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时间:2025年7月6日
录制地点:苏州乐琴书
· 节目中插用作背景音的琴曲和片尾琴曲分别是《神人畅》《忆故人》,当天曹小姣老师在工作室用丝弦琴弹奏了几首曲子,录了下来。
· 顾梅羹《琴学备要》书中第五篇关于音律的书写,非常系统,有十个章节。
· 律吕说起来有点复杂,“源出于三分损益律的六律、六吕”。
· 宫商角徵羽之间有固定的音程,关系固定,位置不固定。
· 三分损益律,在西方被称为五度相生律,这两者基本上是一样的。
· 古琴并非完全使用三分损益律的关系,还结合了倍半相生,使用的是复合律法。
· 自然律(纯律)在泛音弹拨中更容易体现,不需要算,能找到就行。
· 为什么古琴徽位没有七等分的点?因其产生的音很难跟其他音构成和谐的音阶关系。
·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恰恰是因为三分损益律不能还相为宫,不能回到黄钟。
· 汉代著名的“律学家”京房,对《易》学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 十二平均律转调很方便,一些管乐——比如箫会使用。
· 有一本书,叫《朱载堉 王子·乐律学家·科学家》。
· 旋宫转调的口诀,“紧角为宫,慢宫为角”,正调状态下,紧五弦后,五弦原来的角音就变成了宫音,七根弦之间的音程关系也变了。
· 传统的,我们是用散音、散按音来调弦,现在很多人用更精准的泛音调弦,泛音清亮、好辨别。
· 就按音而言,九徽为本弦的子声,十徽为本弦的母声;用三分损益律来算,顺生为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变宫、变宫生变徵,所以宫弦的九徽为徵;逆生则为清羽生清角、清角生宫,所以宫弦的十徽为清角(因为十徽是其母声)。
· 古琴没有绝对音高。
· 暗徽得去徽间找,没有明确标注。
· 我们传统音乐的调式命名很复杂,比如紧五弦又叫蕤宾调、清羽调、紧羽调、无射均等。
· 现存唯一的古琴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
· 宋代定调名的方式还比较科学,或者说直接,比如慢三弦使得一弦为宫,那就称之为慢角调,继续慢一弦,则为慢宫调。
· 査阜西《琴学文萃》书已绝版,但可以买到影印版。
· 借调在琴曲中常常出现,一般借的是正调,《古琴吟》《凤求凰》是应该慢三弦(一弦为宫)来弹的,还有《忆故人》《龙翔操》《白雪》《归去来辞》。
· 《文王操》《洞庭秋思》使用借调、转调的办法,使得琴曲更为灵动好听。
· 使用侧弄(变调)的《广陵散》把二弦调得跟一弦一样低;紧二五弦也会形成侧弄,还有《楚歌》《华胥引》《离骚》。
· 明代《西麓堂琴统》最后一册全是外弄的琴曲。
· 移植曲和古琴本身的关系不大,编曲逻辑不一样。
· 乐琴书的律学课还会继续开,之前已经上过两轮,仔细读了陈应时《琴律学》,结合顾梅羹《琴学备要》,第三轮会先做律学普及——五音、十二律等。
【交流邮箱】
466753778@qq.com
Informations
- Émission
- Publiée19 septembre 2025 à 14:27 UTC
- Durée1 h 53 min
- Épisode2
- ClassificationTous publ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