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大道-左教授-第一季

左教授

先天大道,修行之路;自性沈澱,淨土在前;無心無為,大道不遠;心安神寧,勝境立現;增智增慧,福德得圓! 第一季: 1. 回歸靈性本原處 2. 從心出發的澄明之路 3. 宇宙至尊的靈性能量 4. 純正之道 5. 自度自救,一即一切 6. 何謂「人心」 7. 修去「人心」:目的與方法 8. 我們要如何修去「人心」呢 9. 什麼是真正的活著 10. 在相對世界中活出絕對的智慧 11.「先天大道」與末世觀 12. 為何修持先天大道會使人感到愉悅? 13. 先天大道與宗教 14.「祖炁」的能量特性:玄學與科學的雙重視角 15. 紅塵煉心:六根門庭的詩意覺照 16. 從能量互動角度論「六根」修持的深層機制 17.「 人人須修持先天大道」的深層解析 18.「天降大道」 19. 修持先天大道應有智慧與見地 20. 修「先天大道」知「天命」 21. 大道的智慧與現代風險管理 22. 為何"先天大道"的英語翻譯,宜譯成 “Primordial Dao” 23. 「初心」 24. 何謂「一炁含三萬神歸」? 25.「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26.「先天大道」「無為」 27.「無為之為」 28.「天心慈愛」 29. 從「道德經」探索有關「因果業力」的覺知 30.「不動心」 31.「無上密意」「教外別傳」 32.「拈花微笑」 33.「靈魂自覺」 34. 大道中的言語修行藝術 35.「慎言·寡言·無言-從人際、智慧到修行的三重昇華 」 36.「先天大道」「無為」智慧面對逆境與無明 37. 論修行的哲學本質 38. 「無間道」 39. 為什麼要「好好修」 40.「自度自救」 41.「自性自證」 42.「上天的道」 43.「莊子」 44.「逍遙」 45.「無依賴的絕對自由」 46.「齊物論」的「真一」 47.「養生主」「火傳不盡」 48. 亂世中如何自處與處世的智慧 49. 形缺德充 50. 道在何處

  1. 認識靈性本來處

    EPISODE 1

    認識靈性本來處

    先天大道是中華民族哲學的核心概念,既指宇宙生成的根本原理,又蘊含生命智慧的雙重維度。它不僅是形上的追求,更是實踐的指南。 在本質上,先天大道是一切的源頭,由於有了先天大道,方才有了這現象界一切動態生成過程。在中華民族古人的智慧裡,《易經》"太極生兩儀",太極始於無極,無極始於無無極,而這無無極,或敬稱為無無 ,就是宇宙本源, 這宇宙的本原就是一至高無上慈愛神聖的靈性。 我們儘管生於陰陽相對的太極界,但有智者能超越相對而進入無極,並基於無極返回無無極,道家強調其"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然本性,儒家則賦予其道德內涵,將大道與人性相聯繫。 先天大道體現超越精神。它突破時空限制,指向無限與永恆;超越經驗知識,追求本質認知;超越世俗價值,尋求精神自由。這種超越不是逃避,而是啟發我們對更高境界的追求。 同時,先天之道強調回歸靈性的重要性。它指引人們找回本真自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物質與精神的關係。這種回歸是對本質的重新發現,為現代人提供反思與啟迪。 先天大道的意義在於其雙重維度的統一:超越與回歸相輔相成,既指向理想的追求,又立足現實的實踐。這種智慧對當代社會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引導我們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尋找平衡與和諧。

    2 min
  2. 「先天大道」-純正之道

    EPISODE 4

    「先天大道」-純正之道

    修煉心性與先天大道:純正之道 一個人心性純正可以得到天地正氣的加持,這天地正氣就是「先天大道」之能量,稱之為”祖炁”,人心性純正,改變自身磁場,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則可和祖炁產生共振,感受到先天大道祖炁的存在並受祖炁的加持,得以變化氣質、常保青春。 以下列出三項修煉心性的方法: 一、正念修持:保持覺知,時刻觀照自心,去除雜念與執著。透過參悟與守靜,逐漸培養內心的平靜與清明,使心性回歸純淨狀態。 二、行善積德:以慈悲心同理心對待他人,並以「天地無為」的智慧與棈神實踐無私助人的行為。無為之善行能淨化心靈,提升自身能量場,與天地正氣相呼應。 三、守持戒律:遵守道德規範,遠離貪嗔癡等負面習氣。透過自律與反省,逐漸淨化心性,終能使內在與祖炁的能量相契合。 先天大道祖炁能量,至清、至純、至正、至柔、至大、至廣、永恆如廝,透過修煉心性以返歸先天大道,能使人與祖炁能量共振,獲得深層的生命轉化,淨化身心,變化氣質,使人常保青春與活力。此外,與祖炁相應後,內在能量場會逐漸增強,帶來身心和諧與智慧增長。修持者不僅能感受到內在的平靜與喜悅,還能與天地正氣相融,知禍福之先、避雜亂之境,並獲得諸天無形的加持與保護。 總而言之,修持先天大道是一條通往身心昇華的道路,透過純正的心性修煉,人得以與宇宙至高能量相連,實現生命的圓滿與永恆。

