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自在

动静自在

动静自在,是一所专注「人的全面发展」的线上中医学堂。 在这里,我们想聊一聊自然土地、运动实践、生活哲学、故乡风土…… 这些探索,都是助人通达「身安然、心自在」的渡江之筏。 每一期播客中,我们都将邀请真实的实践者,分享他们如何借由这些具体的探索,扎实地建设日常生活。 订阅收听,一起寻找属于自己动静自在的节奏。 更多精彩,请关注「动静自在」公众号。

  1. Vol.13 对话罗韬:热爱与尝试——生命的丰富和拓展

    5일 전

    Vol.13 对话罗韬:热爱与尝试——生命的丰富和拓展

    【本期节目介绍】 人生的长卷中,有人选择安稳,有人选择探索,罗韬老师属于后者。 在「动静自在读书会·第八季」时,我们邀请到罗韬老师。 从建筑师、画家,到内在探索者、瑜伽导师,从上海的地下酒吧,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小镇,再到雪山的无人区——他用生命实践了“热爱”与“尝试”的真正含义。 在这期播客中,罗韬老师不仅回顾了自己跨越多个领域的丰富经历,更深入分享了支撑他不断前行的内在动力。他谈到如何在相对「动」的极限运动与相对「静」传统训练之间找到生命的平衡,如何在受伤与疗愈中体悟耐心与信任,又如何通过艺术与自然,一次次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创造力。 这不是一堂成功学的分享,而是一次真诚的生命对谈。无论你正处在迷茫,还是渴望突破的阶段,或许都能从中照见属于自己的启发。 【本期时间轴】 3:41 对于我喜欢的事情,我会以100% 的热情去做它 5:19 有一天我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我决定了戒酒 7:49 在加拿大最艰苦的日子里,跑步和画画救了我 10:35 佛罗伦萨的一年:在教堂与街角,遇见神性与艺术 18:38 回国进入美院后才发现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22:37 老师说:只有回馈社会,才能更进一步 29:20 真的热爱,可以放下社会的评价投身期中 31:22 像孩子一样去喜欢:单纯、专注,不问得失 34:15 直觉 vs 逻辑:为什么说“头脑是个陷阱”? 38:14 安静不是一种“样子”,而是与万物同频 45:57 26岁时,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徒步穿越 52:37 勇敢尝试的路上难免会受伤 1:05:46 是什么支撑一个人一辈子去做一件事? 1:07:23 与其到处找方法,不如让自己简单一点,坚持一点 1:12:57 传统训练和极限运动、内和外怎么平衡? 1:20:17 艺术家很重要的就是你的感知力 1:23:11 生命的快乐在于创造 1:29:14 专注力太重要了 1:36:07 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 节目尾声,罗韬老师说:“我们大家都是一样,每个人的生命是自己创造的,要不断去经历,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罗老师的故事是否也触动了你?在你的生命旅程中,哪个瞬间曾让你感受到真正的热爱?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的故事与感悟。 更多故事,欢迎关注公众号动静自在,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加入动静自在读书会~

    1시간 39분
  2. 9월 19일

    Vol.12 对话赵前林:传统中医如何看待「运动」这件事?

    【本期节目介绍】 在动静自在读书会·第一季时,我们曾邀请了赵前林老师作为讲座的对谈嘉宾,从传统中医角度,给大家分享如何看待「运动和健康」。 在这期播客中,赵前林老师分享了,以下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 中医是否提倡运动? ● 传统功法与现代运动,各自有什么作用? ● 很想运动,但身体总是动不起,来怎么办? ● 不同体质的人,适合怎样的运动? 无论你是运动“困难户”,还是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发烧友”,希望这期内容都能带给你新的启发。 【本期时间轴】 Part1. 赵前林老师|分享 03:13 古人没说的,我们一律不做,是这样吗? 07:35 自己运动,才能带来真正康复 16:35 真实案例丨小朋友的体质,运动后的巨大改变 18:21 我的运动两大原则 23:36 广场舞对于中老年人有多重要? 25:59 世界上最好的补药是睡觉,世界上最好的流通药是运动 Part2. 赵前林老师|答疑 34:05 「排病反应」这个词被滥用的比较厉害 36:42 老师告诉我,静坐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43:49 羽毛球等单侧运动,怎样保持身体平衡 45:07 不要去跟西医搞对立 47:22 体型偏矮偏瘦的小学生,适合怎样的日常运动 50:48 一个人身体是僵硬的,跟他精神的这种僵硬关系特别大 56:10 请记住一个原则,越柔和越深入 58:27  人一定要运动,不然很麻烦 日常生活中,运动这件事,对你来说,最难的部分在哪里?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许你会发现同样在挣扎的小伙伴~ 更多故事,欢迎关注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和你在下一次的相遇。

