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竞争格局剧变的今天,“创新”早已从企业的可选动作,演变为生存与增长的唯一可靠路径。然而,创新是否只是科技的单点突破?抑或商业模式的昙花一现?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创+平台正式宣布:将于10月底发布《创+白皮书》,系统提出“创新五维模型”——商创+、科创+、文创+、社创+、创+联动——试图重新定义什么才是可持续、可系统、可联动的未来创新。本期《创+TALK》将提前为大家介绍。
SHOWNOTES
1:15 创新驱动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2:11 蓝海一直在,如何通过创新去做增长是特别重要。
4:25 单一维度的创新难以驱动增长,需科技、商业、文化、社会四个维度。
6:53 创+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契合。
8:27 创+创新白皮书指出内需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增长主因。
9:42 中国创新实力的全面崛起。
11:03 AI与文化软实力引领全球创新趋势。
13:45 系统化创新提升品牌长期价值。
17:54 中国新兴品牌的全球创新实践。
20:25 行业深度解析与五维共益增长模式。
22:38 创新中心正从硅谷单极向多极发展,中日韩与欧洲逐步形成新格局。
一、创新不止于科技,更在于系统联动
从硅谷到深圳,从OpenAI到比亚迪,全球创新正从“单点爆发”转向“系统构建”。
“创+”模型首席架构师在预告中强调:“企业在追求商业增长的同时,必须融合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与社会共益创新,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联动体系。”
这不是一句口号。华为的零售店中陈列汽车,大疆的无人机从娱乐延展至物流,比亚迪用两年时间实现从500万到1000万辆的跨越——这些都不是偶然。它们背后,是企业在商业、科技、文化、社会与组织联动五个维度上的系统布局。
二、五维模型:不只是评估,更是战略地图
商创+:超越流量与模式,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架构
科创+:从AI到大模型,从硬件到生态
文创+:从“黑悟空”到“labubu”,文化软实力成为品牌溢价的核心
社创+:公益不是捐钱,而是与社会价值共生的创新闭环
创+联动:打破部门墙,实现跨维共振
“我们不再只看企业是否‘有创新’,而是看它是否具备创新的系统能力。”创+团队在预告中透露,白皮书将涵盖全球与中国100强品牌、新兴品牌榜单,并首次发布“创+城市”与“创+乡村”评价体系。
三、全球创新中心正在东移,中国何以成为“酷国家”?
从TikTok到比亚迪,从大疆到华为,中国品牌正在全球范围内构建“酷实力”。
“如果说2024年之前创新中心还在硅谷,那么2025年,东亚——尤其是中国——已几乎与之持平。”创+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在硬件整合、组织敏捷性与成本控制上的能力,正成为全球创新的新引擎。
四、这不是一份报告,而是一本《创新启示录》
白皮书中不仅收录300+品牌案例,更提出“创+诊断”“创+马拉松”“创+陪跑”等实战工具。它不只是一本研究,更是一套企业可操作的创新系统。
Key TAKEAWAYS
1. 创新不再是选项,而是企业增长的唯一可靠路径
2. 单维创新已死,系统联动才是未来
3. 文化软实力成为品牌溢价的核心杠杆
4. 社会创新不是成本,而是品牌价值的长期投资
5. 中国企业正在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
6. AI不再只是模型竞争,而是产业落地能力的比拼
7. 创新中心正从硅谷向东亚、欧洲多极扩散
8. 组织敏捷性是中国创新的隐形优势
9. “创+联动”是企业打破内耗、实现跨部门协同的关键
10. 白皮书不是终点,而是企业创新系统的起点
互动话题
1. 你认为在“商创+、科创+、文创+、社创+”中,哪一维最难实现?你的企业或行业目前最缺的是哪一维?
2. 如果你将收到《创+白皮书》,你最想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洞察或工具?
写在最后: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创新不再是风口的追逐,而是系统的构建、文化的沉淀、价值的联动。《创+白皮书》或许正是那张地图,指引我们在混沌中看清方向,在竞争中构建护城河。
创新不是一次爆发,而是一场系统的长征。
*本文源自“创+白皮书预告”,完整版将于10月底左右发布,12月推出终版。敬请关注。*
<欢迎留言与我们共创“创新未来”>
المعلومات
- البرنامج
- معدل البثيتم التحديث أسبوعيًا
- تاريخ النشر٢٥ أكتوبر ٢٠٢٥ في ٣:١٩ ص UTC
- مدة الحلقة٢٥ من الدقائق
- التقييمملائ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