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没有生死》从女娲造人到飞向宇宙——因果奥秘与十万年文明轮回之路

卷二十六·归墟——第301章·终结时刻

       作为铁血星空下的一位记录者,笔下流淌着人类的赞歌,也蘸满了凝固的鲜血。
  当你们读到朱冠存、徐博士、毛隆之与那些无名男工,毅然将生的希望——那仅有的氧气瓶,传递到女工手中时,请不要只看到悲壮。
  真正撕裂灵魂的,是那第六个没有氧气瓶的稚嫩脸庞,饱含泪水与无言的控诉。
  而旋即,一位平凡的邻家大姐,用无声的摘下与穿戴,完成了用生命兑换生命、用魂魄完成救赎的壮举!
  这份在绝望中迸发的人性光辉,照亮了燃烧的养殖舱,更灼痛了我的笔尖。
  我们亲手送走了慷慨赴死的英雄,看着他们在浓烟中如同雕塑般凝固、沉寂。
  就在同时,白光撕裂黑暗——救援降临了。
  这时间差不足呼吸一次,却横亘生死!
  当厚重的舱门在绝望与希望的交界处被轰然撬开,当幸存女工蜷缩在英雄用鸡笼垒砌、以血肉守护的堡垒中颤抖,映入眼帘的,是数百万生灵(白羽鸡)与数百同胞(施救者)无声交织的祭坛。
  空气循环系统重新开启的嘶鸣,不是生的序曲,而是对英雄陨落最后的、残忍的确认。
  英雄们赴死的决绝何其纯粹,而命运安排救援脚步在窒息一刻抵达门口,又何其冷峻、何其无情!
  宇宙的冰冷法则,终究在人性至善的映照下,刻下了最深沉的悲剧烙印。

       临近小说的终章,当我提笔写下“终结时刻”的抉择时,笔尖悬在纸面良久。
  雒子那道射向人类的命运射线,本质是给所有生命一次重新抽签的机会——哪怕代价是亲手按下倒计时开关。
  朱冠存临终前开枝散叶的本能渴望,夏若雪破碎又倔强的两次死亡,那些在星舰中为他人点燃最后微光的普通人……他们像一面面镜子,映照着人类面对终极命题时的悖论:渴望延续的种子,往往诞生于必然消逝的土壤。
  最令我颤栗的不是星空中的死局,而是当雒子闭目挑拣“信息豆”时展露的宇宙级慈悲——真正的仁慈或许并非给予永生,而是给必死的命运一个确定的时钟。
  就像老农筛去霉变的豆种,把完好的种子留给来年春风。
  在浩瀚的时间长卷里,个体终究是会被翻过的纸页,唯有人类对“生”的执着本身,永远在封面上熠熠生辉。
  写至射线扫过船舷的刹那,恍然惊觉:原来我们毕生追寻的“希望”,从来不是战胜死亡的凯歌,而是在认清宿命后仍然捧出的那簇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