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炼金术

告别网感玄学!AI如何把你的爆款视频产能暴增10倍?| 对话筷子科技创始人陈万锋

嘉宾 | 陈万锋,筷子科技创始人兼CEO

本期《AI炼金术》邀请到筷子科技创始人兼CEO陈万锋,深入探讨AI时代企业如何解决视频内容大规模生产的痛点。筷子科技将AI能力应用于企业级营销视频的“边拍剪投”全链路,帮助商家构建高效的内容供应链。

对话聚焦于AI如何将“网感”玄学工程化、To B生产力SaaS的盈利模式探索,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在视频商业赛道进行国际化的实战经验与挑战。

� 关键结论 (Key Conclusions)

视频是新时代的“货币”:对于消费品等商业活动而言,视频已经成为一种“货币”(Currency),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直接映射为订单和动销,商家需要的是每天持续供应的内容供应链,而非简单的工具 。

AI提升生产力SaaS的价值:中国To B市场更需要生产力SaaS而非管理型SaaS 。筷子科技通过按“视频消耗”收费等与商业逻辑高度匹配的模式,实现了比传统SaaS高三到四倍的平均客单价(PU值) 。

商业创意的工程化解法:AI能够将商业创意中的“网感”进行工程化管理。通过理解“自己”的产品、分析“竞品/行业”动态、捕捉“热点”,AI智能体可以进行发散性推理,并产出10到20个创意Idea,帮助商家有效地“蹭热点” 。

AI应用的边界在于市场验证:那些声称能在几分钟内跑通N-to-end(端到端)流程的Demo多是过度简化(oversimplify)的 ()。AI技术真正的边界和价值,最终要由市场中付费客户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即能否通过平台验证、跑出流量,并带来十倍以上的产能提升 。

� 关键认知 (Key Insights)

AI比人更具发散性:人类是“收敛的动物”,倾向于走最小路径(即“卷”),而AI在计算能力足够时,可以探索更多路径,在创意上能够比人更加发散,帮助打开思维 。

AI应用的护城河是“Know-How”: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在提高,但应用层的竞争力在于产业的Know-How更好的Prompt 。需要通过垂直细分(如餐饮、零售、美妆)的行业经验,将通用模型引导和转化为服务特定客户的独特能力 。

To B创业应从“最干”的需求入手:AI创业初期应从最小、最实际、最干的需求开始,服务那些只关心价值实现(例如卖水稻种子、做家政清洁),不关心底层模型的小企业 。大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快速迭代的阶段反而不易抓住真实痛点 。

国际化需因地制宜:国际化不能将“外国”视为一个整体,建议至少区分为“中国市场”、“一带一路市场”和“欧美市场” 。中国在视频商业赛道处于碾压级领先地位,但需要警惕中国过于“先进、严谨、有逻辑”的视频风格,可能不被海外市场接受,例如海外TikTok更看重“表达”和“网感”(如贴纸) 。

�️ 行动指南 (Actionable Guide)

建立金字塔内容矩阵:企业应建立整体的内容矩阵概念,包括官号、多国/多地区账号、多语言版本(利用AI翻译),以实现每天持续且批量的视频分发,并从中筛选优质素材进行付费投放 。

商业创意三步走(AI工程化流程)

了解自己(Context Engineering):输入产品/服务信息,让AI智能体推理和确认产品在行业中的定位 ()。

看竞品/行业:通过AI解构和搜索行业对标内容,了解行业动态和标准做法 。

蹭热点/网感:利用AI热点库,让AI推理生成结合热点与产品的创意Idea,确保内容具备网感和时效性 。

To B盈利模式创新:生产力SaaS应探索按价值消耗(如视频条数)计费,力争实现首单盈利,并将CAC(客户获取成本)回收周期控制在12个月以内 。

⏱️ 时间线 (Timeline)

00:01 - 02:41:开场及嘉宾介绍。企业视频广告生产的痛点,引出筷子科技用AI解决企业内容商业的“麻烦” 。

02:42 - 07:44:筷子科技的产品定位、服务对象(从SMB到大型连锁、B2B/B2C)及全链路能力(边拍剪投)介绍 。

07:45 - 12:21:案例解析:如何为AI会议纪要产品批量生产和分发1000条以上的短视频素材 。

12:22 - 18:13:深度拆解:AI如何将“网感”工程化(了解自己-看竞品-蹭热点)和商业创意发散性 。

18:14 - 22:52:To B商业模式探讨:中国To B的付费困境,筷子科技如何通过“生产力SaaS”和按“视频消耗”收费实现高客单价和健康现金流 。

22:53 - 24:22:讨论GOT服务(传统大客户服务)以及AI产品中人与AI的协同与定制化 。

24:23 - 29:46:国际化实战经验:市场划分(一带一路 vs 欧美)与本土化挑战,中国先进的视频商业模式在海外可能遇到的“水土不服” 。

29:47 - 38:08:AI创业的Demo陷阱与技术边界:如何说服客户?技术真正的验证标准是付费客户的实际效果和跑出的流量(已超9000万条视频) 。

38:09 - 42:34:大模型时代应用层的核心竞争力:AI能力普及的利弊,应用层的护城河在于产业Know-How垂直细分的细节打磨 。

42:35 - :总结。

欢迎订阅「AI 炼金术」的播客,以及同名公众号、视频号 

「AI 炼金术」是一档由徐文浩和任鑫——两位多年老友、AI 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打造的播客。这里是探讨 AI 和创业的理想聚集地,我们会邀请一线创业者、产品产品和科研学者,深入探讨 AI 如何重塑行业、变革生活,以及如何从 0 到 1 打造 AI 原生产品。 

我们的讨论会涵盖多个话题:从 AI 如何改变世界的未来,到如何找到 AI 创业的 PMF;从如何利用 AI 降本增效,到怎样将 AI 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如果你对 AI、产品、创业感兴趣,这里有满满的干货和一线实战经验,欢迎关注并推荐给你的朋友,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商务合作:公众号 「AI炼金术 」菜单栏中【商务】获取联系方式 

节目主理人: 

徐文浩:某AI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正在面向全球市场开发AI应用。连续创业者,参与过多家创业公司,拼多多早期员工。广告科技公司MediaV的算法和数据负责人,后被360收购。离开后加入成立不到1个月的拼多多。后创办了基于AI的海外客服聊天机器人公司 BotHub.AI 和 海外社交电商平台 Bukito 都宣告失败。2023年再次下场创业。 

任鑫:云九资本合伙人,主要在投资和孵化面向全球市场的 AI 应用。之前是连续创业者,曾经打造“今夜酒店特价”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特价销售酒店尾房;被京东并购后内部创业“京东到家”开展本地即时零售业务;2015 年再次创业 Get 探索对话式人工智能助理成为先烈;2021 年出售公司,2023 年重新回到 AI 世界。

BGM:

片尾:Alex Siegel - Up All Night