学入德之门。儒学是官学、显学和国学的始点,是对做人、处事、治国的启迪。而《大学》就是这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纵览四书五经,我们不难发现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是人生的进修阶梯,张扬的是儒家的君子修德之学和治政之道。其中,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止于至善”,“日日新”,是我们在两千年以来国学应用至今还在倡导的主观意识和行为准则。那么现在请跟随我们的音频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听到最后你会难以置信地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就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着。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原文和译文掉了个儿,打破原有秩序,按照译文、原文、注释、赏析四部分这样的顺序播读,希望听众小伙伴们能学起来稍稍容易一些,不至于一开头就被简练的古文给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