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專訪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解析重大國際新聞。
日本首相石破茂請辭,根源在於自民黨於眾、參兩院與東京都議會三度敗選,黨內派系認為其政策不得人心,最終遭逼宮下台。
接下來的接班人選,外界聚焦在高市早苗、小泉進次郎與林芳正三人。高市屬於安倍派的保守右派,若出線可能成為首位女性首相,但她的強硬立場恐加劇中日關係緊張。小泉因年輕與明星氣質受矚目,但缺乏政治歷練,易使期待落空。林芳正則政績完整,被視為務實的對話派,但在黨內民調聲勢有限。劉必榮指出,台灣輿論常將「對台友善」作為評估標準,但一旦成為首相,基於國家利益考量,政策可能出現調整,不能過度依賴單一派系關係。
韓國現代汽車與LG在喬治亞州的合資電池廠被突襲搜查並拘捕非法移工,凸顯美國移民政策與外資需求間的矛盾。美方審批簽證過於緩慢,迫使企業以權宜方式引進技術人員,卻又遭執法機關嚴懲,導致企業界憂心「投資換來打壓」,產生寒蟬效應。韓國政府只能與美方談判,設法避免大規模遣返衝擊。
美國發表新版國防戰略草案,顯示美國已從過去的「嚇阻中國」轉向「優先保護本土與西半球」,這意味著川普政府更重視國內治安與拉丁美洲問題,甚至可能帶回門羅主義色彩。近期美軍對委內瑞拉毒梟採取軍事行動,正與戰略轉向相互呼應。而美國和中國之間雖然維持對抗,但在高層會晤鋪路下,仍保持「鬥而不破」的基調。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September 10, 2025 at 11:00 PM UTC
- Season1
- Episode698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