    1시간
  3. 9월 5일

    Vol.11 对话 李辛 × 杨硕诚|箭在弦上:练习一门技艺,完成向内的旅程

    动静自在读书会·第五季,我们邀请到四位特别的嘉宾—— 中医老师 李辛、曾任禅修老师的 杨硕诚、射箭教练 李颖甫、评弹演员 俞圣琦。 他们因射箭结缘,在箭馆里放下原本的身份,重新成为“学生”。从拉橡皮筋、小木弓开始,一点点积累,直到走上专业射箭比赛的场地,体验技艺带来的喜悦与磨练。 这期播客里,几位老师聊到: 如何在射箭中,从“顾此失彼、不能全观”的新手体验,到逐渐体会师傅常说的「心实靶虚」; 如何在每一次起弓与放下之间,学会调整心态; 以及在看似枯燥的基本功里,发现对生活、对自己的全新体悟。 他们分享的,不仅是学习一门技艺的乐趣,更是如何在过程里面对真实的自己。 ⌚️本期时间轴: 02:40 李辛:射箭的魅力 06:02 杨硕诚:自得其乐,也是不断面对自己的过程 10:37 李颖甫:射箭,是一个人就能玩的运动 18:45 俞圣琦:射箭,帮我分散精神上的负担 22:36 射箭比穿背背佳管用,一下就把胸腔打开了 23:16 心实靶虚:想法一多,就会打偏 26:45 起弓之后觉得不对,要毫不犹豫地放下 31:02 能把成绩稳在一个点上,就不是靠运气了 35:24 新手期,如何接纳自己做不到? 39:07 越着急想要练好,越容易背道而驰 45:20 心态和身体,都要学会松下来 51:12 看似枯燥的基础功,是训练肌肉记忆 66:52 修正过去的习惯,很磨练人心 69:56 射箭,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 73:46 和经验相关的东西,都需要时间积累 79:01 全身心投入,每天的快乐就是结果 82:09 射箭,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多参与 87:36 在生活里,发掘自得其乐的运动 🎧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属于你自己的「自得其乐」时刻。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更多故事,欢迎关注公众号 动静自在。 期待和你在下一次的相遇。

    1시간 30분
  4. 8월 22일

    Vol.10 对话李辛 油麻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动静自在读书会·第九季时,我们曾邀请到李辛老师与黄剑老师(网名:油麻菜)作为讲座的对谈嘉宾。两位老师是多年的好友,在本次对谈中,他们将分享在各自的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如何抓住自己的主干,内外一体,做喜欢的事情,探索本来的幸福。 李辛老师与黄剑老师相识于2009年,两人是曾一起走江湖的同伴。 李辛老师喜静,慢慢的,柔柔的;黄剑老师好动,风风火火的,行动力极强。两个人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他们一起行走江湖,拜访了许多“野生”中医,留下大量珍贵的的文字记录和影像记录,一起去终南山拜访张至顺老道长,一起为雅克爷爷的书籍《光钻》出版而努力...... 借着这场播客,我们一起跟他们聊一聊书籍背后的故事和他们一起行走江湖的故事。希望在老师们的对谈中,我们也能去探寻日常生活里自己喜欢的事情。 ⌚️本期时间轴: 01:21 江边追鸟记:四点半起床的斑鱼狗战役 05:37 李辛眼中的油麻菜:阳气满满的“野生动物” 10:09 养成一个习惯——总是去做喜欢的事、开心的事 14:22 油麻菜眼中的李辛:不会被小事困住的“尤达大师” 17:14 伪装成树的幸福:被鸟群接纳的瞬间 22:53 环球航行后,我并不会感到快乐阈值上升 27:43 当我们与整个世界在一起 32:51 同一段山路,走出不同滋养感 34:42 幸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松” 40:05 交谈也是可以无声的 43:54 跨国记录野生中医的江湖行走 49:42 清晰的目标和想法,让人容易获得幸福感 53:00 李辛:我们养生的目的是什么? 55:13 在自己的节奏里生活才能与万物同行 57:09 太阳与少阴:不必成为别人,找到自己 01:03:25 幸福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做你喜欢的事 01:09:01 回到生活本源而非知识囚笼 01:13:00 蜘蛛眼睛与月亮背面的童心拷问 在本期播客中,令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与大家的更多相遇~

    1시간 14분
  5. 8월 15일

    Vol.9 对话跳绳博物馆:当一根绳成为一把“钥匙”

