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EE夢想家

HH

搞不懂什麼是電動車?元宇宙?AI?半導體?量子電腦?! 社會在走,知識要有!!! 不想成為科技小白,就看『 i SEE夢想家 』,讓您話題跟的上,投資有方向! 每週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電動車/元宇宙/數位醫療/機器人/AI/半導體/量子電腦等最夯科技議題。 本節目由【鴻海集團】製作播出, 讓您掌握科技產業最先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6天前

    EP 306|台灣離子阱電腦改寫未來【鴻海研究院離子阱實驗室主任 林俊達】

    【台灣量子突破!鴻海離子阱技術,打造「天生完美」的量子位元!🔬】 你知道嗎?下一代運算革命的關鍵——量子電腦,正在台灣加速發展!鴻海選擇了一條極具潛力的技術路線:離子阱(Ion Trap)!這不只是一場技術競賽,更是台灣產業鏈升級的絕佳機會! 💡 為什麼選擇「離子阱」? 量子計算的威力來自於指數型成長的運算能力,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最完美的量子位元。 👉 天生的完美位元: 離子阱捕捉的離子,其實就是帶電的原子。這些天然原子,無論從哪裡來,都長得一模一樣! 這意味著量子位元是全同的,能大幅降低校準成本,並帶來超長的量子資訊儲存時間。 👉 微縮革命: 從第一代笨重的離子阱結構,現在已經進化到第二代多區層狀離子阱。它運用了精密的製程技術,將電極佈置於晶圓再一片片堆疊起來,大幅縮小體積,還能夠動態控制離子(排排站、分開、再合體!),控制能力更強大! ⚔️ 面對挑戰,台灣如何升級? 雖然量子電腦可能還需要15到30年才能進入實用階段(通用型量子處理器),但發展過程中的技術迭代,正是台灣的巨大機會! • 克服雷射難題: 離子阱需要精密的雷射光來冷卻和操控離子。未來將把光路也設計到晶片上,這將推動矽光子作為量子關鍵技術的爆發性發展! • 半導體轉身: 雖然現階段半導體元件本身不適合做量子位元,但台灣深厚的半導體基礎(製程、人才、材料科學),正是支持離子阱、超導體等平台發展的賦能科技!台灣的工程師文化和產業鏈,將在全球量子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 量子計算不只是科技,更是國安戰略! 它能破解現有加密系統,這也是全球大國競相投入的主因。台灣的量子發展,正在努力爭取未來的戰略發言權! 📢 探索量子未來,親眼見證突破! 鴻海科技日(HHTD)將於 11月21日 登場!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相關活動資訊,去看看鴻海研發的第一、二代離子阱與離子控制技術,親身見證下一代運算領域的關鍵突破! 下載HHTD APP 完成報名抽大獎! https://hhtd.honhai.com/zh-tw/appIntroducti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5 分钟
  2. 10月22日

    EP 305|3+3+3 AI賦能車聯網資安【VicOne亞太區資深協理 陸振翔】

    【你的連網汽車,可能是駭客的下一個目標!🚨】 汽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搭載 AI 的大型智慧裝置,從手機 APP 連接車機,到使用信用卡支付停車費,資安破口無所不在! ✅ 法規強制:車廠負起「終身」資安責任! 歐盟已於2024年正式實施車用資安法規 UN R155 與 R156,台灣則預計2028年上路,強制要求車廠必須保障車輛從出廠到報廢的資訊安全,這代表車廠必須對整個車輛生命週期的資安負責,包括軟體更新與系統防護。 🧠 AI 的雙面刃:貼心服務 vs. 極端風險! AI 語音助理雖然貼心,能讀懂行事曆、主動建議路線,但也同時掌握了用戶的高度隱私。最大的威脅是 「提示詞注入 (Prompt Injection)」:駭客可能透過惡意指令,讓 AI 做出危險行為(例如要求車子無視速限加速)。 🤖 資安戰場擴大:從汽車到 AI 機器人! 車輛與機器人的資安架構高度相似——都有感知、決策與執行單元。醫療、照護型機器人與人的互動更密切,資安風險甚至比汽車更高。一旦機器人被駭客操控,造成的後果將是立即且嚴重的。 🔒 守護智慧移動,打造安心未來: 科技越貼近人性,越需要強大的安全機制。資安不是附加功能,而是 AI 時代的核心基石。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分钟
  3. 10月8日

