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自在方圆”。我们是Tina和Yuki, 分别从事心理咨询师和(曾经)心理老师的行业。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聊了聊现代生活中的压力与选择,尤其是职场与教育系统对个人心理的影响。我们分享了各自的经历,从心理咨询的视角来理解孩子们在应试教育下的心理困境,以及思考ta们如何在系统内外寻求资源。虽然逃离系统的想法普遍存在,但理想化的生活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我们希望通过真实的对话,展现更多系统内规则的存在作用,以及系统外灵活空间的探索,更邀请大家对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进行深入的感知和思考~
⏰时间戳
节目介绍
03:15 - 播客起源:相聊甚欢,想记录下交流中有希望、有用、有趣的东西
06:16 - 艺人朋友的惊人成就与独特经历--播客第一期精彩预告!
07:45 - 播客名称“自在方圆”由来——想探索系统内外学习与工作的可能性
09:25 - 听到“不想上班”“不想上学”的弦外之音
11:22 - 有效休息的背面可能是切换生活方式的“张力”
第一问:现在学校的教育方式都是在培养“病人”吗?
15:42 - 压力传递链末端的孩子
17:27 - 学校领导有苦难言?压力的源头是怎么来的?
19:35 - 高压之下的保护——一点人性化支持也是有力量的
20:42 - 在帮助别人前,需要自己先带好氧气面罩
第二问:有心理困扰的孩子去医院有用吗?有什么用?
21:58 - 有效但效果有限,跟医生本人的专业和态度有很大关系
24:16 - 诊断是个“起点”:后期怎么用这张诊断书也许更重要
29:48 - 家长和孩子偏好的医生可能不一样
30:54 - 医生也有“大众点评”?!
32:58 - 医院的心理治疗排不上号,还有什么靠谱的心理咨询资源?
36:58 - 诊断的标签既可以会带来安全感,也可以会带来病耻感
40:10 - 抑郁症的新解释:更长远、更高维的智慧
43:42 - 荣格“阴影”与少年哪吒的力量
46:30 - 药物治疗缓解共有的症状,心理咨询关照个人独有的伤痛与成就
第三问:心理困扰这么多,其实是因为社会病了,可为何是孩子接受治疗?
50:06 - 孩子在高压环境里,缺乏退出机制
51:46 – 为什么心理治疗/咨询是个“好东西”
🔗相关资源及引用
07:04 象牙塔边播客主页,及第一次做客的节目
11:15 崔庆龙老师微博链接
30:54 健康160 app
32:51 简单心理 app
音乐:Inside You lemonmusicstudio
🎤下期预告
我们将和一位神秘音乐人进行对谈,透过他的个人故事去了解一个少年是如何横跨教育系统内外,找到属于他的自在的。
📮联系方式
自在方圆邮箱:zzpsych@163.com
你还可以在其他这些地方找到Tina:
小红书 Tina的心理学成长笔记
邮箱 yduao@connect.hku.hk
本播客所述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您可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自在方圆联系并取得同意。
資訊
- 節目
- 發佈時間2025年6月15日 上午11:00 [UTC]
- 長度55 分鐘
- 年齡分級兒少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