    荣鑫原是一名设计师,疫情期间他在国外,当骑行、跑步这些需要走出去的运动都无法实现的时候,他发现跳绳是一个在方寸之地,随时随地都能开练的运动。 你可能没打过篮球,但应该都跳过绳,跳绳是全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有人拿它燃脂减肥,小孩子拿它锻炼长高,有些学校还把跳绳纳入中考项目。 荣鑫把跳绳比作是一项“万金油”运动。无论是拳击、击剑、羽毛球,还是跑步、游泳的运动员都会在赛前利用跳绳来热身,锻炼身体的灵活度和脚踝的力量,可如此家喻户晓的运动项目,竟然没有自己的运动品牌。 全世界几乎所有运动项目,像跑步、篮球、足球,乃至极限运动都有自己耳熟能详的头部品牌,唯独跳绳没有。基于这个出发点,荣鑫创立了自己的跳绳品牌,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跳绳运动潮牌——CtrlJump跳绳博物馆。 荣鑫觉得跳绳不仅仅是健身,更是一种自我调节的休闲方式。当他工作劳累、没有灵感的时候,在音乐的律动下跳绳,反而能让他找到身心平衡、很有灵感的状态。 随着跳绳运动在国内外重新流行,也涌现了一批很有运动天赋的跳绳达人,尧Yao就是其中之一。作为CtrlJump跳绳博物馆品牌大使,她既是跳绳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有时候想出去跑步,村民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就得往回赶;或者约好了等会要过来,我就没法出门。所以跳绳真的非常适合我,它可以随时拿起来,随时放下。” 尧Yao从一天勉强跳300个,到后来能一口气连续跳2000个。她说跳绳更像是一个人的修行,听着音乐,放松地投入其中,慢慢去消化这一天的压力和精神负担,这样的感觉挺好。 无论是开会间隙,或是休息的10分钟,拿起绳子跳一跳,强度不会很大,身体一下子就放松了。诊室门口的水泥地、写字楼楼梯间、甚至高铁站台的候车间隙,这些最普通的场所都能成为运动空间。 其实真正改变生活的不是绳子,是想动的那个决心。当“等有空运动”变成“抓住每个10分钟”,零碎时间也能成为健康起点。 ⌚️本期时间轴: 03:16  跳绳,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运动 05:18  疫情期间,跳绳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开始复苏 09:06  运动天赋一般,最开始一天只能跳300个 15:00  跳绳:随时随地拿起、放下的运动 17:54  能一口气跳到2000个以后,我就开始了花式之旅 20:32  跳绳分竞速跳绳和自由式(花式)跳绳 24:06  有生之年,或许能见到跳绳进入奥运会 27:46  解锁花式跳绳的愉悦感会带来运动惯性 33:00  从医生角度看跳绳的益处与注意事项 35:38  跳绳有助于抗抑郁 41:46  每个人跳绳都会有自己舒服的节拍 43:55  为什么说跳绳是“万金油”运动? 50:53  跳绳对儿童成长的三个显著作用 54:18  推荐腹部肥胖者用跳绳减腹围 01:00:06  跳绳的器材选择以及技巧推荐 01:09:53  不要盲目追求运动效能而选用过重的绳 01:13:02  没有一项运动能带来所有运动效果 本期播客—公众号配套文章 提到跳绳,你的印象还停留在体育课考试或童年游戏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与大家的更多相遇~