    EP 304|三創超好逛報你知 【三創生活總經理 賴寶月】

    🎉【十年磨一劍:三創生活園區的創新旅程與未來藍圖】🎉 十年前懷著「創新、創意、創業」的信念,在光華商圈旁開啟了一場實驗──打造一個讓科技融入生活的夢想基地。今天,三創生活園區正式滿十歲了。 這十年,三創從「科技商場」走向「科技生活的典範」,也從一個場域,成長為一個連結創作者、品牌與市民的「城市共學平台」。 這裡還有超貼心的生活顧問 制度,不管你是不是科技小白,都能獲得耐心解說,讓你安心體驗、放心購買,把科技真正帶入生活。三創的理想不只如此!在園區樓上,還有一個秘密的「創業孵化器」,幫助許多新創團隊將天馬行空的點子變成現實商品,直接在商場裡接受市場考驗!💡 這不只是商場,更是一個夢想的搖籃。 🌟三創的里程碑: 💫舉辦第一屆【鴻海科技日】,見證科技與創意的火花。 💡 打造「創Q Space」,讓科技更貼近女性與家庭,讓理工宅變成全家最愛。 🤝 從銷售走向「生活顧問」,用貼心服務讓科技變得親民可學。 🌱 設立「三創育成基金會」,陪伴無數新創團隊發芽、茁壯。 即使疫情來襲,三創依然找到新機會──從功能升降桌椅、智慧家電,到AI體驗與創意活動,三創早已不只是商場,而是探索未來生活的基地。 三創的品牌精神,來自四個關鍵字: 🔍 Discovering 探索 📘 Learning 學習 💪 Empowering 賦能 🎨 Trust 信賴 這十年,是一場關於「讓科技有溫度」的旅程。接下來,三創將從台北出發,把這份創新能量擴散到全台,讓科技生活的美好,遍地開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分钟
  4. 9月24日

    EP 303|夏普智慧健康新主張 All for Life 實現日本好生活 【台灣SHARP總經理張凱傑】

    🚀【夏普再進化|AI驅動的智慧生活】🚀 百年品牌 SHARP,今年在台灣一次推出 67項全新產品,橫跨電視、手機、空調、冰箱、洗衣機、清淨機等六大類別,全面導入 AI智慧應用,讓生活更便利、更安全、更高效。 ✨ 亮點搶先看 ✨ 🔹 AI清淨機:透過手機的GPS定位,自動偵測即將到家就先開機;出門超過範圍自動關閉。 🔹 AI娛樂電視:內建卡拉OK功能,能即時消音,讓你隨時開唱。 🔹 AI手機助理:會議中自動接聽、轉文字、同步行程,像貼身秘書一樣可靠。 🔹 搖搖防護功能:緊急時搖晃手機即可發警報、閃燈並傳送定位,守護安全。 🔹 設計升級:日系極簡外觀+輕薄機身+徠卡鏡頭的夏普AQUOS手機,兼具美感與專業。 💡 自2017年重返台灣,夏普經歷了品牌重塑、引進日本好產品,到如今全面擁抱AI的三階段進化;並堅持「與日本同步、以人為本、半步先行」,持續洞察並回應消費者需求。 🌱 核心技術 – 自動除菌離子 從SARS到COVID,夏普的空氣淨化早已經通過驗證,並擴展到冷氣、冰箱、除濕機、洗衣機等多種家電,目前全球銷售超過 1億台。 🔮 走過113年,夏普始終秉持「創造讓人想模仿的產品」的精神。如今,AI不只是技術,而是貼近生活的全方位守護,實現 All for Life 的品牌承諾。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1 分钟
  5. 9月15日

