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专栏

东盟转型关键 平衡安全与持续发展

最近,2025年亚太地区两场重要的领导人峰会相继落下了帷幕。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维持各自内部的政治与经济稳定,平衡与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迎接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挑战、管控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等重要课题,势必会在未来塑造这一地区的新格局。

第47届东盟峰会(ASEAN Summit)结束后,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总结称此次峰会体现了东盟通过并秉持的宗旨--“包容与延续”。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众多伙伴国积极参与,通过平衡国际关系凸显了侧重团结的“东盟中心地位”原则;东盟扩员正式接纳东帝汶加入,致力在贸易和经济领域内加速一体化,于2045年实现互联互通的“东盟共同体”。地区安全方面成功调停了泰国与柬埔寨之间的边境纠纷,并在中美斡旋下敦促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体现了东盟机制在“互不干涉内政”宪章下仍能灵活发挥维护区域安全的作用。

在经济方面,东盟与中国签署了一项升级版的自由贸易协定,其内容涵盖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经济技术合作、标准和技术法规、卫生与植物管理措施等多个领域,旨在促进双方贸易额增长。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9823亿美元。东盟期盼在区域稳定和包容性发展的前提下惠及所有成员国。

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在峰会期间与美国签署了深化贸易往来的《对等贸易协定》。事后多家东南亚媒体对此产生不同诠释。批评意见引述贸易专家评论,认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在涵盖范围宽泛的协定中加入了“毒丸条款”,一说是为华盛顿与北京日后的战略竞争增添一件新的外交武器。另一说部分条款赋予美国单方面终止协议的权利,过度让步的背后其实是华盛顿针对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小国进行“忠诚度测试”,相关操作未来可能重塑美国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贸易谈判格局。美国与马来西亚签署的协议中还包含一项条款,要求马来西亚配合美国对他国的制裁及其他经济限制。另一项内容涉及对美稀土出口,评论唯恐触及中美贸易战中最为敏感的“关键战略资源争夺战”。不过,相反的支持意见则认为此举将会提高马来西亚的战略经济话语权。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林卓安(Joanne Lin) 认同马来西亚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取得重大成就。但她同时指出还有许多倡议仍未完成,需要历届东盟轮值主席国持续努力。意见指出其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东盟地缘经济工作和产业战略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需要采取更多的后续行动,通过行业路线图、融资机制和私营部门参与加以落实。东盟在应对新兴贸易和技术问题方面,尤其是在应对美国关税和中国不断变化的产业政策方面,仍然难以形成统一的立场。这位研究员指出,东盟过于注重外交而非民众福祉的印象,仍然是一个亟待改进的挑战。印尼近期的动荡局势、泰柬边界争端以及东盟面对缅甸危机反应迟缓,都可能损害东盟在普通民众眼中的合法性。

泰国民间媒体对比中国和美国在峰会期间与东盟成员国签署的协议,总结出中美对待东盟不同的态度与做法,即:奉行多边主义的中国将东盟视为一个整体。而强调“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则侧重与各个成员国分别对话并达成协议。结论认为,尽管东盟致力于保持中立并始终强调不会在中美贸易关系中选边站队,但东盟成员国无法与强势的美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双赢”,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重大风险可能是东盟内部分裂,在个别国家可能采取单边行动的情况下,东盟的整体影响力和中立性就有可能会被削弱。

本届东盟轮值主席马来西亚将下一届东盟轮值主席移交给菲律宾。其间跳过了自2021年军人夺权以来陷入内部混乱的缅甸。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承诺正在筹备民主选举。缅甸官方媒体透露,大选投票将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选举定于12月28日,第二阶段于1月11日举行。无论如何,西方国家、联合国和人权组织均认为此次选举是一场政治骗局。

随着菲律宾将于2026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分析人士敦促菲律宾在马来西亚主导的东盟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基础上继续前进,强调保持区域合作的连续性和持续的发展势头,这对于维护区域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作为1967年东盟成立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菲律宾分别于1987年和1997年主办过第三届和第十二届东盟峰会。马来西亚资深外交官伊兰戈(Dr Ilango Karuppannan)呼吁菲律宾在马来西亚处理南海和缅甸关键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基础上,继续在东盟框架内处理这些问题,建议延长东盟缅甸特使的任期,避免外部势力干涉。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存在南海主权重叠问题,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作为美国盟友选择跟中国硬刚。马来西亚将继续担任东盟-中国关系协调员直至2027年。对于南海问题,东盟试图在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与自身和美国的安全关系的同时,通过与中国谈判制定行为准则以管控海洋争端。

今年东盟圆桌会议围绕“生存还是发展:关税、紧张局势和转型时代的东盟”为主题展开讨论,吸引了众多知名学者和国际问题评论员参与,值得关注的东盟平衡策略核心在于驾驭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紧张局势,主要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同时维护地区稳定并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一战略致力于与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和欧盟在内的多个大国或组织保持互动并坚持中立、促进区域团结以维持内部凝聚力、寻求多元化伙伴关系并深化区域一体化,从而减轻贸易战等经济风险。而东盟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如何合理管控南海争端、调整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动态以及确保作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力和韧性。

继东盟峰会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后,东南亚媒体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亟待关注的国内政治与经济问题。盛传马来西亚安华政府可能在未来两三周内改组内阁,原因是多名内阁部长的上议员任期即将届满。印度尼西亚财政部计划推出一项新的货币法案,对印尼盾进行面值调整,以提升经济效率、维持稳定,并增强货币的公信力。由于此前柬埔寨太子集团主席陈志(Chen Zhi)遭到美英联手制裁,促使东南亚最大跨境洗钱网络浮出水面,揭露出多国政商集团牵涉其中。泰国近日高调宣布反网络欺诈战争正式打

响。兼任内政部长的泰国总理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周二下令内政部、反洗钱办公室、泰国皇家警察和特别调查部四个机构就打击网络犯罪和金融欺诈展开合作。泰国总理表示:当局必须对网络犯罪宣战,如果失败的话,泰国将面临被国际社会孤立的风险。

过去几周以来,阿努廷因执政联盟中的国会议员遭指控参与洗钱、赌博等网络犯罪而倍感压力。他必须确保法律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包括对执政联盟成员的执法,而并非敷衍了事。泰国社会活动人士阿查里亚(Atchariya)不断揭露一些政客参与了灰色产业,例如网络赌博、洗钱、非法贸易、石油和商品走私等。其中包括一些发展迅速的新兴政党,正利用灰色资金快速建立政治基础。一些政客还是当地黑手党和权贵阶层的后代,他们选择通过从政获取权力,再利用政治身份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当局执法不力则使得这些人为所欲为。

泰国反对党最近揭露阿努廷政府有人牵涉国际网络犯罪的问题,已经导致一名内阁部长辞职。目前,泰国三大政党,即人民党(People's Party )、为泰党(Pheu Thai Party )和泰自豪党(Bhumjaithai Party)正在加剧竞争,为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举行的大选提前做准备。眼下民间怨声载道的电诈侵扰以及呼吁瓦解那些将柬埔寨和缅甸催化成全球跨国犯罪中心的组织,已被视为执政者的当务之急。能够提出有效纲领的政党或政治人物,势必会在新一轮选举中赢得人气和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