    2 min
  3. 自度自救、一即一切

    EPISODE 5

    自度自救、一即一切

    先天大道:自度自救,一即一切 . 萬物本為一體,皆源自同一本原,彼此靈性相連,無分無別,無論是山川河流、草木蟲魚,還是人類與星辰,借由修持「先天大道」,我們終能體悟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宇宙真理,這種覺悟使我們超越個體的局限,並感受到與宇宙萬物的深刻連結,進而放下對自我與外物的分別與人心的互動對待。 同時,我們當知紅塵如夢,名利如浮雲。世間的榮華富貴、權勢地位,皆是短暫的幻象,無法帶來心靈真正的喜悅與滿足。我們肉身終將消逝,人生百年、轉瞬即逝,偏重外在的追求,只會讓我們陷入無盡的煩惱與痛苦。 借由修持先天大道,終能體證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性,知道萬物靈性能量本生於大道、而當同大道永恆存在,且互通於一切之中,故儘管肉身生死輪迴,實際上「無所來去」。 這種超越,能讓人看透物質宇宙的生滅無常,故修持先天大道的真正意義,在於自度自救:借由改變自身的靈性能量,與「先天大道祖氣」共振,與大道同化,得以返歸宇宙之根,大徹大悟,走出小我、活出大我、最終「體證無我」,無限寬廣。 人生短暫如閃電,當把握當下,莫執迷不悟,要知道,生命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外在的成就,而在於內在的覺悟與提升。學會善待自己,且善待自己的靈魂,讓自己走出偏執、走出自私、走出黑暗、走出冰冷,在「先天大道祖氣」的加持之下,逐漸學會體悟平靜、祥和、喜悅,感受慈愛上天的溫暖,才不妄走這人生一遭。

    3 min
  4. 何謂「人心」?

    EPISODE 6

    何謂「人心」?

    何謂「人心」:例證 「人心」是指人類在後天環境中形成的種種執著、分別與妄念,它源自於個體的自我意識,表現為貪婪、嗔恨、愚痴、傲慢、懷疑等負面習氣。這些習氣使人迷失本心,陷入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之中。使人遠離了本自具足的靈性本質。 以下說明「人心」的表現與影響: 1. 貪婪與欲望 一個人已經擁有足夠的財富,卻仍不斷追求更多的金錢與物質享受,甚至為此不擇手段,傷害他人或違背道德。這種無止境的貪婪是「人心」的典型表現,使人迷失在物質追求中,忽視內在的滿足與靈性的成長。 2. 嗔恨與憤怒 當他人無意中冒犯了自己,便心生怨恨,甚至懷恨在心,久久無法釋懷,甚至伺機報復。嗔恨心使人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破壞人際關係,也阻礙內心的平靜與智慧。 3. 愚痴與無明 對生命的真相缺乏認識,執著於短暫的享樂,忽視因果法則,甚至做出傷害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愚痴使人無法看清事物的本質,導致錯誤的選擇與行為,進一步加深痛苦與迷茫。 4. 傲慢與自大 因自己的成就或地位而看不起他人,甚至對他人的努力與價值嗤之以鼻,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傲慢心使人與他人產生隔閡,無法以平等心看待世界,也阻礙了自我的成長與學習。 5. 懷疑與不信任 對他人的善意與真誠持懷疑態度,總是猜忌他人的動機,甚至因此錯失良機或破壞合作關係。懷疑心使人無法建立真誠的連結,也讓自己陷入孤立與不安的狀態。 6. 分別與對立 將人與事劃分為好壞、美醜、得失,並以此為基礎產生執著與排斥,例如只願意接近對自己有利的人,而遠離那些看似無用或不如自己的人。分別心使人無法體悟萬物一體的真理,進一步加深自我與他人的對立,阻礙和諧與共融。 7. 無常的執著 對青春、美貌或健康過度執著,無法接受這些事物的自然變化,因而產生恐懼與痛苦。這種執著使人無法坦然面對生命的無常,進一步加深對變化的抗拒與恐懼。 總而言之,「人心」的種種表現,皆源自於對自我與外物的執著,使人迷失在分別、對立與欲望中。修行的目的,正是要逐漸去除這些負面習氣,回歸清淨的本心,體悟萬物一體的真理,達到真正的自在與解脫。