    EP 302 |鴻騰科技日 FIT Tech Day 【鴻騰精密 車用事業轉型長 林群弼】

    ⚡【鴻騰科技日|從跨國併購到車聯網未來藍圖】⚡ 鴻海旗下的鴻騰精密科技 (FIT) 為了電動車大未來,直接前進德國黑森林 🌳,併購了兩家歷史悠久的汽車工業巨頭!目標很明確:成為未來電動車的「電力心臟與神經中樞」⚡️。 ✅ 併購策略:收購德國 Voltaira(車內連接器/電纜)、Auto-Kabel(高壓電力傳輸),補齊電動車 Power Connectivity 一條龍解決方案。 ✅ 文化整合:跨國併購的挑戰不只在技術,更在「文化」! 德國同事下午五點準時下班陪家人、暑假必須放長假是「責任」;而亞洲的我們以吃苦耐勞聞名。成功的秘訣無他,就是「傾聽」🤝,找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共識。 ✅ 車聯網未來:汽車將成為「四個輪子的電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 第三生活空間! 想像一下,未來的車不只是交通工具 🚗💨,更是行動辦公室、電影院。上班路途中開會、下班直接續追上一集沒看完的影集,通勤時間將被重新定義! 🚙 電力與算力雙挑戰 隨著自駕、影音與 V2X 車聯網應用增加,算力需求暴漲。鴻騰透過鋁材取代銅材專利,降低重量與能耗,推動高效能電動車發展。 未來需要強大的「算力」與穩定的「電力」,更需要滴水不漏的「資安」,把愛車打造成一座最安心的移動堡壘 🏰。這就是鴻騰正在做的事! 準備好迎接這個不用學開車的時代了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分钟
  6. 9月12日

    EP 301 |鴻海半導體獲新銳獎 SEMI 20 UNDER 40 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小組長 洪瑜亨博士

    🌟【鴻海研究院洪瑜亨博士 榮獲 2025 SEMI 半導體新銳獎】🌟 在今年 SEMICON Taiwan舉辦的半導體論壇上,鴻海研究院半導體所小組長洪瑜亨博士榮獲首屆「半導體新銳獎」,這不僅是對他努力的肯定,更展現了團隊在 奈米光學 與 矽光子 的突破成果! 🔬 奈米光學:想像一下,把複雜又佔空間的相機模組,直接用半導體製程「印」在晶片上,讓人臉辨識元件一口氣縮小2450倍!這不僅讓未來的AR/VR眼鏡、無人機更輕巧,也讓我們離全螢幕手機的夢想更近一步! ⚡ 矽光子:當AI資料中心因為電訊號傳輸塞車時,就需要一條全新的高速公路。矽光子技術就是解答!它用「光」取代「電」來飆速,就像把整座光學實驗室濃縮到一片晶片裡,徹底解決數據傳輸的瓶頸。 洪博士坦言,研究過程如同「開路先鋒」——跨領域溝通、晶片製造門檻高、高速傳輸量測,都是挑戰。但團隊透過「多晶圓計畫」(MPW) 與國際合作,一步步建立完整 SOP,讓後續研究者能加速前進。 他勉勵年輕研究者:「研究就像練武功,基本功要練到非你不可!」唯有持續精進,並保持好奇心與開放心態,才能與世界接軌。從實驗室裡的「練基本功」,到整合產業資源打造出真正的晶片,洪博士的分享讓我們看見台灣科研人員的堅韌與遠見。 🚀 隨著矽光子與奈米光學的進展,未來資料中心、AI 與各類新興科技將因而更高效、更普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5 分钟
  7. 9月5日

    鴻海2025 董辦室財務金融組 實習生新知分享

    📌【2025鴻海董辦實習生專訪|財務金融組實習生的收穫】📌 實習生:張敏悅、李麒安、楊東祐、謝亞芸 、陳逸澤 、黃筱喬 今年夏天,鴻海的董辦實習生財務金融組迎來六位優秀實習生,他們在為期兩個月的輪調中,走過 財務、會計、策略投資、經管 四大部門,從不同角度體驗企業運作,也在挑戰中找到成長方向。 🌟 他們的精彩收穫包括: 🔹 張敏悅|北京清華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金融 碩士生 發現財務以外,經管分析同樣充滿挑戰。在經管部門輪調期間,她將數據分析能力應用於企業決策輔助,產出深度分析報告,讓她發現自己新的職涯興趣。 🔹 李麒安|陽明交通大學 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 碩士生 學會「專注自己」,從產業分析看見全局。他在經管3+3部門協助進行產業分析,並與主管交流想法,為部門產出新的市場趨勢洞見,證明新世代的觀點也能帶來價值。 🔹 楊東祐|台灣大學 經濟學系輔數學 用資料科學協助會計數位轉型,並習得簡報心法。他將自己的資料科學專長導入會計部門的數位轉型專案,成功開發一個小型專案,未來有望應用於集團內部,發揮巨大效益。 🔹 謝亞芸 |中央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觀察專才與通才的平衡,體會ESG與財務的緊密連結。她將ESG與財務工作結合,向主管們提出獨特觀點,強調ESG不僅是企業形象,更直接影響公司的稅務與資金成本,展現跨部門思考的能力。 🔹 陳逸澤 |台灣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 碩士生 在策略投資中理解投資不只是獲利,更能推動產業。他在開鴻基金的實習中,實際參與了綠能投資案的財務模型建置,精準計算出案子的估值與報酬,並將政策與商業模式考量納入分析,這項實戰成果為他未來在投資領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黃筱喬 |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輔泰文 把握國際知名外商交流機會,拓展國際視野。她透過與多家國際知名外商實習生交流,將所學應用於實務觀察中,深入了解鴻海與這些金融巨頭的合作模式,拓寬了自己的國際視野。 💡 這群新世代的實習生,用他們的真實成果,證明了鴻海是一個開放且樂於賦予年輕人發揮空間的舞台。他們不僅為鴻海帶來新的活力,也為自己的未來開創了無限可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钟
  8. 9月3日

