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有多远?数字华夏戴鹏呼吁产业链协同

“欢迎来到2025PT展数字华夏展台,我是您的机器人前台星仔,请问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吗?”9月24日至26日,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数字华夏科技有限公司的星行侠和机器狗卫小鹿亮相现场,机器人星行侠摇身一变为专业的柜台接待员,向观众科普机器人与通信的联系。

记者了解到,星行侠是数字华夏继夏澜、夏起之后的第三款重点人形机器人产品,定位颜值高、情商高、易使用的商用机器人,也是酷炫潮流的智能助手。展会现场,星行侠还展示了妙趣横生的科普课堂《电的奥秘》、专属广东机器人的粤语歌谣《月光光》《氹氹转》等特色节目,吸引不少客户表达采购意向。

作为行业内首款本体、轮式相结合的双形态人形机器人,星行侠在本次展会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多场景适应能力。它既能开展科普课堂,也能作展厅接待,适配企业客户接待讲解、智能交互、智能助理等商业场景,即将在银行、博物馆、智慧校园等场景落地。

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进入千行百业?“云端一瘫痪,机器人就成了‘废铁’。”数字华夏联合创始人戴鹏在“具身智能前沿”分论坛进行“人形交互机器人应用中的挑战和机遇”主题分享时提到,单纯依赖云端的机器人架构风险极高,必须转向更务实的“端‑边‑云”协同的混合智能路径。

戴鹏举例,在WRC等大型展会场景中,Wi-Fi信号复杂,机器人极易受到干扰,体验大打折扣;在银行金融大模型的业务对接场景,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不同场景对上行宽带、下行带宽、时延敏感度等网络要求存在差异,但“低时延和稳定性”是刚性需求。

如何破解落地场景的重重挑战?戴鹏提出倡议,呼吁产业链协同合作,建议云服务商、算法公司与本地硬件厂家深化合作,尤其是在复杂的矩阵智能算法等领域进行专业分工。

文 | 记者 许张超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