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再添27项!“湾区标准”通三地

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个世界标准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公布了新一批27项“湾区标准”,涉及产业、营商、文化等方面。截至目前,三地已联合公布262项“湾区标准”,覆盖交通、水利、中医药、绿色生态、养老服务等36个领域。这是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推动规则机制“软联通”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本次新增的27项“湾区标准”直面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推动跨境业务方面,《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由粤港澳三地机构联合制定,旨在破解跨境身份互认难题;《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则吸纳港澳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为绿色金融产品跨境流动建立统一标准。在民生服务领域,《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将港澳社福机构的服务经验纳入标准体系,推动湾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多项中医药标准更实现了粤港澳医疗机构在护理规范、慢病管理方面的互认互通。

在美食文化传承方面,《潮菜 鱼丸》《台山黄鳝饭》《广式甜品 姜撞奶》等特色食品标准的制定,由广东烹饪协会潮菜专业委员会、香港群生饮食技术人员协会、澳门烹饪协会等共同制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实现了标准化提升,为“湾区味道”走向更广阔市场奠定了基础。

澳门经济与科技发展局经济合作处处长陈凯诗告诉记者,新增的湾区标准中,有一项为《诚信店评估指标体系》。她认为,该标准的推行有利于大湾区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营商环境发展。“让游客到澳门消费更有信心。”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郑文涛介绍,近年来,该局和港澳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大力发展“湾区标准”。以电梯为例,粤港澳三地依据共同制定的电梯风险评价,识别出风险隐患超1.4万项。同时,香港机电工程署依据该标准开展相关培训,推动电梯风险评估在香港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布的“湾区标准”在龙舟竞赛、志愿者服务方面助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如《民间龙舟竞赛组织管理规范》统一了竞赛规则、安全准入与应急流程,为十五运注入“民间动能”,让散落在乡镇、河涌的千百条传统龙舟“一键”对接全运标准,实现了官方竞技与民间风俗的同频共振;WQ1-229《龙舟活动中心建设规范》通过标准规范全民龙舟活动基础性场所建设,为十五运前后龙舟活动中心建设提供指引,以可持续的场地供给激活全民龙舟新热潮,促进全民龙舟运动发展;WQ 1-252《大型活动志愿服务通用规范》对志愿者从“头”到“脚”的仪容、从“问候”到“服务”的细项、从普通观众到特殊群体的“全龄友好”场景进行了全面规范,让“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志愿服务成为湾区志愿者的亮丽名片。

现场首次发布了广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十大优秀案例。优秀案例聚焦芯片、光伏能源、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等领域,展示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并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文、图|记者 吴珊 通讯员 粤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