    鴻海2025 董辦室科技創新組 實習生新知分享

    🌟【鴻海暑期實習|六位年輕夢想家的故事】🌟 實習生:王紹儒、鄭嘉千、潘千謙、謝侑霖、陳天豪、呂昱錡 來自台灣與美國的六位同學,在今夏走進鴻海,度過充實的八週。他們分別來自電機、資工、機械、商管等不同背景,卻因為同樣的科技熱情聚在一起,從電動車的硬體製程到AI的前沿應用,收穫滿滿。 👨‍💻 王紹儒|卡內基美隆大學 電機與電腦工程 專攻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嘗試將AI融入低功耗系統。他分享:「最大的收穫,是理解電動車開發嚴謹的流程——從前期規劃、研發,到大量驗證試車,背後需要龐大的資源與時間投入。」 👩‍💻 鄭嘉千|中央大學 電機系 曾設計「智能潛水面鏡」,她發現跨領域合作的挑戰:「商管與理工的簡報風格完全不同,但透過溝通,我們學會欣賞彼此的思維差異。」 👩‍💼 潘千謙|台大國企 → 工業工程研究所 從商管跨足工學院,她說:「課程從車輛原料、六大工藝,到車用軟體安全與專案管理,完整體驗了電動車『從零到有』的過程。」她更期待AI幫助像她這樣的非技術背景人才,更快融入科技產業。 👨‍💻 謝侑霖|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資工所 研究AI與機器學習,他最重視團隊合作:「雖然大家背景相似,但發展方向不同,需要大量溝通與協調。這種真實的teamwork經驗,在學校很難體會。」他提醒:「工程師要善用AI,而不是被取代。」 🤖 陳天豪|台大機械 → UCSD 電機與電腦工程 專攻AI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他說:「我們接手工程師未完成的專案,靠AI幫助理解程式碼,迅速上手。但AI無法取代人因工程,像車門設計、乘客體驗,這些仍需人類的細膩。」 👓 呂昱錡|台師大 資工所 專長電腦視覺與深度學習,正在研究動物行為。他分享:「我們透過VLM(視覺+大型語言模型)做行車軌跡預判,能應對突發狀況,這是我在學校未曾接觸過的前沿技術。」他也對鴻海研究院的AI研究深感興趣。 💡 六位實習生一致認為: • 學校與職場最大的差異,是跨領域合作與實務應用。 • AI正在加速改變世界,但人類在協作、溝通、創意上的價值無可取代。 • 鴻海早已超越「代工」印象,從電動車、機器人,到量子電腦與衛星,正全力布局未來。 👏 這群年輕夢想家,帶著滿滿的收穫,準備踏上下一段旅程。期待他們在未來科技藍圖中,繼續發光發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4 分钟

关于

搞不懂什麼是電動車?元宇宙?AI?半導體?量子電腦?! 社會在走,知識要有!!! 不想成為科技小白,就看『 i SEE夢想家 』,讓您話題跟的上,投資有方向! 每週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電動車/元宇宙/數位醫療/機器人/AI/半導體/量子電腦等最夯科技議題。 本節目由【鴻海集團】製作播出, 讓您掌握科技產業最先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