    1시간 17분
  6. 8월 8일

    Vol.8 对话罗韬 李辛:两位旅者的对话

    暑期已至,有许多朋友或独自上路旅行,或与家人朋友一同出发。 这一次,我们邀请了两个旅者来讲旅途中的故事。 像《一千零一夜》中的谢赫拉查德,像卡尔维诺笔下《看不见的城市》里的马可波罗,他们会讲述曾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遇过的人,听过的传说。 这些故事,来自于真实的经历和留在时间里的回忆。每段走过的旅程,都曾默默地改变他们的身心和灵魂。 罗韬老师说:“一个旅者可以轻易地在人群里发现另一个旅者的目光,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走在旅途上,无论是来自遥远的过去,还是不可知的未来,每个相遇的灵魂都愿彼此聆听与诉说。” 在本期播客中,罗韬老师和李辛老师,将从旅行的角度出发和大家聊一聊:他们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在广阔天地间,遇到的那些触达心灵的美景,以及自然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真实感受和心灵感触。 就像是旅途中的某个夜晚,白天大家走完了自己的行程,回到旅店洗掉疲惫,美美地吃完一顿饭,与几位素不相识的旅友坐在一起轻松地聊天。 ⌚️本期时间轴: 2:48 城市待久了,“去自然”是人本能的需要 5:12 我去自然中徒步、穿越、露营大概快30年了 7:00 罗韬:27天,我一口气连着走了四座雪山 10:12 有采虫草的少女带路,我才走进了格聂神山 14:41 我或许是第一个登上雄心山的汉族人 17:00 信任那个藏族少女,也信任这座山 20:29 真实地与某个地域的文化和人进行交流 24:03 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能让你与世界的联系更紧密 29:21 走得多了就像变色龙,很好地适应各地的气场 34:40 在封闭的火山岛,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41:12 在西西里《天堂电影院》拍摄场景,遇到一对老夫妇 47:01 不定期去做一个“异乡人”,你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48:53 李辛:我喜欢感受一个城市的土地空间或城市的性格 59:34 看一幅壁画,在教堂里看和在美术馆里看是不一样的 01:01:32 为什么我们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去旅行? 01:08:09 长途的旅行更有利于于你打破生活中的“惯性” 01:12:08 长时间的徒步,你会与脚下的土地和自己的身体建立联系 01:15:04 长时间的旅行,你必须非常的“简单” 01:21:00 太平洋沿岸骑行与极寒的气候挑战 01:32:45 无论是行走还是骑行,和自己全身心相处在一起 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是去了哪里?为什么?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与大家的更多相遇~

    1시간 36분
  7. 7월 24일

    Vol.7 对话李辛:运动、阅读与精神健康

    一个成年人日理万机,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一个小朋友只是蹲在地上认真地玩泥巴,这二者,哪个包含的信息更广阔?哪个场景包含的精神世界更“高级”? 生活在不可控的世界里,一方面,我们都无可避免嘈杂的社会生活,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和真实的自己独处,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运动、深入完整地阅读一本书,甚至是心无旁骛的玩泥巴来塑造自己。 在本场播客中,李辛老师将结合自己的运动经验和阅读体会,和我们分享这两者对于现代人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每一个普通人如何利用这些途径进行自我塑造和主体性的建立。 李辛老师热爱尝试各类运动——徒步、拳击、射箭、跑步、乒乓球等。他说,不同的运动,会用到不同的肌肉,锻炼身体的协调度,是对整个身体的塑造。 谈到阅读,李辛老师经常提醒大家,要做清晰的表达,要深入完整地阅读。这对每天接收大量资讯、信息的现代人来说很重要,读一本好书,可以连接到书籍背后生动、真诚的力量,会获取真实的饱足感和安定感。 日复一日的运动、完整深入地阅读,这些主动训练,看似简单但力量宏大,是深入、真实认识自己的可靠途径,是可以在动荡世界中深深扎的根,也是逐步趋近于真实内心的过程。 当我们的身心融合得更紧密时,小到买菜、选择合适的餐厅点菜,大到做出生活中的重大决定,慢慢会呈现出统一的美感以及和谐度。 ⌚️本期时间轴: 01:56 在大理徒步,从古城往洱海方向走 03:31 练习传统弓箭,体会身心合一的感觉 07:35 在体能和身体能适应的情况下,去尝试不同的运动 11:42 除了考虑体能,也可依精神状态选择不同运动方式 17:10 运动是很好的学习与自我塑造方式 20:02 缺乏个人化的思考、语言行动是非常危险的 27:05 重复性运动让人沉浸其中,可促进个人化感受与表达 32:16 通过运动,在生活低点时逐步提升能量与身心整合度 37:59 儿童玩泥巴,其能量信息接通更广阔的自然与精神世界 42:12 现代人精神完整与深入发展的三个方向 44:46 阅读需系统性 51:25 看深入的书可提高内在深刻度与发展思维 57:53 个人化语言、思想、行动、情感对于个体至关重要 01:02:23 状态不好的时候先向内,别急着向外 01:10:32 培养自己的感受判断力,是关乎美感、和谐度及内心趋近真实的过程 01:12:33 人工智能提供统计平均信息有便利性,但需注意其局限性。 01:14:51 过度依赖AI信息化便利,缺乏个人思考阅读判断,将错失“珍珠” 01:20:11 技术便利下,信息判断筛选及形成个人意见更重要 本期播客—公众号配套文章 你是如何理解运动、阅读与精神健康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与大家的更多相遇~