    3 min
  5. 修去「人心」:目的與方法

    EPISODE 7

    修去「人心」:目的與方法

    修去「人心」:目的與方法 修去「人心」並非單純因為害怕報應,而是為了回歸清淨的本心,體悟生命的真諦,達到內在的自在與解脫。以下從原因與方法兩方面說明: 為什麼要修去「人心」? 1.「人心」帶來痛苦與束縛
「人心」充滿貪婪、嗔恨、愚痴、傲慢等負面習氣,這些習氣使人陷入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例如,貪婪讓人永不滿足,嗔恨讓人陷入憤怒,愚痴讓人迷失方向。修去「人心」,是為了擺脫這些負面情緒的束縛,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2.「人心」遮蔽本心與智慧
每個人的靈性本質原本清淨光明,但「人心」如同一層迷霧,遮蔽了這份光明。修去「人心」,是為了讓本心的智慧與慈悲自然顯現,從而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與世界。 3.「人心」導致與萬物的對立
「人心」習慣分別與對立,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割裂開來。這種分別心使人無法體悟「萬物一體」的真理,也阻礙了與宇宙能量的連結。修去「人心」,是為了回歸與萬物和諧共存的狀態。 4. 「人心」產生因果與報應 報應是因果法則的體現,確實存在,故有智者會謹言慎行,但修行的核心目的不僅僅在於避免因果報應,而在於提升心性,超越因果的束縛。 透過修去「人心」,我們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行為與心念,自然減少負面因果的產生。

    2 min
  6. 我們要如何修去「人心」呢?

    EPISODE 8

    我們要如何修去「人心」呢?

    我們要如何修去「人心」呢? 1. 覺察與觀照 透過冥想、守靜或日常的自我觀察,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分辨哪些是「人心」的表現(如貪婪、嗔恨等)。覺察是修去「人心」的第一步,只有看清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2. 放下執著 練習對外在的名利、物質、情感不過度執著,學會以平常心看待得失。放下執著能減少貪婪與恐懼,讓心靈回歸平靜。 3. 培養慈悲與寬容 以慈悲心對待他人,寬容他人的過錯,並學會原諒自己。慈悲能化解嗔恨與傲慢,讓人與他人和諧相處。 4. 學習智慧與正見 透過閱讀經典、聆聽教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明白「萬物一體」的真理。智慧能破除愚痴與無明,讓人看清生命的真相。 5. 實踐無我與奉獻 放下自我中心,以服務他人、利益眾生為目標,例如參與公益活動或幫助身邊的人。無我的實踐能減少分別心,讓人體驗到與萬物合一的喜悅。 6. 與「道心」相應 透過修持先天大道,與宇宙的至高能量「祖炁」共振,讓「道心」逐漸取代「人心」。與「道心」相應能加速心性的轉化,讓人更快回歸清淨本心。 總而言之,修去「人心」不僅僅為了避免因果報應,且是為了回歸清淨的本心,體悟生命的真諦。透過覺察、放下執著、培養慈悲、學習智慧、實踐無我,以及與「道心」相應,我們能逐步淨化心靈,去除「人心」的負面習氣,最終達到內在的自在與解脫。這是一條通往生命圓滿的道路,需要我們有決心、信心與恆心,持續的實踐與覺悟。

    2 min

About

先天大道,修行之路;自性沈澱,淨土在前;無心無為,大道不遠;心安神寧,勝境立現;增智增慧,福德得圓! 第一季: 1. 回歸靈性本原處 2. 從心出發的澄明之路 3. 宇宙至尊的靈性能量 4. 純正之道 5. 自度自救,一即一切 6. 何謂「人心」 7. 修去「人心」:目的與方法 8. 我們要如何修去「人心」呢 9. 什麼是真正的活著 10. 在相對世界中活出絕對的智慧 11.「先天大道」與末世觀 12. 為何修持先天大道會使人感到愉悅? 13. 先天大道與宗教 14.「祖炁」的能量特性:玄學與科學的雙重視角 15. 紅塵煉心:六根門庭的詩意覺照 16. 從能量互動角度論「六根」修持的深層機制 17.「 人人須修持先天大道」的深層解析 18.「天降大道」 19. 修持先天大道應有智慧與見地 20. 修「先天大道」知「天命」 21. 大道的智慧與現代風險管理 22. 為何"先天大道"的英語翻譯,宜譯成 “Primordial Dao” 23. 「初心」 24. 何謂「一炁含三萬神歸」? 25.「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26.「先天大道」「無為」 27.「無為之為」 28.「天心慈愛」 29. 從「道德經」探索有關「因果業力」的覺知 30.「不動心」 31.「無上密意」「教外別傳」 32.「拈花微笑」 33.「靈魂自覺」 34. 大道中的言語修行藝術 35.「慎言·寡言·無言-從人際、智慧到修行的三重昇華 」 36.「先天大道」「無為」智慧面對逆境與無明 37. 論修行的哲學本質 38. 「無間道」 39. 為什麼要「好好修」 40.「自度自救」 41.「自性自證」 42.「上天的道」 43.「莊子」 44.「逍遙」 45.「無依賴的絕對自由」 46.「齊物論」的「真一」 47.「養生主」「火傳不盡」 48. 亂世中如何自處與處世的智慧 49. 形缺德充 50. 道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