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台灣

劉必榮時間:川習會登場!台灣問題未必是焦點。川普亞洲行收獲滿滿、阿根廷政經煎熬

◎連線專訪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解析重大國際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的首次亞洲行盛大登場。從馬來西亞到日本,再到韓國,從東協峰會再到亞太經合會,所到之處各國無所不用其極討他歡心。此行不僅是外交秀,更是為川習會鋪陳氣氛、布局談判籌碼的精心安排。
在馬來西亞,川普與首相安華簽署多項協議,包括關鍵礦產供應鏈合作,目的在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接著赴日與剛上任的首相高市早苗互動熱絡。日本特別以美國農產品入宴,藉此開放市場以示善意,川普則回贈貿易深化協議。至於南韓,原本停滯的3500億美元投資案,也在川普訪問後順利簽署。這些成果,使川普在進入川習會前,已手握多項經濟與外交籌碼。
劉必榮指出,川習會的核心焦點並非台灣,而是經貿實質議題。川普雖公開稱「台灣就是台灣」,但強調不希望讓會談因台灣問題變得複雜,因此預料僅會輕描淡寫地帶過。真正談判重點,將集中在中國對俄羅斯石油的採購、美國農產品出口、稀土供應與毒品管制等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在會前已釋出善意。中國突然恢復對美農產品下單,美國也暫緩「301條款」調查,甚至傳出中國延後實施部分禁令,以營造友好氣氛。這顯示雙方都希望藉川習會緩和緊張關係,重建經貿合作的基礎。
川普在結束會談後預計不出席隨後的APEC活動,形同讓「舞台」留給習近平,讓中國在亞太外交上掌握主導權。整體來看,川習會氣氛可望平和,不太可能在台灣議題上出現衝突;而川普在亞洲行所累積的友誼與協議,則為他帶來滿滿外交成果,也為美中後續互動奠定相對穩定的基調。
阿根廷日前舉行期中選舉,總統米雷伊所屬政黨「自由前進黨」走的風格是右派民粹的完全川普路線。在通膨與債務壓力下,阿根廷政府若推行極右派政策,恐引發社會撕裂。米雷伊必須在改革與民生之間取得平衡,否則政局不穩將波及南美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