    1시간 26분
  8. 6월 24일

    Vol.6 对话杜欣:挥拍之前,我看到那颗球开始变慢

    🏓当你拿起乒乓球时,可能不会意识到,这颗直径仅40毫米的小球,在专业运动员的手中,转速能超过50转/秒,球速可超过100公里/小时。 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这样的发球,几乎是难以接住的,可对于接受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而言,他们不仅要打回这一球,还要同时念出那颗球上的所有信息。 是红双喜还是双鱼?是二星球还是三星球?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一幕,就真实地发生在本期嘉宾学球的那几年中。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从七岁开始练习乒乓球的校友——杜欣。 在杜欣七岁的时候,学校放学很早,她常常是一点四十便结束了一天的课程,然后开始乒乓球训练。 每天的训练会从放学后一直持续到夜里九点半,将近八个小时。 若是遇上寒暑假不用上课,训练的时间便会延长到每天十二个小时以上。 这样的训练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即便是过年期间,算上春节,他们也只有三天假期。 专业的乒乓球训练,每天还充斥着大量的体能练习。 除了跑圈,蛙跳上下楼也是令杜欣印象深刻的项目之一。 “每一次练完体能,你的脚就有一种踩在棉花上的无力感,好像随时都要软下去。但是,这样强度的体能训练结束后,乒乓球的训练才刚刚开始。” 对于所有的选手而言,最初的训练莫说“上桌”,就连“碰球”也是奢望。 他们需要每天握着五斤或十斤重的铁拍,对着一条墙上提前画好的线空挥5000次,直到基本功扎实。 这是体系化训练的一环,选手需要把每一拍控制到精微的程度。 训练枯燥乏味,但却真实有效。 有一天,杜欣发现,那颗旋转的乒乓球好像变慢了。 她兴奋地形容,那种感觉就像是看电影《黑客帝国》中子弹飞过来的名场面一样。 随着技术水平精进,教练的要求也在提高。 这个阶段,他们不仅需要把教练发的球打回去,同时还要念出那颗球所属的品牌名称,甚至是球上标注的星级数量。 这些看似无法完成的操作背后,依赖的是完整的体系化训练以及专业老师的指导。 后来,出于学业的考虑,杜欣在中学后没有继续走专业运动员的道路,但乒乓球的“童子功”却在往后的日子里,长久地提供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比如说,如今在学习茶艺与中医的过程中,杜欣还常常感受到过去打球的经验在跨越领域提供指导,使她能在精微中感受到宽广,在挫折的时候体会到动力。 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专业乒乓球的世界或许遥不可及。然而,在那方寸球台之上,透过一颗小球的旋转与速度,我们却能触摸到一个由“专业”铸就的精微世界,无比具体。 面对飞旋的小球,又或是生活中需要“接招”的瞬间,我们该如何在毫厘之间找到那份笃定与从容? ⌚️本期时间轴: Part1. 乒乓少女的专业之路,从挥舞一块铁拍开始 02:46  因为不爱吃饭,妈妈就把我送去练球 04:04  蛙跳到腿软后,就可以开始训练了 05:50  放学后练8个小时,寒暑假练12个小时 11:23  上球桌前,先空挥铁拍几个月 Part2. 球桌上的心流:当世界进入慢镜头 17:44  你会看到那个球变慢,就像《黑客帝国》的子弹一样 16:47  那颗球打过来的时候,你要念出球的牌子 21:28  击败最强的师兄,感觉像是邓亚萍“附体” Part3. 是精微,也是深入与专业 25:32  专业体系与引路老师的重要性 29:14  童子功的本质:种下‘我必能做到’的潜意识信心 31:58  千年老二的顿悟:体育竞技与心态迭代 38:09  中年人,也可以练“童子功” Part4. 专业与深度的迁移:从乒乓球到茶与中医 41:15  从茶汤的内在结构,联想到儿时的乒乓球训练 45:19  当你深入了一个领域,就不会被他人扰动 52:03  既然觉得好玩,那也可以把它玩好 📃写在最后 对于中国人而言,乒乓球几乎是最耳熟能详的一项运动项目,但同样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运动项目之一。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能通过杜欣的故事看到一名乒乓运动员的训练体系与专业程度,也意识到“深度练习”在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听完这一期播客,你还记得自己最初打乒乓球的感受吗?或者是否也有其他“童子功”想与我们分享?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更多精彩的故事,也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动静自在 期待与大家的更多相遇~

    54분

소개

动静自在,是一所专注「人的全面发展」的线上中医学堂。 在这里,我们想聊一聊自然土地、运动实践、生活哲学、故乡风土…… 这些探索,都是助人通达「身安然、心自在」的渡江之筏。 每一期播客中,我们都将邀请真实的实践者,分享他们如何借由这些具体的探索,扎实地建设日常生活。 订阅收听,一起寻找属于自己动静自在的节奏。 更多精彩,请关注「动静自在」公众号。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