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家軒邀請台灣青年世代共好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一同探討關於台灣不同世代的衝突。
對於近期多所高中成立「共產黨」社團引發社會譁然,許多意見領袖批評這是教育的失敗,張育萌首先解釋,高中校園出現「共產黨」的現象,其實是學生民主實踐的創意展現。他說明,高中學生會選舉規模龐大,自然會形成理念相近的政黨來爭取支持。這些學生政黨名稱常富含趣味及KUSO性質,例如板橋高中有「裙眾黨」,臺南一中有「全糖黨」等等。而「共產黨」的名稱,是取其團結的核心理念,轉化為學生要團結爭取權益的訴求,無須過度緊張。
針對青年參政的困境,張育萌分析,過去青年投票率偏低,部分原因是台灣缺乏不在籍投票制度,返鄉投票成本高,所以他曾發起青年返鄉專車,成功降低投票門檻,也讓政治人物意識到青年選票的重要性。而談到關於18歲公民權修憲案時,他分享民調發現,反對聲浪最大的反而是40至60歲的中年世代,因為他們常覺得孩子不夠成熟,反倒是年長者多半支持,認為未來是年輕人的,這也顯示了世代間的認知落差。
張育萌認為,要打破資源分配不均的惡性循環,關鍵在於建立制度性的溝通管道,讓青年能實質參與公共事務。他們正推動《青年基本法》立法,並透過設立「青年諮詢委員會」等方式,確保各年齡層的聲音都能被聽見,讓民主真正落實在生活中。
本集節目重點:
◎高中共產黨並非政治,是學生創意與民主的展現
◎青年參政的惡性循環
◎世代衝突並非只有老青對立
◎建立制度化的溝通管道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potify、SoundOn、Apple Podcasts
Informações
- Podcast
- Canal
- FrequênciaSemanal
- Publicado3 de outubro de 2025 às 13:30 UTC
- Temporada1
- Episódio89
- ClassificaçãoLi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