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專訪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解析重大國際新聞。
川習會落幕後,美中宣布「貿易休兵」,中方同意暫緩報復性關稅與稀土出口管制,並承諾大量採購美國大豆及加強芬太尼管控,美方則延長301關稅豁免並下調部分關稅。劉必榮教授指出,雖然雙方達成協議,但細節充滿疑點,例如中國能否如期完成採購,仍待觀察。他提醒,國際談判真正的重點不在「談了什麼」,而是「沒談什麼」,例如台灣議題、俄油交易與晶片出口,均被刻意擱置,顯示雙方保留後續談判空間。中國此役在外交上略勝一籌,以稀土為籌碼迫使美方讓步,但美國內部對是否放寬對中晶片管制意見分歧,也暴露川普政府的政策矛盾。
至於APEC峰會,雖然川普缺席,但仍發表了「慶州宣言」,首次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合作領域,並提出「AI倡議」與「人口結構變化框架」,成為美中共同簽署的第一份AI願景文件。然而,過去常見的自由貿易與WTO議題完全消失,劉必榮認為,這正反映出美中貿易戰下,亞太自由貿易的理想已被現實掩蓋,「文件中的空白,比文字更值得玩味」。
美國防長赫格賽斯隨後訪越,強化與越南軍事合作。美越關係從清理戰爭遺毒到共享安全利益,象徵雙方從歷史和解邁向戰略夥伴。越南在中美之間靈活操作,既購買俄製武器,又靠攏美國,以維護南海主權。美國則樂見越南在區域內牽制中國勢力。
此外川普批評奈及利亞政府縱容宗教迫害,揚言中止援助。劉必榮分析,此舉更多反映川普背後的福音派支持者意識形態,將宗教復興與民族主義結合,也顯示川普外交政策日益被國內宗教政治所牽引。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FrecuenciaCada día
- Publicado5 de noviembre de 2025, 11:00 p.m. UTC
- Temporada1
- Episodio738
- ClasificaciónAp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