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欢迎再次来到学不明白,我是你们同样经常在学和懵圈之间反复横跳的主播,茉莉!今天我们讲继续讨论关于埃塞俄比亚的一切,主题会围绕咖啡,宗教,旅游三个方面进行。我们嘉宾Yanyu的曾经的家,就安在埃塞俄比亚的心脏——亚的斯亚贝巴。她的职业身份,让她深度参与到这片土地的发展进程中——她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的一名专业人士。我们继续随着yanyu去埃塞俄比亚探险吧。
00:02:08:咖啡之旅:探寻埃塞俄比亚传统咖啡仪式的奇妙之旅
00:14:39:环保与咖啡:选择水洗还是日晒?
00:18:22:咖啡与香料:像买大米一样买咖啡!
00:25:44:埃塞的宗教:每月都在“过节” 的快乐国度
00:32:54:探寻埃塞俄比亚的旅游业:品味独特的风味与传统
00:36:46:探秘咖啡产区之旅:阿北产区、原始部落和哈拉尔的城市魅力!
00:40:26:松弛感来源:一个信仰上帝的国家,注重自我感受的国家~
咖啡:是饮品,更是生活
在埃塞俄比亚,咖啡拥有独特的咖啡仪式,无论是社区邻里、三五好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都能围坐在一起,从烘焙咖啡豆开始,一步步完成这场“时间的修行”。咖啡仪式的过程也和我们通常喝咖啡的方式十分不同:
①烘焙:用平底锅翻炒生豆,不求均匀,更在意那份随性;
②研磨:像捣药一样捣碎咖啡豆,颗粒粗细不拘,主打一个 “顺其自然”;
③煮制:用陶壶在火上慢煮,咖啡碎渣沉淀后,直接倒出上层浓液,口感醇厚得像 “没有过滤的豆浆”;
④氛围:仪式中会点燃乳香、树皮等香料,烟雾缭绕间,大家闲聊、分享故事,人和人的连接就从这里发生了化学反应。
更有趣的是,当地人买咖啡豆就像“买菜”—— 用大勺从散装堆里舀起,称重打包,和香料摊挨在一起,烟火气十足。
不过,这里的咖啡也藏着“矛盾”:最好的豆子大多出口,本地人常喝的是 G4、G5 级别的豆子,甚至可能有虫蛀或发霉的瑕疵。但对他们而言,咖啡更像 “白开水” 般日常,重要的是仪式里的松弛感,而非豆子的品级。但是即便是路边几分钱一杯的咖啡,也因当地独特的水土(矿物质丰富的水质)而格外香醇。Yanyu特别推荐了西达摩产区的咖啡豆,高海拔让豆子风味更浓郁;而出于环保考量,她更偏爱日晒处理的豆子(水洗处理会产生酸性废水,影响土壤)。如果你是咖啡爱好者,不妨试试用当地的方式煮一杯且试用日晒处理的豆子 —— 或许能尝到不一样的醇厚。
宗教与节日:每月都在“过节” 的快乐国度
埃塞俄比亚有两大主要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节日多到让人觉得“每周都在放假”(茉莉实名羡慕了)。
大城市的节日通常放1 天假,农村则可能连过一周 —— 对当地人来说,节日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跳舞、唱歌、聚会,简单的快乐就能填满时光。而且越是底层的劳动者,反而越容易展露纯粹的笑容。他们或许物质不富裕,但一顿肉、一场舞,就能让幸福感满溢。这种 “被驯化越少,快乐越本真” 的状态,或许正是埃塞俄比亚最动人的特质之一。
旅游:在秘境中冒险,在战火旁寻安全
由于战争和政治因素,埃塞俄比亚的旅游是并不发达的,但也有些许成熟而且安全的路线可供参考。推荐几条相对安全的线路:
①西北线:火山、盐湖与沙漠部落,线路成熟,可跟团体验;
②南线咖啡之旅: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自驾至耶加雪菲、西达摩,沿途能参与咖啡采摘、参观处理厂,风光与香气并存;
③原始部落探秘:南方部落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独特却也暗藏风险(曾有导游被误杀),需谨慎选择;
④哈拉尔古城:伊斯兰文化名城,也是咖啡产区,可乘中国援建的铁路前往,感受宗教与民族文化的碰撞。
最后:在埃塞,读懂“松弛感”
对Yanyu而言最深刻的影响,是让她学会了 “文化包容” 与 “生活松弛”。“一天喝 2-3 次咖啡” 是常态:上午 10 点约着下楼喝咖啡,下午工作间隙再续一杯,晚上回家还能和朋友围坐煮咖啡。这种在忙碌中随时切换到 “慢节奏” 的能力,或许正是我们在 “内卷” 中最需要的解药。
如果你也被这片土地的咖啡香、节日欢歌和秘境风光打动,想了解更多关于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战争与宗教故事,请继续关注【学不明白公众号】后面两天会推送关于埃塞的相关文章~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August 15, 2025 at 10:54 AM UTC
- Length44 min
- Episode3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