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全球粤商再度聚首广州,共赴一场未来之约。9月29日,2025世界粤商大会的5场专题会举行,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粤商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青年粤商创新与传承、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海内外知名粤商、工商社团、专家学者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升级路径,共探开放合作机遇,共担粤商时代使命,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粤商出海,需拥有“独门绝技”和“硬核科技”
从海上丝绸之路到改革开放,从“产品出口”到“制造业出海”再到“产业链全球化”,粤商始终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专题会上,多位嘉宾围绕国际合作的新机遇、新挑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全球化发展新路径。
“粤商历来以敢为人先、务实开放著称,从‘下南洋’到‘广交世界朋友’,从‘三来一补’到建立全球供应链,粤商早已将生意做到了五洲四海。”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儒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珊在主题演讲中分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颠覆性创新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和竞争格局。这意味着,国际化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过去靠“拼价格、拼规模”的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必须转向“拼创新、拼价值、拼品牌”。对于粤商而言,创新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粤商应如何适应国际化新形势?“粤商,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不能满足于位于价值链的底部。要主动加大研发投入,拥有‘独门绝技’和‘硬核科技’,才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摆脱‘低端锁定’,掌握定价权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打造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许珊表示。
“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广东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认为,中国企业需从“走出去”向“走进去”升级,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一起。陈丹建议,企业出海应加强协同创新,形成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合力。“我们不仅要自己‘走出去’,还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走出去’。同时,企业要深化本地融合,尊重和融合当地文化,这点特别关键。”
产业跃升,是政策与要素的强力支撑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如何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了摆在粤商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上,记者获悉,广州经济总量已突破3万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7个千亿级服务业集群,社消零总额、进出口总值“双万亿”规模持续巩固。当前,广州正聚焦五大未来产业高地加速崛起:“智车之城”规模超5000亿元,全国每10台汽车就有1台“广州造”;生物医药产业根基雄厚,全年诊疗量达1.88亿人次;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全球近半数大尺寸OLED面板出自广州;低空经济领域已有超4000家企业汇聚;人工智能企业超2100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产业能级跃升背后,是系统性政策与要素的强力支撑。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昊在会上介绍,广州设立总规模超235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群,包括2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并首创“算力券、数据券、场景券、模型券”机制,开放185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221项低空经济场景,最高给予100万元/条的载人航线年度补助。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透露,广东已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作为“头号产业工程”,正加快编制“十五五”智能经济发展规划,并推出以广州琶洲、深圳南山、东莞滨海湾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强化算力、数据、标准与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广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源的大力支持。在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上,广东省委金融办二级巡视员刘凯文代表省委金融办做专题报告。他提到,广东省金融系统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25条”,持续提升融资覆盖面与金融服务质效。截至今年8月末,广东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8.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759亿元,同比增长1.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14亿元,同比增长15.6%。
粤商担当,融入传承与创新的鲜活实践
在本次世界粤商大会上,我们不仅看到敢为人先、开放务实的粤商精神,更在产业创新、青年传承、“百千万工程”中感受到粤商担当。
“新时代青年粤商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青年粤商创新与传承专题会上,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广东华银集团副董事长陈宏海表示,青年粤商要以“传承精神”为底气,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干担当、创新未来,共同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粤”章,贡献青年粤商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创新是粤商精神的时代延伸,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动能。”陈宏海向青年粤商倡议:积极搭建“大湾区青年粤商创新合作平台”,推动跨领域资源共享,“抱团取暖、携手共进”,把群体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大湾区发展的集体力量。
粤商担当还展现在民营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鲜活实践中。在此次粤商大会上,多家广东援藏企业和西藏企业携带藏药、藏茶、藏香等特色产品参展。据介绍,在广东省多年来的援藏支持之下,一批广东企业落户林芝,积极参与资源开发与产业建设。制造业方面,林芝重点开发高原特色植物资源,发展绿色环保型产品。林芝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协同提升,不仅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也为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支撑。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茂名工商联主席、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旺介绍,作为链主企业,欣旺达积极通过链式招商,助力吸引了好力威、富佳达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位于茂名电白的欣捷安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未来,将持续带领企业积极融入“百千万工程”建设进程,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展现粤商担当。
文 | 记者 莫谨榕 孙晶 陈泽云 王丹阳 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